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205)
- 作品数:53 被引量:711H指数:16
- 相关作者:曾馥平彭晚霞宋同清杜虎刘苑秋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山血丹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研究了山血丹果实和种子形态及不同温度、播种基质、GA,和ABA、种子的脱水、室温贮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百粒鲜重为6.34—6.95g,含水量为51.87%~52.97%。新鲜种子在15、20、25、30℃条件下均能萌发,温度在25℃和30℃时,萌发率达到92%。在播种深度为3cm的黄土、蛭石、棕糠、珍珠岩4种基质中,黄土的出苗率最高,其次为棕糠和珍珠岩,而蛭石则几乎不出苗。30~90mg/L的GA,和10-60mg/LABA对室温贮藏60d的成熟种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种子经硅胶脱水1—3d后,含水量由52%降至18%,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常温储藏3、5、12个月后,发芽率显著降低,表明它是一种顽拗性种子。
- 杨期和林玉春赖万年杨和生况伟
- 关键词:萌发基质激素脱水储藏
-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被引量:26
- 2014年
- 根据1,2,3,5,8a共5个不同年龄的15块1000 m2尾巨桉样地(3次重复)调查资料,利用18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生物量回归方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分析了其组成、分配及不同林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1,2,3,5年生和8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12.49,47.75,64.51,105.77和137.51 t/hm2,其中活体植物占85.60%—97.61%,地上凋落物占2.39%—14.40%;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占绝对优势,占54.80%—91.56%,且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其次为凋落物,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较小,分别占1.02%—6.47%和0.28%—24.33%,均随林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乔木层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51.07%—98.48%,且随林龄而增加,枝、叶、根分别占5.76%—11.80%,2.17%—21.01%和6.72%—14.87%,均随林龄而下降;灌木层以枝所占比例最高,为37.89%—56.79%,叶和根分别占16.35%—34.24%和19.52%—39.52%,随林龄的变化均不大;草本层分配1—5年生以地上所占比例较大,8年生地下所占比例高达63.87%;尾巨桉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地上凋落物及总生物量具有良好的优化增长模型,其总生物量的增长模型为Y=-1.693×104+3.337×104X-1.761X2;8年生尾巨桉人工林总生物量与30年生的木莲人工林持平,低于热带雨林,但其年均净生产量高达17.19 t/hm2,是一个光合效率高、固碳潜力大的速生丰产优良造林树种。
- 付威波彭晚霞宋同清曾馥平杜虎温远光徐慧芳
- 关键词:尾巨桉生物量
- 广西主要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动态特征被引量:4
- 2013年
- 根据广西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桉树(eucalyptus)3种人工林分布情况,按其在各县市的分布权重选取不同龄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典型样地,样地面积20m*50m,采用网格法采集表层土壤(0cm-10 cm),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各林龄阶段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幼龄、中龄、过熟龄阶段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为:杉木>桉树>马尾松,杉木幼龄、马尾松、桉树近熟林微生物数量在各自的林型中最大。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在杉木幼龄林、马尾松中龄林、桉树过熟林最大,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在杉木过熟林、马尾松和桉树幼龄林最大,微生物生物量磷(Pmi)c在杉木成熟林、马尾松幼龄林、桉树近熟林最大,杉木Cmic、Nmic、Pmic随着林龄的递增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马尾松和桉树微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Nmic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具有显著的(P<0.05)分形关系,其余的微生物量和微生物数量均不存在分形关系。
- 卢成阳宋同清彭晚霞曾馥平杜虎鹿士杨杨钙仁
- 关键词:微生物种群微生物生物量人工林
- 中国南方4种林型乔木层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汇潜力被引量:19
- 2012年
- 根据我国第5次(1994~1998年)和第6次(1999~2003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了热带亚热带8个省区4种主要林型(马尾松林、杉木林、硬阔林和软阔林)5个林龄组的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碳(TABC)与碳积累速率(TNEP).结果表明:(1)4种林型的TABC均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阔叶林(硬阔林和软阔林)各林龄组的TABC均大于针叶林(马尾松林与杉木林)相应林龄组的水平,并且这种差距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大;(2)4种林型的TNEP均随着林龄的增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阔叶林成熟阶段的TNEP远高于该阶段针叶林的水平;(3)利用logistic回归曲线分别拟合4种林型的TABC与林龄的关系(P<0.01,R2>0.95),预测了2010~2050年各林型乔木层地上部分的碳储量,同时计算同期4种林型的乔木层地上部分年均碳增汇量分别为41.14(马尾松林)、31.53(杉木林)、75.50(硬阔林)和75.68(软阔林)gCm2a1.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和logistic回归曲线模拟的结果均表明阔叶林是更强的碳汇,并且在演替后期具有更大的碳吸存能力.相比于针叶林,阔叶林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区域碳汇林的最佳选择.
- 陈青青徐伟强李胜功傅声雷闫俊华
- 关键词:阔叶林针叶林地上生物量LOGISTIC方程
- 广东天井山成熟杉木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测定被引量:9
- 2013年
- 采用全挖法对广东天井山成熟杉木人工林中具不同优势度和胸径(D)的8株样木进行了根系生物量实测,以D、D2H参数建立了根系生物量模型,分析了该森林根系生物量在各森林层次、各直径级的分配规律等。结果表明:(1)与单一胸径为自变量相比,树高的引入并没有显著提高方程的精度:根系生物量建议首选三次方程来拟合,其次是二次方程和幂函数。(2)该森林总地下根系生物量平均为29.27t.hm^-2,其中乔木层根系(28.11t.hm^-2)占96.04%,灌木、草本层分别占0.38%和3.59%;乔木层根系生物量中,根头(WST)、粗根(WC)、大根(W1)、中根(WM)、小根(Ws)和细根(WF)分别占57.3%、15.8%、17.0%、4.76%、3.16%和1.97%,根径〉2cm的根生物量占乔木层总根量的90.1%。f3)与乔木层地上生物量一样,根系生物量按径级分布的峰值都出现在18~22cm径阶范围,都呈现偏态分布,说明大径级林木对成熟杉木林根系生物量贡献大。(4)随林木优势度的降低,起支撑树体作用的根系比例逐渐减少,用于养分及水分吸收、传输的小根和细根的比例明显增加;且单位枝叶重量需求的根量也随优势度降低而显著增加,这是中下层被压木在受到林冠伸展空间、光照、土壤养分竞争等胁迫时的一种适应机制,这一现象称之为“资源胁迫刺激林木多产根”,可以用资源竞争效应来解释。
- 黄春华周光益赵厚本周志平邱治军
-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成熟林根系生物量
- 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研究进展被引量:24
- 2013年
- 通过综述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来源、测定方法、迁移过程,介绍了温度、土壤湿度、土壤pH、降水变化及氮沉降等非生物因素及生物因素(凋落物数量、质量)变化对森林土壤DOC的影响,探讨了森林土壤DOC的研究动态,提出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丘清燕梁国华黄德卫陈小梅
- 关键词: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迁移环境因子
- 鼎湖山森林土壤活性碳及惰性碳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被引量:52
- 2015年
- 对鼎湖山3个不同海拔高度下的沟谷雨林(LA)、低地常绿阔叶林(MA)和山地常绿阔叶林(UA)的土壤活性碳库和惰性碳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总碳库仅在30—45 cm土层中存在显著差异且碳库大小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碳库在0—15 cm是LA和MA显著大于UA,在30—45 cm是MA和UA显著高于LA,在45—60 cm土层中MA最大。水溶性碳(WSOC)和颗粒碳(POC)碳库均不随海拔高度而改变。WSOC碳库占总碳库的百分比仅在30—45cm土层中存在差异且大小顺序为:LA>UA>MA,POC碳库占总碳库的百分比仅在土层15—30 cm上存在显著差异且MA比值最大。易氧化性碳(ROC)碳库及占总碳库百分比都是在表层土壤(0—15 cm)中产生显著变化,且UA极显著地大于LA和MA。(3)惰性碳(RC)碳库仅在深层土壤中存在显著差异且MA中RC碳库最大,UA次之,LA最小。RC碳库占总碳库比值仅在表层土壤0—15 cm存在显著差异且UA最大。表层土壤中ROC碳库和RC碳库占总碳库百分比的增加是导致中高海拔森林土壤总碳库最大的主要原因。(4)不同海拔高度上森林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碳库组成存在显著相关,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引起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碳库组成变化的重要原因。
- 向慧敏温达志张玲玲李炯
- 关键词:南亚热带森林海拔梯度微生物碳
- 湿地松林分结构调整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4年
- 以21 a湿地松纯林为对照,研究了间伐后补植阔叶树(间伐补阔,补植枫香)对不同年限(3、6、9 a)湿地松林分和21 a湿地松×枫香混交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补阔后,6和9 a湿地松林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均比21 a湿地松纯林显著增高;21 a湿地松×枫香混交林的土壤各活性碳组分含量显著高于3、6、9 a湿地松林分,其DOC、ROC和MBC含量分别比21 a湿地松纯林增加113.1%、53.3%和54.6%.说明间伐补阔结构调整是改善人工湿地松纯林土壤生态功能的有效措施.
- 谭桂霞刘苑秋李莲莲刘武昝玉亭霍炳南何木姣
-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结构调整
- 基于加拿大CBM-CFS3模型的江西庐山森林碳储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基于2009年庐山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库和一类调查样地调查数据,利用CBM-CFS3模型的估算功能,估算江西庐山2009年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结果显示:庐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6.4 T g(T=106t,t=106g),各主要森林类型之间因森林面积大小不同其碳储量差距很大;其中马尾松碳储量最大,占总碳储量的41.64%,国外松最小为2.18%。庐山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262.55 t/hm2,其中混交林碳密度最大为365.95 t/hm2,杉木碳密度最小为194.96 t/hm2。利用一类样地数据和平均生物量法得到庐山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密度为32.87 t/hm2,与模型计算结果 31.86 t/hm2基本一致。庐山总生物量碳库碳储量占庐山生态系统碳储量的12.47%,死有机质(DOM)碳库占比为87.53%,土壤碳库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为66.30%。
- 黄国贤李清林罗盛金孔凡前刘苑秋李晓东况水标郑吉黄丽华
- 关键词:碳储量
- 南亚热带两种优势树种叶凋落物分解对模拟酸雨的响应被引量:11
- 2014年
- 通过对模拟酸雨处理下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和木荷(Schima superba)叶凋落物分解的研究,试图探讨南亚热带区域日益严重的酸雨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规律以及可能的机制。试验应用分解袋法进行,并设计4个模拟酸雨强度处理:CK(p H值4.5左右的天然湖水)、T1(p H值4.0)、T2(p H值3.5)和T3(p H值3.0)。21个月的分解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抑制了两种优势树种叶凋落物的分解。CK、T1、T2和T3 4个处理下的分解速率常数k值分别为:锥栗(1.18、0.93、0.94和0.86)和木荷(1.10、0.97、0.88和0.94),与CK相比,k值在T1、T2和T3均有下降的趋势。同时,模拟酸雨下两种优势树种叶凋落物的质量残留率均为:T3>T2>T1>CK。酸雨对凋落物分解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酸雨胁迫下土壤酸化从而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下降有关。
- 梁国华李荣华丘清燕陈小梅周国逸褚国伟张德强
- 关键词:模拟酸雨凋落物分解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