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767)

作品数:13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邱勇朱泽章钱邦平王斌孙旭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脊柱
  • 12篇脊柱侧
  • 12篇脊柱侧凸
  • 12篇侧凸
  • 7篇特发性脊柱
  • 7篇特发性脊柱侧...
  • 7篇青少年特发性
  • 7篇青少年特发性...
  • 4篇术后
  • 3篇选择性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矫形
  • 3篇矫形术
  • 2篇胸椎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突变
  • 2篇突变分析
  • 2篇椎间盘

机构

  • 15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湖州师范学院...

作者

  • 15篇邱勇
  • 10篇钱邦平
  • 10篇朱泽章
  • 9篇王斌
  • 8篇孙旭
  • 6篇俞杨
  • 6篇刘臻
  • 5篇朱锋
  • 5篇邱旭升
  • 2篇吕峰
  • 2篇丁旗
  • 2篇江华
  • 2篇徐磊磊
  • 2篇蒋军
  • 2篇陈忠辉
  • 2篇王渭君
  • 2篇伍伟飞
  • 2篇周松
  • 2篇张兴
  • 2篇季明亮

传媒

  • 7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enke1型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胸弯融合时的下端融合椎选择:T_(12)还是L_1?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下端固定椎的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选择性融合术后影像学改变。[方法]选取行选择性胸椎融合术的52例Lenke1型AIS患者。按照融合下端椎将52例AIS患者分为两组:A组(下端融合椎为T12)及B组(下端融合椎为L1),进一步根据Lenke分型将Lenke 1A(下端融合椎为T12/L1)及Lenke 1B/1C(下端融合椎为T12/L1)患者分别行矫形效果分析。[结果]术前A、B两组间各相关参数均未见统计学差异。A组患儿术后末次随访时胸腰弯/腰弯顶椎偏移、冠状面平衡、下端融合椎下位椎间盘冠状面成角及远端交界性后凸均显著大于B组患儿(P<0.05)。根据腰弯修正型分为两组:Lenke 1A及Lenke 1B/C组。无论是下端融合椎为T12或L1的Lenke 1A型患者术后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矫形效果,冠状面及矢状面影像学改变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而Lenke 1B/C(下端融合椎为L1)患者在冠状面及矢状面的矫形效果较好。[结论]在对Lenke 1型患者行选择性融合术时应结合腰弯修正型制定手术策略:对于腰弯柔韧性佳的Lenke 1A患者只需融合至T12即可,而Lenke 1B/C患者的融合范围应延伸至L1。
刘臻邱勇朱泽章王斌俞杨钱邦平朱锋孙旭
脊柱矫形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伴发双下肢不全瘫一例
2019年
后路矫形内固定已成为改善脊柱畸形、控制侧凸进展的重要手术方式.但其术后远期并发症不容忽视.其中,矫形术后迟发性感染是脊柱外科医师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通常起病隐匿,较难及时诊断,发病时会表现为局部疼痛,伤口破溃,脓肿或窦道形成,甚至内固定失败等[1].文献中报道的脊柱矫形术后迟发性感染发生率为1.7%~6.9%[2].目前,由于矫形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而导致内固定松动并引起神经组织损害的迟发性感染病例罕见.本文报道脊柱矫形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引发双下肢不全瘫1例.
何守玉邱勇闵继康
关键词:脊柱矫形术矫形脓肿双下肢
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顶椎区椎弓根及椎管的形态学特征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椎r)根与椎管的形态特点及其对椎弓根螺钉置钉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0年9月收治的28例右胸弯且以T8为顶椎的AIS患者及13例年龄匹配胸椎正常青少年(对照组)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佗X线片及胸椎CT资料。在站立位全脊柱止位x线片上测量AIS患者主胸弯Cobb角及椎体偏移距离(the vertebral translation.VT):在CT片上测量AIS患者顶椎区各椎体(T7~T9)及对照组相应柞体的椎管轴切面面积(the axial section area of spinal-canal,ASA)、椎管矢状面直径(the sagittal diameter of the spinal-canal,SDS)与冠状面卣径(the coronal diameter of the spinal-canal,CDS)、椎弓根直径(the transverse pedicle diameter,TPD)、双侧椎弓根夹角(the angle between bilateral pedicles,ABP)及椎体旋转度(the vertebral rotation,VR);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两组人群间各形态参数数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及AIS患者各形态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ASA、CDS及ABP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凹侧TPD显著小于对照组同侧同节段TPD(P〈0.05),凸侧TPD与对照组同侧同节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SDS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CDS与VT相关(T7:Beta=0.094,P=0,022;T8:Beta=0.630,P=0.005;T9:Beta=0.119,P=0.014),主胸弯顶椎区ABP和凹侧TPD与患者性别、年龄、Cobb角、vR及VT均尢显著相关性。结论: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ASA、CDS、ABP显著大于胸椎正常青少年同节段相应参数,凹侧TPD显著小于胸椎正常青少年同节段相应参数,这些可能是影响AIS矫形于术中主胸弯顶椎区置钉安全性的重要危险因素。
周松朱泽章邱勇邱旭升钱邦平刘臻王渭君伍伟飞杨宗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弓根椎管
幼猪脊柱侧凸模型中椎体与椎间盘楔形变的进展规律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幼猪脊柱侧凸模型中椎体和椎间盘楔形变随拴系固定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对7只后路不对称性拴系造模成功的侧凸幼猪在术后即刻、4周、8周分别进行全脊柱后前位X线片检查,应用Cobb法测量侧凸范围内每个椎体和椎间盘的楔变角,分析顶椎及其上、下各两个椎体和相应的4个椎间盘的楔变角在拴系时期内变化的规律,并计算不同时期内所有椎体楔变角之和与所有椎间盘楔变角之和分别占整个侧凸Cobb角的百分率。结果:顶椎区椎体楔变角随拴系固定时间发展逐渐增大,从拴系术后即刻时的1.1°,增大到术后8周时的43.3°,顶椎区椎体和椎间盘楔变角均呈现从顶椎向两侧端椎区逐渐减小趋势。在拴系术后即刻,侧凸几乎完全为椎间盘楔形变造成(96.8%),随时间发展,椎体楔变角占Cobb角的比值逐渐上升,至拴系固定8周时,Cobb角的构成变化为以椎体楔变角为主(71.5%)。结论:不对称性拴系的力学因素作用下椎体和椎间盘楔形变的构成比在不断演变,为建立稳定的侧凸动物模型,必须达到一定的拴系固定时间以期制造足够的椎体楔形变。
钱邦平郑欣邱勇孙旭朱泽章王斌俞扬吴涛
关键词:脊柱侧凸椎体椎间盘
汉族人群白介素17受体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17受体C(IL-17R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29例AIS女性患者及512例正常同龄女性青少年的静脉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鉴定和统计两组人群IL-17RC基因rs708567和m279545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两组间不同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研究Power值(81%)大于80%,AIS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AIS组rs708567多态性位点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GG基因型(90.17%VS.85.55%,P=0.023)和G等位基因(95.1%VS.92.8%,P=0.028)的分布频率;携带GG基因型青少年中AIS的发病率约为携带AG基因型青少年的1.5倍(OR值=1.55;95%CI:1.45~3.11)。rs279545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IL-17R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IS的发生相关。
周松朱泽章邱勇邱旭升钱邦平毛赛虎王渭君刘臻蒋军伍伟飞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
Lenke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第一胸椎倾斜与双肩美学平衡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第一胸椎(T1)倾斜与双肩美学平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71例Lenke2型AIS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女性61例,男性10例;年龄10~18岁,平均(15.1士2.9)岁;Risser征1—5,平均2.8。患者在自然站立位拍摄后前位照片及进行全脊柱x线检查。在x线片上测量T.倾斜,并在照片上测量内侧美学双肩高度差(CSHi)以及外侧美学双肩高度差(CSHo),CSHi和CSHo统称为CSH。T,向右倾斜为正值,反之为负值。T1倾斜〉5。定义为正性倾斜,T1倾斜〈-5°定义为负性倾斜,-5°≤T,倾斜≤5。定义为T1水平。左肩高于右肩时CSH为正值,反之为负值。CSH〉5mm定义为正性CSH,CSH〈-5mm定义为负性CSH;-5mm≤CSH≤5mm定义为双肩水平。T1倾斜与CSHi、CSHo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T,倾斜与CSHi、CSHo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25和0.28,P〈0.05)。T1正性倾斜患者中,正性CSHo、水平CSHo、负性CSHo患者比例分别为59.0%(36/61)、37.7%(23/61)和3.3%(2/61);T,水平患者则分别为3/10、5/10和2/10。T1正性倾斜患者中,正性CSHi、水平CSHi、负性CSHi患者比例分别为83.6%(51/61)、11.5%(7/61)和4.9%(3/61);T,水平患者则分别为6/10、2/10和2/10。结论T,倾斜与双肩美学平衡之间有相关性,但是正性T,倾斜患者可以表现为左肩高,也可以表现为双肩等高或者右肩高。
邱旭升邱勇蒋军王斌朱泽章钱邦平俞杨
关键词:脊柱侧凸人体测量术
先天性脊柱侧凸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7基因外显子突变的筛查
2012年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7(hairy-and-enhancer-of-split-7,HES7)基因外显子(exon)突变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发病的关系。方法:2009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汉族散发非综合征型CS患者60例(病例组),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12.9±4.4岁;对照组为80例正常汉族人,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13.7±3.2岁。从每例受检者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引物扩增HES7基因exon(共4个:exon 1~4)序列,目的产物纯化后DNA自动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的MegAlign将两组测序结果进行对比,并与美国NCBI基因库所公布的HES7基因exon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比较两组exon突变情况。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HES7基因exon 1和exon 4序列均与基因库HES7基因exon序列一致;exon 2第81位点在两组中均存在G/A多态性,但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727);exon 3第37位点在两组中均存在T/C多态性,但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1.000)。结论:中国汉族散发非综合征型CS患者HES7基因exon无突变,在中国汉族人群中HES7基因exon突变与散发非综合征型CS的发病可能无关。
丁旗邱旭升孙旭季明亮吕峰江华张兴邱勇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外显子突变分析
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胚层后方同源物2基因外显子突变的筛查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中胚层后方同源物2(mesoderm posterior 2,MESP2)基因外显子突变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发生的关系。方法:2010年5月~2011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散发非综合征型CS患者60例(病例组),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5~23岁,平均13.2±3.8岁;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12~16岁,平均12.9±2.7岁。两组对象均为中国汉族人群,性别相匹配。CS患者分型:形成障碍26例,分节不良13例、混合型21例。从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Gene Bank中人类MESP2基因外显子(共2个外显子,exon 1和exon 2)序列设计引物将该基因的两个外显子序列全部扩增出来,然后应用DNA自动测序仪对扩增出来的目的产物进行测序,将病例组MESP2基因两个外显子测序结果与对照组该基因外显子序列、美国NCBI基因库里公布的该基因外显子序列进行比对,将对照组该基因外显子序列与美国NCBI基因库里公布的该基因外显子序列也进行比对。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MESP2基因的exon 1和exon 2均未见突变及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结论:中国汉族散发非综合征型CS患者MESP2基因外显子无突变,在中国汉族人群中MESP2基因外显子突变与散发非综合征型CS发病可能无关。
季明亮邱勇钱邦平邱旭升吕峰江华丁旗张兴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DNA突变分析外显子
Lenkel型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胸弯融合时的下端融合椎选择:T_(12)还是L_1?
[目的]比较不同下端固定椎的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选择性融合术后影像学改变。[方法]选取行选择性胸椎融合术的52例Lenke 1型...
刘臻邱勇朱泽章王斌俞杨钱邦平朱锋孙旭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文献传递
低龄儿童半椎体切除术后患儿母亲护理知识认知及常见问题的调查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调查低龄儿童半椎体切除术后患儿母亲护理知识认知情况及常见问题分析。方法对73例行半椎体切除术的低龄儿童患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患儿术后家庭护理知识的认知和在术后护理中常见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73例患儿的母亲对家庭护理认知总分(23.9±4.5)分.其中对功能锻炼方面得分较低。不同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以及是否接受出院前家庭护理知识教育的患儿母亲家庭护理认知得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家庭护理知识教育的患儿其母亲生活护理(7.3±3.6)分、伤口护理(6.6±3.0)分、支具护理(7.9±2.4)分和功能锻炼(5.8±2.3)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未接受培训的患儿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3,3.0,3.3;P〈0.05)。患儿母亲在术后家庭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包括生理问题和心理问题。结论患儿母亲护理认知程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护理知识宣教在提高患儿母亲护理认知程度中起到重要作用,应加强功能锻炼方面知识宣教。
夏涛谭蓥滢郑宁宁王斌邱勇陈正香
关键词:半椎体切除术患儿母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