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763)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康鹏德谢小伟裴福兴王浩洋谭钢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头坏死
  • 3篇坏死
  • 3篇骨头
  • 3篇骨头坏死
  • 3篇股骨
  • 3篇股骨头
  • 3篇股骨头坏死
  • 2篇细胞
  • 2篇激素
  • 2篇激素类
  • 2篇激素性
  • 2篇激素性股骨头...
  • 2篇骨细胞
  • 2篇关节
  • 1篇药物
  • 1篇淫羊藿
  • 1篇淫羊藿苷
  • 1篇诱导骨
  • 1篇脂细胞
  • 1篇置换术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5篇谢小伟
  • 5篇康鹏德
  • 4篇裴福兴
  • 2篇周宗科
  • 2篇杨静
  • 2篇谭振
  • 2篇黄强
  • 2篇谭钢
  • 2篇沈彬
  • 2篇王浩洋
  • 1篇胡钦胜
  • 1篇石小军
  • 1篇马俊
  • 1篇李东海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疼痛的病因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被引量:7
2015年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目前已被临床验证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成熟技术,但由于膝关节解剖位置、结构特殊,术者技术水平不一以及髌股关节的特殊性,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而影响疗效。国外报道,TKA术后患者中膝前疼痛的发生率为8%-50%[1,2]。
李东海康鹏德谭振谢小伟杨周源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病因疼痛膝前膝骨关节炎
阿仑膦酸钠联合洛发他汀预防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小梁Micro-CT改变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索研究阿仑膦酸钠和洛发他汀预防大鼠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A组:30只,阿仑膦酸钠干预;B组:30只,洛伐他汀干预;C组:30只,阿仑膦酸钠+洛伐他汀干预;D组:30只,生理盐水干预,干预2周后连续注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4周。注射结束后12周处死大鼠行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测和Micro-CT检测研究骨小梁微观结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计算骨小梁空骨陷窝率得出A、B、C和D组大鼠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分别为33.3%、40.0%、23.3%和56.7%。同时四组的Mirco-CT结果显示A、B、C组的骨小梁平均数目及平均厚度显著高于D组,骨小梁平均间距显著低于D组(P<0.01);且C组的骨小梁平均数目及平均厚度显著高于A、B组,骨小梁平均间距显著低于A、B组(P<0.05),A、B两组结果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和洛伐他汀可以增加大鼠股骨头骨小梁的密度,从而对大鼠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具有一定作用,且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更明显。
谢小伟康鹏德裴福兴杨静沈彬周宗科黄强马俊胡钦胜
关键词:阿仑膦酸钠洛伐他汀股骨头坏死
破骨细胞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由于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以股骨头血供受损,骨细胞及骨髓成份死亡及随后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对ONFH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包括骨内高压学说、凝血机制改变学说、脂肪栓塞学说、骨质疏松学说、骨细胞凋亡学说等。
谢小伟康鹏德裴福兴谭钢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破骨细胞关节功能障碍激素类药物
锶盐联合淫羊藿苷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及成脂分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索锶盐联合淫羊藿苷对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作用下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并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取1周龄SD大鼠乳鼠MSCs,传至第3代时分为对照组、激素(终浓度:10-6mol/L)组、激素+淫羊藿苷(终浓度:10μg/L)组、激素+雷奈酸锶(终浓度:3 mmol/L)组及激素+淫羊藿苷+雷奈酸锶组。培养满21 d后进行HE、油红O、茜素红及ALP染色检测,RT-PCR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DKK-1、Wnt7b、GSK-3β、β-catenin、Runx-2和PPAR-γ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所有实验重复3次。[结果]所有组的细胞培养至21 d后,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激素组低倍镜下出现片状红染区,高倍镜下可见红染圆形脂滴,明显多于其他组;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激素组未见明显紫红色阳性区域,而其他组可见片状阳性区域,由集落为中心放射性向四周生长,明显多于激素组,且联合组的阳性结果更明显;ALP染色结果显示激素组未见明显紫色阳性区域,而其他组可见片状阳性区域,明显多于激素组;RT-PCR结果显示激素组的Wnt相关因子(Wnt7b、GSK-3β和β-catenin)及成骨相关因子Runx-2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激素组的Wn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因子DKK-1及成脂相关因子PPAR-γ2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超生理剂量地塞米松可以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诱导MSCs成脂分化,抑制其成骨分化,这可能与激素诱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淫羊藿苷及锶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对Wnt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进而促进MSCs成骨分化、抑制其成脂分化,且二者联合应用的效果更好,这为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谢小伟裴福兴康鹏德黄强王浩洋谭振邓力庆杨周源
关键词:淫羊藿苷雷奈酸锶
糖皮质激素诱导骨细胞脂肪化与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机制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诱导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激素性0NFH及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头离体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成骨转录分化因子Runx2和成脂转录分化因子PPAR-γ表达。大鼠颅骨源性成骨细胞在地塞米松作用下培养,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油红“O”染色,RT—PCR检测Runx2、PPAR-γ、OCN、ColI基因转录水平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unx2和PPAR-γ表达。激素法建立大鼠ONFH模型并确认建模成功,油红“O”染色脂肪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Runx2和PPAR-γ表达。结果与骨关节炎比较,ONFH患者股骨头骨小梁间隙大量脂肪细胞聚集,并且脂肪细胞体积增大,Runx2表达显著下调,PPAR-γ表达上调。大剂量GCs作用下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未见茜素红矿化结节,油红“O”染色脂肪细胞,RT—PCR检测基因Runx2、OCN、ColI表达下调,PPAR-γ基因表达上调。大鼠ONFH模型股骨头骨小梁间隙脂肪细胞积聚、增大,Runx2表达下调,PPAR-γ表达上调。结论大剂量GCs作用下,PPAR-γ表达上调、Runx2表达下调,调控骨髓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并促进成骨细胞、骨细胞转分化为脂肪细胞,同时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及活性表达,可能是GCs诱发ONFH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
康鹏德裴福兴杨静沈彬周宗科谭钢谢小伟王浩洋石小军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糖皮质激素类骨细胞脂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