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攀登计划(G1999043214)

作品数:13 被引量:102H指数:6
相关作者:吕古贤郭涛李晓波陈晶丁悌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计委科技找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金矿
  • 6篇构造校正测算
  • 6篇成矿
  • 4篇地质
  • 4篇填图
  • 4篇玲珑-焦家式...
  • 4篇静水压力
  • 3篇岩浆
  • 3篇榴辉岩
  • 3篇矿床
  • 3篇辉岩
  • 3篇构造附加静水...
  • 2篇地壳
  • 2篇地壳岩石
  • 2篇新华夏构造体...
  • 2篇岩石
  • 2篇岩系
  • 2篇隐伏
  • 2篇隐伏矿
  • 2篇隐伏矿床

机构

  • 17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矿产...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6篇吕古贤
  • 7篇郭涛
  • 5篇舒斌
  • 4篇李晓波
  • 3篇王方正
  • 3篇刘杜鹃
  • 3篇丁悌平
  • 3篇刘瑞珣
  • 3篇陈晶
  • 3篇夏林
  • 2篇邓军
  • 2篇鲁安怀
  • 2篇马立成
  • 2篇张宝林
  • 2篇刘杜娟
  • 2篇王红才
  • 2篇焦建刚
  • 2篇胡宝群
  • 1篇殷秀兰
  • 1篇董法先

传媒

  • 3篇地球学报
  • 3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现代地质
  • 2篇矿物学报
  • 2篇“九五”全国...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 1篇地质找矿论丛
  • 1篇云南地质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06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5篇200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矿区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填图、矿化趋势度的实测及其地质找矿——以胶东玲珑金矿田阜山金矿区为例被引量:5
2002年
 以玲珑金矿田阜山金矿区为实测地区,研究了胶东构造岩浆活化区玲珑-焦家式金矿的矿源岩系,对2km2内矿源岩的构造变形岩相形迹进行1/2000填图。在此基础上,提出矿化趋势度(MTD)的概念并完成阜山金矿区矿化趋势度的分布图。矿化趋势度的概念及其填图研究方法对于探讨将成矿模型转化为找矿模型、逐步建立更具体量化的找矿预测实测方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前景。
吕古贤郭涛刘杜鹃舒斌夏林郭初笋董法先
关键词:玲珑-焦家式金矿矿源岩系构造岩浆活化区
成岩成矿深度的理论基础和构造校正测算的方法被引量:2
2015年
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是从测算压力中先消除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之后再计算上覆岩石厚度,即成岩成矿深度的方法(吕古贤和刘瑞珣,1999)。该方法建筑在对地壳岩石处于固体应力状态的认识之上,采用弹性固体模型代替静止流体模型,比沿袭至今单纯用压力/密度方法得出的深度更符合于实际情况。该文以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床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野外地质研究方法——开展变形岩相形迹填图,在室内利用三维变形和古差应力测量。
吕古贤刘瑞珣王方正丁悌平李晓波陈晶
关键词:成岩成矿地壳岩石流体模型野外地质填图
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构造校正测算的新数据
2015年
对地壳岩石形成深度的研究是近20年来固体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之一。自格鲁宾曼和尼格里设想地壳内温度和压力是深度的正比例函数以来,人们常把地下岩石应力状态设想为静止流体内的应力状态,即认为地下某处的静水压力值等于上覆岩层的总质量,因此,目前主要是用所估测的压力值(即各向等正应力,泛称静水压力状态)直接换算。该法是建立在压力与深度呈线性关系上,实际上是质量/密度(W/SW)的方法。它忽略了构造作用力对静水压力的影响,所以。
吕古贤罗毅甜李晓波刘瑞珣任剑成
关键词:榴辉岩地壳岩石柯石英固体地球成岩成矿
山东省焦家金矿田隐伏矿床分布规律和构造预测
本文旨在探讨山东焦家金矿田主要矿山深部隐伏矿床分布规律和预测研究。在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填图的基础上,用构造校正测算方法判断成矿深度,研究矿体剥蚀和保留状态, 用大比例尺物探及化探方法探测矿化异常地质体的赋存状态,预测地表矿...
吕古贤郭涛舒斌刘杜鹃
关键词:成矿深度隐伏矿床预测
文献传递
构造动力成岩成矿和构造物理化学研究被引量:19
2019年
“动力成岩成矿”的理论是地质力学构造控岩控矿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是上世纪70—80年代初,在构造地球化学领域关于应力矿物、岩石变形-变质关系、构造控矿等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应用动力成岩成矿载体的“构造岩相带”,在新疆沙尔托海铬铁矿开展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后续研究,从“动力成岩成矿”阶段,发展到现今的“构造物理化学”阶段。基于固体力学原理,研究认为变形岩石由偏应力场引起,偏应力场可分为差应力状态和各向等正应力状态两个部分,后者被命名为“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不仅能引起岩石体积变化,也能影响其中化学平衡,是一个物理化学变量。结合胶东金矿的长期研究发现,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是化学平衡的结果,物理化学环境才是化学作用的原因,提出“构造力改变压力温度等条件影响化学平衡”的认识。创建“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方法,预测胶东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得到证实,促进胶东从危机矿山重灾区转而成为全球第三大金矿区。经过40多年的理论研究、地质调查和找矿实践,构造物理化学取得显著进展,1996年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设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学组”。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吕古贤
关键词:构造物理化学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构造地球化学
成岩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测算和实测被引量:10
2000年
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 ,是从测算压力中先消除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之后再计算上覆岩石厚度 ,即成岩成矿深度的方法。该方法建筑在对地壳岩石处于固体应力状态的认识之上 ,采用弹性固体模型代替静止流体模型 ,比沿袭至今单纯用压力 /密度方法得出的深度更符合于实际情况。该文以胶东玲珑 -焦家式金矿床为例 ,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野外地质研究方法——开展变形岩相形迹填图 ,在室内利用三维变形和古差应力测量 ,计算差应力时根据样品所处构造部位和性质 ,选择不同的参数换算成矿时的差应力值。观测统计位错密度时采用“最大位错密度”观测方法 ,给出恢复三维主应力的应力应变方程组 ,利用测算总压力 P和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PS的关系 ,P=PS+ PG,取得重力产生的附加静水压力值 PG,根据Terzaghi假设求得成矿深度。
吕古贤刘瑞王方正丁悌平李晓波陈晶
关键词:构造校正测算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
构造附加(围压)静水压力的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
2006年
吕古贤
关键词:静水压力构造力围压应力状态
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的大比例尺填图及其对隐伏矿床地质预测──以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为例被引量:26
2001年
以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床典型矿区为例,在基础地质图件的基础上,开展大比例尺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填图,把成矿、成岩、各阶段蚀变和各阶段成矿所体现出的构造岩石单元区分开来,从而为恢复各阶段的变形场和应力场,建立该区构造蚀变岩带的构造成矿演化模式,为探讨矿化矿脉分布规律提供科学评价依据,并为分析构造作用下流体的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与界面成矿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吕古贤郭涛舒斌邓军朱大岗鲁安怀殷秀兰徐刚
关键词:填图隐伏矿床
长江中下游地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米字型”结构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构造体系由强变形构造带和弱变形地域共同构成,这些构造带和变形带可以用结构面的形式表达。构造体系结构面的分布分析,更加适用于变形规律研究,便于追索构造应力场及其演化。以长江中下游地质结构与导矿-控矿要素研究为基础,总结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结构面的“米字型”分布特征。新华夏系“米字型”构造,由NNE 25°方向挤压断裂和褶皱带、NNW 345°方向(大义山式)张扭断裂、NEE 75°方向(泰山式)压扭构造和NWW 300°方向(长江式)的横张构造组成。其演化分先后三个阶段;NNW 345°方向—NEE 75°方向的共轭剪切构造阶段、NNE 25°方向挤压构造阶段和NWW 300°方向的张性剪切构造阶段。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米字型”构造样式的识别,为研究构造体系的应力-应变成因、探讨构造体系的形成演化以及浅部构造和深部构造相关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构造基础。在其它类型的构造体系中,结构面也具有“米字型”分布特征。
吕古贤张宝林吕承训胡宝群曾勇郭涛申玉科王红才马立成焦建刚毕珉烽
关键词:新华夏构造体系
新华夏构造体系结构面“米字型”分布与演化的数学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构造体系由多方向、多应力-应变性质和多重次序的结构构造组成,这些结构面在构造应力场中有较为固定的分布型式。经过区域成矿带、矿田、矿床等不同层次地质研究,揭示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共轭剪切、挤压和引张三种类型结构面,它们在平面上组成“米字型”构造。通过应力-应变有限元法模拟,将“米字型”构造分为三个形成阶段:第一期共轭构造阶段,发育NNW 345°方向(大义山式)张扭断裂和NEE 75°方向(泰山式)压扭构造;第二期挤压构造阶段,产生NNE 25°方向挤压断裂和褶皱;第三期横张构造阶段,产生NWW 300°方向(长江式)的横张断裂,给出了有利于控矿成矿的应力-应变场特征,为地质找矿指明了方向。三个阶段相比,构造带内主干拉应力以第一期NNW向构造带内为最大,第三期NWW向“长江式”构造带次之,第二期NNE向和第一期NEE向构造带内拉应力微弱,拉应力总体呈现出时间由老到新从最高下降至微弱之后再回升的趋势;最大主压应力从第一期NEE向构造带为中等,演进到第二期NNE向构造带为最大,第三期NWW向“长江式”构造带和NNW向构造带为最小,表现出时间由老到新,先增强至最高值再下降至最小的趋势。
吕古贤王红才韩璐张宝林张宝林胡宝群马立成马立成焦建刚
关键词:新华夏构造体系应力应变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