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ZD068)

作品数:14 被引量:94H指数:7
相关作者:彭锋凌继尧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艺术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主题

  • 6篇美学
  • 4篇现代美学
  • 4篇绘画
  • 3篇艺术
  • 3篇气韵
  • 2篇邓以蛰
  • 2篇艺术学
  • 2篇意境
  • 2篇中国传统美学
  • 2篇气韵生动
  • 2篇写意
  • 2篇美术
  • 2篇传统美学
  • 1篇当代艺术
  • 1篇得意
  • 1篇得意忘言
  • 1篇新现象学
  • 1篇心灵
  • 1篇言不尽意
  • 1篇言尽意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2篇彭锋
  • 1篇凌继尧

传媒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美育学刊
  • 1篇文艺争鸣
  • 1篇美术研究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戏剧艺术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艺术百家
  • 1篇艺术设计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学大讨论时期朱光潜的美学思想
2017年
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的一些美学观点遭到激烈的批判。这些观点包括:美学的哲学基础不仅仅是反映论,还要加上历史唯物主义;艺术和科学的区别不仅在反映现实的形式方面,而且在反映现实的内容方面;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反映。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观点不仅是正确的,而且仍有鲜活的生命力,充分显示了朱光潜某些美学理论的原创性和前沿性。
凌继尧
关键词:美学理论原创性
美学与艺术的当代博弈被引量:11
2014年
过去三十年间,美学与艺术的关系经历了螺旋式的发展。先是在20世纪80年代,艺术领域中反美学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紧接着在90年代,出现了针锋相对的"美的回归"的要求。随后"美的回归"与"美的滥用"进入拉锯状态。进入21世纪后,艺术与美学都有走向在场的趋势,它们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过去三十年,艺术的变化已经获得了足够关注,但美学的发展则很少有人注意。事实上,为了应对艺术的挑战,美学也在不断推进。新的美学理论,又给艺术展示了新的前景。美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不再像理论与实践那样单纯,而是一种紧张复杂的博弈。在艺术与美学的竞争中,艺术得到了发展,我们对艺术的认识也获得了深化。
彭锋
关键词:当代艺术美学在场
重提内在感官说被引量:5
2017年
内在感官理论是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的一支重要理论,这种理论强调美与审美都是心灵的内部事务,与外在感官关系不大。但是,由于人们不再相信内在感官的存在,内在感官理论逐渐被人遗忘,于是人们将美学中的感性认识,误解为外在感官的认识。其实,18世纪欧洲美学家所说的感性认识,指的是内在感官的认识。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的内在感官理论,与中国传统美学重视心灵十分类似。比较这两种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和审美的实质。
彭锋
关键词:经验主义美学心灵
气韵与光影——兼谈宗白华的中国现代美学建构方式被引量:1
2017年
“气韵生动”是20世纪上半期一个重要的美学话题(1),不仅得到了中国美学家的讨论,而且引起了西方汉学家的关注。在众多的解释中,宗白华较好地处理了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将“气韵生动”成功地转变成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批评概念,为中国现代美学的确立做出了重要的示范。
彭锋
关键词:中国现代美学宗白华艺术批评中国传统美学西方美学西方现代绘画
气韵与节奏被引量:19
2017年
气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经过西方汉学家和美术史家的解释之后,它的含义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且影响到中国现代美学家对它的理解。西方美学家之所以将气韵译为节奏,原因在于看到了西方现代艺术对于节奏的强调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有关。但是,中国绘画中的气韵并不是节奏。与其说节奏像气韵,不如说它像写意。
彭锋
关键词:气韵节奏中国绘画现代美术
试论“心赏”作为艺术学概念
2017年
"心赏"是古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词语,意思是心灵的欣赏,与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所讲的"内在感官"类似。中国现代美学家邓以蛰、冯友兰等人力图将"心赏"提炼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学概念。王一川在冯友兰和宗白华的基础上,用"心赏"来论证艺术公赏力。"心赏"可以成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概念,而且尤其适合作为艺术学概念,我们可以将"心赏"界定为针对艺术的高级"欣赏",以区别于包含自然、日常生活在内的一般"欣赏"。找到独特的概念,是艺术学学科建构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彭锋
关键词:邓以蛰艺术学
什么是写意?被引量:12
2017年
在有关艺术的论述中,写意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与再现、表现等概念是由西方美学概念翻译过来的不同,写意是一个纯粹的中国美学概念。漫长的历史使得写意的含义比较复杂,对写意概念做些澄清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在追溯写意概念的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对"意"的不同含义做了辨析,指出中国艺术中的写意,不是表达之外的意,而是表达之中的意,是在表达之中生成的意。
彭锋
关键词:写意言不尽意言尽意得意忘言
现代意境说辨析被引量:10
2018年
中国现代美学家在建构美学理论和话语时,明显受到西方美学的影响,他们关于意境的讨论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说中国现代意境理论是西方美学的中国变体,更不能说它是德国美学的中国变体。现代意境理论的主体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美学,由于吸收了西方现代美学的某些思想和方法,现代意境理论较传统意境思想显得更加清晰、更有条理和体系化。澄清现代意境理论的思想来源固然重要,更加重要的是让意境理论来解决当代美学中的问题,激发古老的意境概念在当代美学理论和艺术批评中的活力。
彭锋
关键词:意境现代美学中国美学
滕固论气韵生动被引量:3
2017年
气韵生动或者气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由于西方学者的研究,它在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型中获得了新的含义。将气韵等同于节奏,成为现代美学的主流看法。滕固的研究支持了这种看法。本文考察了气韵即节奏的观点在西方美学和艺术史界的发生过程,滕固对这种观点的接受和支持,以及这种观点的局限性。
彭锋
关键词:气韵生动现代美学美术史
欧洲现代美学中的中国因素被引量:5
2018年
欧洲现代美学通常被认为是欧洲美学家在18世纪发明的。但是,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在现代美学创立的同时欧洲正流行中国风。随着对早期现代性研究的深入,欧洲现代美学与中国风之间的密切关系被逐渐揭示出来。正是中国风启发欧洲美学由古典的规则美学转向现代的反规则美学。欧洲现代美学中的中国因素表明,只有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打破正统性,保持开放性,才有可能建设真正的现代美学。
彭锋
关键词:美学中国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