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市科学技术基金(2010J21DW003)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李颖董伟谭毅付一凡川崎亮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大连市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脉冲
  • 5篇小孔
  • 4篇球形
  • 3篇金属
  • 2篇液滴
  • 2篇微观结构
  • 2篇微米
  • 2篇微米级
  • 2篇金属玻璃
  • 1篇振动
  • 1篇微粒
  • 1篇金属粒子
  • 1篇冷却速率
  • 1篇SN-PB
  • 1篇BGA
  • 1篇成型法

机构

  • 6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日本东北大学

作者

  • 6篇董伟
  • 6篇李颖
  • 5篇谭毅
  • 3篇川崎亮
  • 3篇许富民
  • 3篇付一凡
  • 2篇三浦彩子
  • 2篇赵丽
  • 1篇鲁栋

传媒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焊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材料工程

年份

  • 4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均一球形微米级粒子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综述了均一球形微米级粒子的几种重要制备方法,包括切丝或打孔重熔法、雾化法、均匀液滴喷射法以及脉冲小孔喷射法等,介绍了各类制备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相关的研究现状,并综合指出各类方法产生液滴的冷却凝固行为,从而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脉冲小孔喷射法制备的微粒子具有圆球度高、粒子尺寸均匀、粒径可控、热履历一致等优良特点,尤其对于高温或功能粒子的制备方面,该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董伟李颖付一凡谭毅
脉冲微孔法制备均匀微粒子过程中液滴振动机理的模拟研究
2013年
主要模拟了脉冲微孔喷射法(POEM)制备均一微粒子过程中液滴振动行为以及材料物性值(如粘度、表面张力等)对振动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粒径液滴的振动时间和开始凝固时间,揭示不同气氛下获得高圆球度微粒子的规律。结果表明最初产生的液滴存在振动现象,随着振动的减弱液滴逐渐振动为球形;当表面张力增加时,液滴的振动频率增加,振动时间减小;粘度增加时,振动频率几乎不变,但振动时间显著减小;对于熔点较低的材料,适合选用Ar作为冷却气体;制备的粒子粒径越小,越容易获得较高的圆球度。
赵丽许富民董伟李颖川崎亮
均一微米级液滴和粒子的制备及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3年
从原理、特点、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几种制备微米级液滴和粒子的方法,如雾化法、切丝或打孔重熔法、乳化法、均一液滴成型法、脉冲小孔喷射法。其中脉冲小孔喷射法制备出的微米级液滴和粒子粒径均一可控,圆球度高,热履历一致,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此外,介绍了微米级液滴和粒子的应用领域及研究现状。
付一凡董伟李颖谭毅
球形铁基金属玻璃单分散粒子的制备及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脉冲小孔法在He气氛下制备出了球形粒径可控的[(Fe0.5Co0.5)0.75B0.2Si0.05]96Nb4金属玻璃单分散微粒子,这些粒子具有粒径均匀和圆球度高等优良特点.通过XRD、DSC以及TEM对所获得的粒子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粒径尺寸的减小,微粒子的微观结构从混合相逐渐向全金属玻璃相转变,制备的粒子均为全玻璃相,临界尺寸小于645μm.通过冷却速率的计算,得到全玻璃相微粒子的临界冷却速率为800~1100 K/s,该速度与环境气氛的改变无关,并且该计算值低于同成分的大块金属玻璃合金TTT曲线的测量值.
李颖董伟三浦彩子谭毅川崎亮
关键词:金属玻璃微观结构
微米级球形Sn-Pb金属粒子脉冲微孔法制备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自行研制的脉冲微孔喷射系统制备均匀球形Sn-Pb微米级粒子,并研究了坩埚内外压力差、压电陶瓷驱动电压、传动杆直径、压电陶瓷频率等实验参数对粒子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差压、压电陶瓷电压、传动杆直径,制备得到粒子的粒径也随之增大,压电陶瓷频率对粒径无明显影响。脉冲微孔法制备的粒子具有粒径均匀、圆球度高、表面质量好等优点,脉冲微孔喷射法(POEM)在BGA精密封装领域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鲁栋董伟付一凡李颖赵丽许富民谭毅
关键词:BGA
均匀球形金属玻璃粒子的制备及冷却速率评价
2013年
利用脉冲小孔喷射法在混合50%Ar+50%He(体积分数)惰性气氛下制备出了粒径可控的均匀球形[(Fe0.5Co0.5)0.75B0.2Si0.05]96Nb4金属玻璃微粒子,通过XRD、DSC以及TEM对所获得的粒子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微粒子均具有粒径均匀和圆球度高等优良特点。随着粒径减小,微粒子的微观结构从全结晶相逐渐向混合相,并最终向全金属玻璃相转变。制备的粒子内部为全玻璃相的临界尺寸大致为515μm。通过冷却速率的计算,得到全玻璃相微粒子的临界冷却速率为800~1100 K/s。该速率与环境气氛的改变无关,并且该计算值低于同成分的大块金属玻璃合金TTT曲线的测量值。
董伟李颖三浦彩子许富民谭毅川崎亮
关键词:金属玻璃微观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