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02010)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霍延平赵丰华蓝邦陈平清方岩雄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光学
  • 3篇荧光
  • 3篇光学性
  • 2篇溶剂
  • 2篇溶剂热
  • 2篇溶剂热法
  • 2篇热法
  • 2篇喹啉
  • 2篇羟基
  • 2篇羟基喹啉
  • 2篇光学性质
  • 2篇8-羟基喹啉
  • 1篇电致发光
  • 1篇电致发光器件
  • 1篇电致发光特性
  • 1篇衍生物
  • 1篇荧光寿命
  • 1篇荧光性
  • 1篇荧光性质
  • 1篇溶剂法

机构

  • 5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霍延平
  • 2篇蓝邦
  • 2篇赵丰华
  • 1篇刘军辉
  • 1篇曾和平
  • 1篇黄宝华
  • 1篇张焜
  • 1篇毛艳丽
  • 1篇戴立立
  • 1篇欧阳新华
  • 1篇方岩雄
  • 1篇陈平清

传媒

  • 1篇化学通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合成化学
  • 1篇无机盐工业

年份

  • 5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多功能8-羟基喹啉衍生的电致发光特性的研究
设计3种不同结构的器件,研究了4个多功能8-羟基喹啉锌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这些功能分子均表现出强的黄光发射,同时它们也具有良好的空穴传输性能和一定的电子传输能力。基于建构了一种白光器件使用多功能8-羟基喹啉锌作为空穴传输...
欧阳新华霍延平
关键词:8-羟基喹啉衍生物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效率
文献传递
C60-苯并噻吩吡咯烷的合成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设计合成了一种C60-苯并噻吩吡咯烷衍生物(2),以1HNMR、13CNMR、FTIR、UV-Vis和FAB-MS进行了结构表征。由其在甲苯溶液中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测得,在最大发射波长下的荧光寿命为5.34ns。Z-扫描技术测得其分子三阶非线性极化率γ(3)为1.82×10-33esu,大于C60的文献报道值7.5×10-34esu,表明在激光激发下苯并噻吩与C60之间发生了分子内能量转移和电荷传递。理论计算结果进一步佐证了电荷转移的发生。
霍延平曾和平刘军辉毛艳丽张焜方岩雄
关键词:荧光寿命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溶剂热法合成CdS纳米晶及其光学性质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以硫脲和醋酸镉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在不同的反应介质和温度下合成了CdS纳米晶,比较了单胺与双胺对合成CdS纳米晶形貌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合成的CdS纳米晶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介质对其形貌有影响,在双胺的条件下,60℃时合成了纯相的六方相CdS纳米棒;双胺条件下更易生成纳米棒,且高温下晶体的结晶性更好。PL分析表明,水(溶剂)热法制备的CdS的荧光光谱图与大多数CdS类似,均在440—480nm和550nm处存在发射峰,但较宽的发射峰蓝移说明材料的光学性质受到材料形貌和制备方法的影响。
赵丰华陈平清霍延平蓝邦
关键词:CDS纳米棒溶剂法光学性能
溶剂热法制备ZnS:Cu及其光学性质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溶剂热法,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作用下,制备了ZnS:Cu荧光粉体。分别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锌硫比、及Cu2+掺杂量对荧光粉晶型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合成的ZnS:Cu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锌硫比的减少,衍射峰强度增大,结晶度增强,而其他条件的改变对ZnS晶型无明显影响。表面活性剂的用量、锌硫比、及Cu2+掺杂量对发光强度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锌硫比的增大,发射峰强度有所增强且出现明显的蓝移,随着Cu2+掺杂量的增大,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Cu2+掺杂量为0.2%(物质的量分数)时发光效果最好。随着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发光强度先有明显的增强,随后又逐渐减弱,并且在n(Zn)∶n(CTAB)=100∶2时达到最强。
赵丰华蓝邦霍延平
关键词:溶剂热合成荧光性质
硝基苯2位取代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质研究
2010年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8-羟基喹啉是一个良好的发光性材料,在8-羟基喹啉环上引入不同的功能团可以调控其相应锌配合物的发光颜色。本文在2位上引入硝基苯基团,设计合成了2-(4-硝基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1)和2-(3-硝基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2)及其各自的锌配合物(3)、(4)四个新化合物;利用UV、荧光等分析其结构及研究其反应;紫外光谱显示化合物3和4的λmax分别是340nm和305nm。
戴立立霍延平黄宝华
关键词:8-羟基喹啉硝基苯锌配合物荧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