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654)

作品数:12 被引量:167H指数:7
相关作者:梁长虹刘再毅陈鑫温孟皇吴佩琪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SFC-广东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3篇图像
  • 3篇扩散
  • 3篇磁共振
  • 2篇对比剂
  • 2篇图像质量
  • 2篇可重复性
  • 2篇扩散加权
  • 2篇扩散加权成像
  • 2篇加权成像
  • 2篇肝脏
  • 2篇B值
  • 2篇表观
  • 2篇表观扩散系数
  • 1篇碘对比剂
  • 1篇电极
  • 1篇迭代
  • 1篇迭代模型
  • 1篇饮食诱导
  • 1篇荧光

机构

  • 9篇广东省人民医...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永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梁长虹
  • 8篇刘再毅
  • 2篇谢丽芬
  • 2篇胡茂清
  • 2篇潘丹
  • 2篇黄燕琪
  • 2篇温孟皇
  • 2篇陈鑫
  • 2篇吴佩琪
  • 1篇刘春玲
  • 1篇李景雷
  • 1篇邓宇
  • 1篇颜丽芬
  • 1篇王广谊
  • 1篇李新春
  • 1篇李萌
  • 1篇伍筱梅
  • 1篇李新云
  • 1篇秦积龙
  • 1篇李星云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年份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值对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研究b值大小及数量对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大小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39例健康志愿者行肝脏DWI扫描,使用膈肌导航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扫描2次,分别生成b值为(0、100)、(0、500)、(0、800)、(0、100、500)和(0、100、500、800)s/mm2的ADC图像。分别在左、右肝选取3个层面,然后在每个层面各选3个圆形感兴趣区(ROI)测量ADC值,分别以左、右肝9个ROI的平均ADC值代表左、右肝的ADC值。结果 b值相同时,左肝ADC值大于右肝(P<0.001)。b=0、100s/mm2时ADC值最大;b=0、100、500、800s/mm2时ADC值最小。Bland-Altman分析显示,b=0、100、500、800s/mm2时可重复性最好(右肝:LOA=10.5%;左肝:LOA=13.9%)。结论 b值越小,ADC值越大;使用多个b值计算的ADC值可重复性最高,在临床中测量肝脏DWI的ADC值时使用多个b值计算更为精确。
刘再毅陈鑫颜丽芬潘丹黄燕琪梁长虹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组织细胞pH值测量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组织细胞中的氢离子浓度是机体的一个重要体液参数,与组织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准确测定组织细胞内外的pH值,对反映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十分重要,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常用的几种可测定组织细胞pH值的方法包括MRI法、微电极法和荧光光谱法,就各种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同时介绍其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旨在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吴佩琪梁长虹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微电极荧光光谱
钆对比剂对腹部实性脏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钆对比剂对腹部实性脏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图像质量及其参数值的影响,寻找腹部IVIM序列扫描的合适时机。资料与方法 20例患者分别于对比剂注射前后行相同腹部IVIM扫描,测量并计算b=50、300、800 s/mm2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上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的信噪比(SNR)以及肝细胞癌(HCC)的SNR以及对比噪声比(CNR),并测量肝脏、脾脏、肾脏及HCC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IVIM参数(D值、D*值、f值),对各测量值增强扫描前后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增强扫描后b=50 s/mm2肝脏的SNR较增强前明显下降(t=2.397,P<0.05)。b=300 s/mm2 HCC的CNR显著增高(t=-3.380,P<0.01)。肾脏各b值的SNR均较增强扫描前显著下降(Z=-2.675^-2.201,P<0.05);而脾脏、胰腺及HCC各b值的SNR与增强扫描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或Z=-1.324~1.104,P>0.05)。增强扫描后仅肾脏的ADC值、D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DC=3.569,P<0.01;ZD=-3.053,P<0.01),而肝脏、脾脏及HCC的各参数值增强扫描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2~1.689,P>0.05)。结论注射钆对比剂可降低肝脏低b值和肾脏各b值DWI的SNR,使中等b值肝脏病变的CNR增高,而不影响脾脏、胰腺和肝脏病变的SNR。钆对比剂亦可降低肾脏的ADC值、D值,而对肝脏及其病变、脾脏的DWI及IVIM参数无影响。
谢丽芬刘再毅梁长虹
关键词:表观扩散系数
正常肝脏扩散峰度成像的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正常肝脏扩散峰度成像(DKI)的可行性及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使用飞利浦1.5 T MR扫描仪和相同的序列及参数,对35名年轻志愿者进行2次肝脏DKI扫描,生成平均扩散系数(MD)图和平均峰度系数(MK)图。在左、右肝内分别选取上、中、下3个代表性层面的左、中、右9个测量位置,每个位置放置大小相同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并比较各ROI的MD值和MK值及左、右肝各9个ROI的平均参数值,并评估各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前后2次DKI扫描b=800 s/mm2图像上肝脏的信噪比(SNR)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次扫描左、右肝内不同测量部位的MD、MK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右肝中层及左肝下层的MD、MK值可重复性较好。左肝的平均MD值、MK值较右肝高(t=-5.665~8.095,P〈0.001),但左肝的平均MD、MK值可重复性均较右肝差;MD值、MK值的可重复性相近。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肝脏DKI是可行的,右肝中层和左肝下层的MD、MK值的可重复性较好;左肝的平均MD、MK值较右肝高,但可重复性较右肝差,MD、MK值的可重复性相似。
谢丽芬陈世林刘再毅梁长虹
关键词:肝脏扩散加权成像可行性可重复性
迭代模型重组设置对不同辐射剂量下肝脏增强CT图像噪声及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 探讨迭代模型重组技术(IMR)的不同重组设置对不同辐射剂量下肝脏增强CT噪声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因病情需要行肝脏增强CT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2组.常规组29例,低剂量组25例.患者均行上腹部平扫和肝脏3期增强扫描.常规组门静脉期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低剂量组门静脉期管电压80 kV,管电流500 mAs.将门静脉期原始数据进行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重组和IMR重组,IMR重组得到不同重组水平(L1~ L3)的体部常规重组(BR)和体部软组织重组(BST)图像,分别为L1BR、L2BR、L3BR、L1BST、L2BST、L3BST.对各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包括低对比分辨率(LCD)评分、图像失真(ID)评分和诊断信心(DC)评分]、客观评价[包括肝脏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记录有效辐射剂量.采用FriedmanH检验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图像的主观和客观评价指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常规组和低剂量组的辐射剂量.结果 常规组图像中,LCD评分L2BST组、L3BST组较高,中位数均为4分;ID评分L3BST、L2BST组较低,中位数为3分,FBP及L1BR组较高,中位数均为4分;DC评分L1BR、L2BR及L1BST组较高,中位数均为4分,L3BST组最低,中位数为3分.低剂量组图像中,LCD、ID评分分布与常规组相似,DC评分L1BST组最高(4分)而FBP组最低(2分).不同剂量组各重组图像的LCD、ID和D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FBP图像的噪声为(9.8±2.0)HU,SNR为13.3±3.3,CNR为6.0±1.9;低剂量组FBP图像图像噪声、SNR和CNR分别为(16.2±4.1)HU、12.9±3.3和6.6±2.3.常规组随着IMR设置从L1BR到L3BST依次增高,图像噪声依次降低,从(4.5±0.9)HU降低到(3.2±0.2) HU,SNR及CNR则依次升高,SNR从21.4±1.4升高到24.6±4.6,CNR从9.4±2.2升高到10.9±2.9;低剂量组图像噪声、SNR及CNR的
潘丹陈鑫姜彦李萌梁长虹刘再毅
关键词:肝脏
图像配准技术对正常人体自由呼吸状态下肾脏MR扩散峰度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图像配准技术对正常人体自由呼吸状态下。肾脏MR扩散峰度成像(OKI)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名健康志愿者行3个b值(0、500、1000s/mm2)的双肾DKI检查,并对图像进行配准,以DKI模型分别拟合配准前、后的DKI数据,得到配准前、后对应的参数图。由2名医师分别对配准前、后参数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并获得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系数(MD)、轴向扩散系数(D丨丨)、径向扩散系数(D⊥)、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K丨丨)以及径向峰度(K⊥)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me)评价2名医师间评价图像质量的一致性,采用符号秩和检验比较配准前、后各参数图质量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符号秩和检验比较配准前、后皮质和髓质各参数图测量值的差异。结果2名医师间测量各参数值的一致性均较好,配准前各参数图像的ICC为0.784~0.821,配准后各参数图像的1CC为0.836~0.934。肾脏DKI配准前、后各参数图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脏皮质、髓质DKI配准前、后各参数值(FA、MD、D丨丨、D⊥、MK、K丨丨和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图像配准可获得更高质量的DKI参数图像,并对其参数测量值产生影响。
黄燕琪马泽兰何兰梁翠珊梁长虹刘再毅
关键词:肾脏磁共振成像图像配准
高脂饮食诱导实验兔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兔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并观察其疾病演变情况。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9只,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0)和高脂饮食组(n=32),分别采用标准饮食和高脂饮食饲养;其中高脂饮食组又分为高脂饮食4周(HFD-4W)组(n=8)、高脂饮食8周(HFD-8W)组(n=8)、高脂饮食12周(HFD-12W)组(n=8)和高脂饮食16周(HFD-16W)组(n=8),分别在相应时点处死动物进行血生化检查和肝脏病理学检查。另有补充组7只采用高脂饮食饲养,上述4组高脂饮食实验兔死亡时随机抽取补充。观察实验兔的一般情况,进行实验兔肝脏病理学检查并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活动评分(NAS)进行评价。所有实验兔按NAS评分分为正常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和可疑NASH组,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等血生化指标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1只实验兔不明原因于第12周死亡;HFD-8W组于第7周死亡1只,HFD-12W组分别于第8、10、11周死亡1只,HFD-16W组第8周死亡2只、第13周死亡1只,死亡原因均为腹泻。高脂饮食组实验兔肝脏体积增大、变厚,颜色变淡,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性及小叶内炎症。实验兔按NAS评分分为正常组(n=9)、NASH组(n=19)和可疑NASH组(n=13),血清ALT、AST、T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可疑NASH组和NASH组血清TG、TC水平升高(均P〈0.05),而可疑NASH组与NASH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实验兔NAFLD模型的方法简单易行,能较好地模拟人类NAFLD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邓宇李新春何建勋伍筱梅梁长虹秦积龙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高脂饮食
肝转移瘤多b值IVIM-DWI与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性研究
研究目的1.探讨肝转移瘤IVIM-DWI各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及临床应用可行性,比较肝转移瘤活性区与正常肝实质各参数值的差异,比较不同治疗反应组肝转移瘤活性区各参数的差异,以及使用DWI扩散参数预测治疗反应的诊断效能。2....
崔燕海
关键词:肝转移瘤CT灌注成像疗效预测
文献传递
钼靶、CT与DCE-MRI评价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被引量:56
2016年
目的:分析钼靶(MG)、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乳腺癌的女性患者109例,以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和分析MG、CT及DCE-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LN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纳入的乳腺癌患者中,39.4%(43/109)的患者病理确诊LNM。MG诊断LN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4.0%、84.8%、56.9%、37.5%和60.0%。CT诊断腋窝LN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0%、57.6%、71.6%、58.8%和92.7%。DCE-MRI诊断腋窝LN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3%、65.2%、77.1%、64.1%和95.6%。与病理结果相比较,MG、CT、DCE-MRI的κ值分别为-0.13、0.459、0.558。MG的特异度高于CT和DCE-MRI,但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低于CT及DCE-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CE-MRI与CT相比,前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腋窝LN有无转移,DCE-MRI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CT和MG,而CT明显优于MG。DCE-MRI和CT均可以提供相对较准确的LNM相关情况,在这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MG常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信息,利用MG判断LNM时必须谨慎,并结合其他检查。
吴佩琪刘春玲刘再毅叶维韬梁长虹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钼靶
CT中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小型猪腹部大血管及肝脏强化模式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小型猪腹部大血管及肝实质强化峰值及达峰时间的影响。方法对3头健康小型猪行3种方案交叉重复CT扫描,每组方案扫描6次,碘总量均为600mgI/kg体质量,A组:碘浓度270mgI/ml,注射流率3.4 ml/s,IDR 918 mgI/s;B组:碘浓度370 mgI/ml,注射流率2.5 ml/s,IDR 925 mgI/s;C组:碘浓度370mgI/ml,注射流率3.4ml/s,IDR 1258mgI/s。比较不同注射方案下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主干、肝中静脉及肝实质的强化峰值及达峰时间,对图像强化效果进行评分。结果达峰时间腹主动脉C组小于B组,下腔静脉C组小于A和B组(P均<0.05),门静脉主干、肝中静脉和肝实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峰值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主干和肝中静脉C组均大于A组和B组(P均<0.05),肝实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图像强化质量优于A组(P<0.05),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比剂IDR可影响猪腹部大血管强化峰值,碘总量一定时,肝实质强化模式不受对比剂碘浓度、注射流率及IDR的影响。
叶维韬梁长虹胡茂清陈舒婷温孟皇李新云刘再毅王广谊李景雷
关键词:对比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增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