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J0278)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江德文许艳芳万建新崔炯吴小南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肾小管
  • 3篇肾小管上皮
  • 3篇肾小管上皮细...
  • 3篇转分化
  • 3篇小管
  • 3篇小管上皮细胞
  • 2篇上皮细胞转分...
  • 2篇肾小管上皮细...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转分化
  • 2篇结缔组织
  • 1篇蛋白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血糖
  • 1篇人肾小管上皮...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生长因子Β
  • 1篇生长因子表达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机构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万建新
  • 2篇许艳芳
  • 2篇江德文
  • 1篇陈洁
  • 1篇汪家梨
  • 1篇吴异兰
  • 1篇傅槟槟
  • 1篇吴小南
  • 1篇崔炯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骨形成蛋白-7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及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探讨其抑制、逆转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对照组,3ng/ml TGF-β1组,TGF—β1同时加不同浓度BMP-7(100~400ng/ml)组。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间接免疫荧光测定E-cadherin的表达;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α-SMA、E—cadherin、CT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3ng/ml TGF—β1刺激48h后,HK-2细胞由立方形铺路石样转变为梭形长条样;去除TGF-β1,再加入200ng/ml BMP-7干预48h,可见到大部分细胞逆转回原来的形态。免疫荧光显示,E-cadherin蛋白在正常HK-2细胞质膜高表达;3ng/ml TGF—β1刺激后,E—cadherin表达明显减弱;去除TGF—β1,再加入200ng/ml BMP-7干预后,E—cadherin表达重新恢复。RT—PCR及Western印迹显示,3ng/ml TGF-β1刺激48h后,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同时CTGF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BMP-7与TGF—β1共同刺激48h后,BMP-7呈剂量依赖性抑制TGF-β1,诱导下仪.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逐渐恢复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CT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400ng/ml BMP-7组与TGF-β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P-7能阻断并逆转TGF—β1诱导的EMT,下调CTGF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逆转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作用机制。
许艳芳万建新江德文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转化生长因子Β
环孢素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CT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转分化(EMT)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致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0.5~25.0mg/L)CsA作用下HK-2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5mg/LCsA刺激细胞不同时间(24~72h)α-SMA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分布以及α-SMA、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显微镜下可见,HK-2细胞随CsA刺激浓度的增加由立方形铺路石样逐渐转变为梭形长条样。免疫荧光显示,随CsA刺激时间的延长细胞质中α-SMA表达逐渐增强。RT-PCR和WesternBlot显示,CsA呈时间依赖性上调α-SMA、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24h表达即明显增加,72h增加更为显著(P<0.01);CTGF与α-SMA表达的时间效应一致。结论环孢素A可上调CTGF的表达、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进而促进肾间质纤维化。
许艳芳万建新江德文傅槟槟
关键词:环孢素A上皮细胞转分化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川芎嗪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高糖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将HK-2在体外与高糖(25mmol/L的D-葡萄糖)、高糖+川芎嗪(40/80/160μg/ml)共培养48h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RT-PCR检测α-SMA和E-钙黏素mRNA的表达。结果经高糖刺激后,HK-2形态由立方形铺路石样转变为梭形长条样;加入80μg/ml川芎嗪共同干预后,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经高糖刺激后,α-SMA表达明显增强;加入80μg/ml川芎嗪后α-SMA表达明显减弱。RT-PCR检测显示,经高糖刺激后α-SMAmRNA表达显著增加,E-钙黏素mRNA表达显著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糖+不同剂量川芎嗪组HK-2中α-SMAmRNA和E-钙黏素mRNA表达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阻断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进而抑制糖尿病肾病的肾间质纤维化,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吴小南吴异兰陈洁汪家梨崔炯
关键词:川芎嗪肾小管高血糖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