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0220)

作品数:45 被引量:778H指数:17
相关作者:蔡典雄王小彬刘爽何文清武雪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8篇土壤
  • 12篇水分
  • 10篇玉米
  • 9篇农田
  • 7篇旱地
  • 6篇有机碳
  • 6篇土壤有机
  • 6篇土壤有机碳
  • 6篇耕作
  • 5篇施肥
  • 4篇栽培
  • 4篇水分利用
  • 4篇土壤呼吸
  • 4篇农业
  • 4篇流域
  • 4篇黄河流域
  • 4篇耕作措施
  • 4篇旱区
  • 4篇旱作
  • 4篇河流域

机构

  • 20篇中国农业科学...
  • 20篇中华人民共和...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山西省农业科...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山西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包头轻工职业...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生态工程...
  • 1篇北京出版社

作者

  • 20篇蔡典雄
  • 15篇王小彬
  • 13篇刘爽
  • 11篇何文清
  • 11篇武雪萍
  • 10篇严昌荣
  • 9篇刘勤
  • 7篇赵全胜
  • 7篇王燕
  • 7篇吴会军
  • 6篇池宝亮
  • 6篇代快
  • 6篇黄学芳
  • 6篇张丁辰
  • 6篇冯宗会
  • 5篇樊修武
  • 5篇梁二
  • 4篇卢成达
  • 4篇刘恩科
  • 4篇郑妍

传媒

  • 13篇中国土壤与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杂粮作物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年份

  • 4篇2011
  • 20篇2010
  • 12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地农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5
2010年
为探讨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动态气室法在山西寿阳地区对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浅旋耕、常规耕作4种耕作措施下玉米生长季土壤呼吸及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和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均呈单峰型,呼吸速率的日峰值出现在11:30 13:30,呼吸速率的季节峰值出现在7月上旬至中旬。浅旋耕、秸秆还田、常规耕作、免耕覆盖措施整个生长季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82、2.77、2.64μmolCO.2m-.2s-1和2.49μmolCO.2m-.2s-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还显示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旱地农田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二者分别解释了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55%78%,20%43%。4种措施下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10值在2.19 3.07之间,大小依次为免耕覆盖>浅旋耕>秸秆还田>常规耕作。对水分的敏感性依次为免耕覆盖>秸秆还田>浅旋耕>常规耕作。
刘爽严昌荣何文清刘勤
关键词:旱地耕作措施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不同耕作模式下旱作玉米氮磷肥产量效应及水分利用效率被引量:33
2011年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模式下氮磷肥施用量对旱作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3-2008年在山西寿阳旱农试验站进行了免耕、少耕和传统耕作下氮磷肥用量(105、179和210 kg/hm2 N;N∶P2O5=1∶1)试验。6 a结果显示,该区推荐氮磷用量为105 kg/hm2,传统耕作模式下玉米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5 234 kg/hm2和12.4 kg/(hm2.mm);少耕模式下玉米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5 751 kg/hm2和13.6 kg/(hm2.mm),较传统耕作提高9.9%和9.7%。而免耕模式下氮磷用量为179 kg/hm2时玉米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5 336 kg/hm2和13.2 kg/(hm2.mm),较传统耕作提高6.1%和9.7%。免耕模式下土壤保水效果最佳,干旱年增产作用尤为明显。3种耕作模式下玉米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少耕为最高,免耕次之,传统耕作最低。
代快蔡典雄张晓明王燕赵全胜张丁辰冯宗会谢晓红王小彬
关键词:磷肥耕作玉米产量旱地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密度和其他栽培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先玉335为材料,研究了水分、密度和其他栽培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各栽培因子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从多因素分析,其影响顺序为:密度(x2)>底钾(x5)>追氮(x6)>底氮(x3)>补水(x7)>底磷(x4)>追肥/补水生育期(x8)>播期(x1)。在数学模型中,各栽培因子间耦合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密度(x2)与补水(x7)的耦合效应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在试验研究范围内,当播期为4月16日,密度为72 047.8株/hm2,底施氮量为135.3kg/hm2,底施磷量为262.0 kg/hm2,底施钾量为295.9 kg/hm2,追施氮量为239.6 kg/hm2,补灌量为1 198.0m3/hm2,追肥/补水生育期在玉米18展叶时,玉米产量达到理论最高值,为16 194.8 kg/hm2。
白莎池宝亮黄学芳樊文华
关键词:水分栽培因子玉米产量均匀设计
以水分适宜指数作为作物适水种植指标的初探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对抗旱指数(DRI)的分析和改进,首次提出了水分适宜指数(WAI),并以此为指标,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对18个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WAI可以更好的反映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产量变化,并且倾向于选择高产型品种。可以作为作物适水种植的筛选方法。
张健池宝亮黄学芳樊修武张冬梅郭志华
关键词:玉米抗旱指数
黄河流域水分亏缺时空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35
2008年
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匮乏日益严重的状况,根据国家气象局整编的1957~2001年(45a)黄河流域93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计算潜在蒸散量,研究黄河流域水分变化特点,尤其是水分亏缺时空格局。同时,应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生成黄河流域区域的水分亏缺分布图。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水分亏缺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十分复杂,受气候、地形和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总体上,水分亏缺由北向南逐步递减,流域北部水分亏缺由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减;流域水分亏缺在年际间的变幅具有增大趋势,在年内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春季、夏季的亏缺量比较大,而冬季和秋季的亏缺量比较小,且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别。
史建国严昌荣何文清刘克礼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分亏缺
不同水分梯度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对4种不同水分梯度下18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雨养条件下,农大108、丹玉86、中玉9号、东单60号、沈玉18号5个基因型品种抗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WUE)高,经济系数亦高;在补灌60,100,160 mm条件下,先玉335号和郑单958两个基因型品种在各种补灌条件下均表现高产,而且WUE和经济系数均高;从补灌水增产值的WUE角度看,随补灌水量的增加,增产值的WUE在下降,说明实行节水灌溉(非充分灌溉)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补灌水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每穗结实粒数。
樊修武池宝亮黄学芳张健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玉米品种水分梯度
旱作区河沟地多作高效种植模式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对玉米套种西葫芦模式,西葫芦套种芥菜模式,玉米套种西葫芦、架豆复种大白菜模式,西瓜套种白萝卜复播红胡萝卜模式4种多作高效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得出,玉米套种西葫芦、架豆复种大白菜模式总产值达5377.6元/667m2,为效益最高模式。其余模式虽西瓜套种白萝卜复播红胡萝卜模式产值相对较低,但产值也均在2000元/667m2以上,相对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产值要显著增高。
郭志利孙常青卢成达
关键词:旱作区间套作
聚天冬氨酸尿素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是植物营养与土壤肥力的主要参数之一。采用对聚天冬氨酸、普通尿素及聚天冬氨酸尿素肥料培养实验、小麦盆栽方法,研究了普通尿素及聚天冬氨酸尿素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在培养早期能促进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增加,聚天冬氨酸尿素处理比普通尿素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作用更有效,前45 d,普通尿素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降幅达21.87 mg.kg-1,而聚天冬氨酸尿素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仅降低4.8 mg.kg-1;盆栽条件下,三叶期聚天冬氨酸尿素处理比普通尿素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差值最高达12.57 mg.kg-1,成熟期差值为2.85 mg.kg-1,抽穗期、成熟期的聚天冬氨酸尿素处理比普通尿素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低16.12和14.81 mg.kg-1。说明聚天冬氨酸尿素的碱解氮易被聚天冬氨酸吸附,养分持效时间更长,比尿素具有一定增效作用。
谢方淼李东坡李健强蔡典雄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玉米栽培因子与水分利用效率模型研究初探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和均匀设计极大值回归分析的方法,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肥等栽培因子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从多因素分析表明其影响顺序为:底钾(x5)>追氮(x6)>补水(x7)>密度(x2)>底氮(x3)>播期(x1)>追肥/补水生育期(x8)>底磷(x4)。在数学模型中,各栽培因子间耦合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且在正效应中,底钾(x5)与追氮(x6)的耦合效应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最大。当播期为4月16日,密度为80959.6株/hm2,底施氮量为3.7 kg/hm2,底施磷量为1.2 kg/hm2,底施钾量为0.0056 kg/hm2,追施氮量为3.5 kg/hm2,补灌量为0.024 m3/hm2,在玉米6片展叶时追肥-补水,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达到理论最高值42.66 kg/(mm.hm2)。
白莎池宝亮黄学芳樊修武樊文华
关键词:均匀设计数学模型栽培因子
农艺措施和施肥对渭北旱塬旱地玉米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2002—2003年在渭北旱塬(陕西省铜川市)进行了不同农艺措施和施肥条件下玉米地土壤墒情、玉米生长和产量试验。结果显示,覆盖、垄沟等措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但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对土壤墒情的影响更大。同常规种植的玉米相比,覆盖、垄沟和施抗旱专用肥等技术措施有利于玉米生长。渭北旱塬区玉米产量一般在7000kg·hm^-2左右,但不同处理间玉米产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以有地膜覆盖的处理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一般较常规种植增加35%~43%。比较2a的试验结果还发现农艺措施的效果与降水年型有关,在较干旱年份,地膜覆盖、垄沟和施抗旱专用肥等技术措施的增产效果更明显,玉米产量能够提高10%-15%。
白涛张亚建严昌荣彭世琪钟永红
关键词:渭北旱塬玉米地膜覆盖常规施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