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208085MH154)
-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明珍夏雷鸣刘飞宋玲李庆生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其诱导的树突状细胞上Toll样受体7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TLR7)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抑制树突状细胞(DC)成熟中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DC,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1,25-(OH)_2D_3对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利用RT-PCR半定量方法测定1,25-(OH)_2D_3对DC的TLR7表达的影响。结果 1,25-(OH)_2D_3处理后,DC表达CD86和MHCⅡ的荧光强度均明显降低;对T细胞的刺激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25-(OH)_2D_3可以明显下调TLR7的表达(P<0.05)。结论 1,25-(OH)_2D_3可能通过影响TLR7的表达来抑制DC细胞的成熟,从而使DC具有耐受性特征。
- 刘飞杨明珍李庆生宋玲夏雷鸣李嘉嘉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25-二羟维生素D3TOLL样受体7
- 地塞米松治疗前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树突状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变化及CD80、CD86表达量的改变,进一步检测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及干扰素-γ(IFN-γ)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并回顾性分析其与地塞米松治疗疗效间的关系。方法留取肝素抗凝的60例ITP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亚群的分布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DC亚群DC2比例升高(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DC1、DC2上CD80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DC2细胞上CD86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地塞米松治疗后表达水平均下降;ITP患者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IL-2、IFN-γ水平升高(P<0.05),地塞米松治疗后表达水平下降;IL-4、IL-10治疗前水平下降(P<0.05),地塞米松治疗后表达水平上升。结论 DC数量与功能的紊乱及IL-2、IL-4、IL-10、IFN-γ的水平变化均参与了ITP的发病,其与地塞米松的疗效可能有重要的联系。
- 谢研研杨明珍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树突状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地塞米松
-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观察并分析1,25-二羟维生素D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4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组。模型组经腹腔给予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经尾静脉注射给予100 ng/d的1,25-二羟维生素D3,正常对照组均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经腹腔及尾静脉注射给药。在每次给药后24 h记录体重并采血,测量血小板计数,评价出血倾向。2周后处死小鼠并解剖,取骨髓涂片,镜下计数巨核细胞。从多方面评估1,25-二羟维生素D3对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注射第10天开始,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组小鼠进食量开始明显增加,精神和反应逐渐恢复;体重、血小板数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0.05);出血倾向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产板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高,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低,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对模型小鼠在一般情况的改善、体重及血小板数的上升、出血倾向的降低和促进骨髓血小板生成等方面表现出一定影响。
- 顾悦刘莉侠杨明珍曾庆曙黄震琪吴炜安福润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1,25-二羟维生素D3
- 1,25-二羟维生素D_3下调Toll样受体7在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树突状细胞(DC)的表型、功能以及对其Toll样受体7(TLR7)表达的影响,探讨TLR7在1,25-二羟维生素D3诱导耐受性DC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DC,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对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利用RT-PCR半定量方法测定1,25-二羟维生素D3对DC的TLR7表达的影响。结果 1,25-二羟维生素D3处理后,DC表达CD86和MHC II的荧光强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T细胞的刺激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与对照组比较,1,25-二羟维生素D3可以明显下调TLR7的表达(P<0.01)。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可能通过下调TLR7的表达抑制DC细胞的成熟,从而使得DC具有耐受性特征。
- 刘飞杨明珍李庆生宋玲夏雷鸣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1,25-二羟维生素D3TOLL样受体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