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6062)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志刚管宁张承武梁世强李奇贺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对流换热
  • 3篇微柱
  • 3篇换热
  • 1篇端壁
  • 1篇旋涡
  • 1篇圆柱
  • 1篇粘性
  • 1篇粘性耗散
  • 1篇顺排
  • 1篇努塞尔数
  • 1篇强迫对流换热
  • 1篇热沉
  • 1篇热流密度
  • 1篇热阻
  • 1篇微管
  • 1篇微石英管
  • 1篇流动特性
  • 1篇换热特性
  • 1篇NU
  • 1篇NUSSEL...

机构

  • 5篇山东省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北科技学院

作者

  • 5篇刘志刚
  • 3篇张承武
  • 3篇管宁
  • 2篇梁世强
  • 1篇贺建坤
  • 1篇卢铃
  • 1篇张荣光
  • 1篇朱晓华
  • 1篇赵孝保
  • 1篇李奇贺

传媒

  • 3篇化工学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加热热通量对微柱群通道内强迫对流换热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流经宽度3.5mm、长度40mm的叉排微柱群板,微柱群由直径500μm,高度分别为500、750、1000μm的微柱组成。实验研究微柱群内部加热热通量对换热特性的影响。采用电加热棒进行加热,测量微柱群板Reynolds数在100~1000之间时的进出口温度与流量,进而获得微柱群内部Nusselt数。研究结果表明,加热热通量对微柱群换热特性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加热热通量的增大导致工质平均温度升高,工质Prandtl数降低,削弱了工质的换热能力;另一方面,加热热通量的增大降低了工质黏度,加剧了工质热运动,扰动增强,强化了工质的换热能力。当Re较低时,加热热通量的增大由于削弱了端壁面效应对换热的不利影响,同时增加了壁面与工质之间的温差,从而导致换热强化;随着Re的增大,端壁面效应减弱,因而加热热通量的增大对微柱群内部换热的影响减弱。
张承武刘志刚管宁
关键词:对流换热NUSSELT数
19.6μm微管内部阻力特征被引量:1
2010年
分别以蒸馏水、四氯化碳为工质,流过内径19.6!m光滑石英管,分别采用"单管法"和"双管法"测量微管进出口压力、温度和流量,实验得到了雷诺数(Re数)在9.6~530之间的微管内部流动阻力,并与经典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粘性耗散效应降低了摩擦系数,降低了约13.7%;进出口压力降、入口效应与双电层效应(electrical double layer,EDL效应)则增加微管内部摩擦系数,在Re数相同时,其中,进出口压力降与入口效应大约增加了16.12%摩擦系数,EDL效应增加了约6.84%摩擦系数。忽略3种微尺度效应,19.6!m管流动摩擦系数与Hagen Poiseuille理论值几乎一致。
刘志刚张荣光梁世强贺建坤
关键词:微石英管粘性耗散
壁面加热热流密度对微柱群内部换热特性的影响
2013年
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去离子水在不同加热热流密度下流过叉排排列微柱群内部时工质热物性对对流换热的影响规律.实验中采用电加热棒对一体化微柱群散热元件进行加热,测得不同加热功率下微柱群内部努塞尔数(Nu);同时建立考虑粗糙度影响的三维数学模型模拟了该实验段在不同热流密度下的温度场与换热特性,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工质热物性随着温度变化对微柱群换热特性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且数值模拟结果略高于实验值;对流换热系数均随加热热流密度增加而略有增大,且低雷诺数(Re)下该现象更为明显;定义了不同的影响因子来对各热物性参数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动力黏度对微柱群内换热特性影响最大,影响因子接近10%.
管宁刘志刚张承武梁世强
关键词:对流换热
顺排微柱群内部层流流动特性被引量:12
2011年
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去离子水在低Reynolds数下流过顺排微柱群内部时的速度场、压力场以及流动阻力特性。实验测量了柱直径为0.5 mm,柱高度分别为1.00、0.75、0.50、0.25 mm的顺排微柱群的阻力系数,发现在端壁面效应的作用下,微柱群内阻力系数随柱高增加而减小,且现有关联式对实验结果预测并不理想。因此建立了三维不可压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柱间距分别为0.75、1.00、1.25 mm,柱高度分别为1.00、0.75、0.50、0.25 mm,行数分别为3、5、7、9,列数分别为5、10、15、20的顺排排列微柱群的内部流场及旋涡的分布,在此基础上获得了顺排微柱群流动阻力的新型计算关联式。研究发现,随着柱间距的增大,流场内旋涡增多,流动阻力增大。此外,顺排微柱群内部阻力系数随着柱高的增加、列数减少而减小,而微圆柱排数对阻力系数的影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不明显。研究还表明,本文所得关联式在40
管宁刘志刚张承武
关键词:层流流动旋涡
微/小圆柱针肋热沉传热特性被引量:3
2011年
圆柱形微/小针肋热沉热阻由底板及微/小肋热传导热阻、冷却液与肋间对流换热热阻以及冷却液吸热焓变热阻等组成。以去离子水为冷却液,恒定热流下,进行了叉排排布的不同尺寸的微/小圆柱形针肋热沉的单相强制对流传热实验,实验Re为100~1000,加热功率为50~300 W。实验表明:微/小圆柱形针肋热沉的Nu随Re和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Re=600时对应的Nu约为Re=200时Nu的2倍;热沉总热阻值随流体流量增大以指数形式降低并趋于恒定;微/小针肋高度对热沉的对流传热及总热阻值没有明显影响;Zukauskas关联式能预测实验结果。
赵孝保卢铃刘志刚朱晓华李奇贺
关键词:对流换热热沉热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