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003)

作品数:19 被引量:137H指数:9
相关作者:齐永安代明月王敏常玉光郑伟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张夏组
  • 6篇寒武系
  • 5篇叠层石
  • 4篇遗迹化石
  • 4篇馒头组
  • 4篇化石
  • 3篇地层
  • 3篇环境意义
  • 3篇寒武纪
  • 3篇核形石
  • 2篇遗迹组构
  • 2篇生物成因
  • 2篇生物扰动
  • 2篇生物岩
  • 2篇组构
  • 2篇鲕粒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岩
  • 2篇环境演化
  • 2篇沉积环境

机构

  • 2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河南省生物遗...

作者

  • 17篇齐永安
  • 14篇代明月
  • 13篇王敏
  • 6篇常玉光
  • 5篇郑伟
  • 4篇孙长彦
  • 4篇张盼盼
  • 3篇孙凤余
  • 3篇杨小伟
  • 1篇袁余洋
  • 1篇白万备
  • 1篇邢智峰
  • 1篇高永才
  • 1篇陈尧
  • 1篇王艳鹏
  • 1篇尚阳
  • 1篇孟瑶

传媒

  • 3篇沉积学报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地质调查与研...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Journa...

年份

  • 7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豫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鲕粒灰岩中机会生物留下的遗迹化石被引量:5
2013年
豫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鲕粒灰岩中赋存大量机会种留下的遗迹化石Planolites montanus,沿层面水平或低角度倾斜分布,呈无定向弯曲状。潜穴管不发育衬壁、充填物为土黄色的灰泥。尽管鲕粒灰岩形成于高能的碳酸盐岩浅滩环境,但P.montanus造迹生物却在鲕粒沉积物深层活动,不易受水动力搅动作用影响,故留下深阶层进食潜穴。造迹生物以鲕粒表面的细菌及黏附的其他有机质为食,潜穴充填物应为其肠道消化的残余物。从机会生态学角度分析,P.montanus造迹生物能够根据环境或食物来源选择适合其生存的策略,具有较短的生命周期和较强的繁殖能力,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并且作为狭适性动物对其生存环境具有专属性。
齐永安李妲代明月王敏
关键词:遗迹化石张夏组
豫西鲁山汝阳群微生物成因构造宏观特征分析及其环境演化被引量:3
2011年
豫西鲁山地区汝阳群发育了大量形态特征多样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简称MISS,是微生物席或微生物膜与其他物理作用营力(如剥蚀作用、沉积作用、搬运作用和变形作用)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可被视为一种广义的遗迹化石,其最主要的两种类型是多边形网格状脱水裂痕和纺锤形脱水裂痕。笔者通过对地层中发育的微生物成因构造宏观特征的描述和统计分析,探讨了MISS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微生物成因构造的总体特征演化规律与汝阳群趋于稳定的沉积环境演化规律一致,其形态特征与微生物席厚、暴露时间频繁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
郑伟孙凤余
关键词:汝阳群MISS
从微观角度认识微生物席在中元古代的繁盛——以豫西云梦山组为例被引量:16
2011年
豫西云梦山组发育了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在地层纵剖面上,毫米级的深色沉积物层和浅色的石英颗粒层交替出现,形成典型的微生物席纹层,代表着微生物席在沉积表面的多次生长和埋藏。深色层包含有泥质物和细砂—粉砂颗粒,被认为是先前微生物席的残留区;浅色层则是较纯净的石英颗粒,由物理沉积作用形成。进一步对纹层区的薄片观察揭示了5种明显的MISS微结构类型,分别是:波曲层(wavy crinkled laminae)、网状结构(network fabrics)、定向颗粒层(oriented grains)、细小颗粒层(mat layer bound small grains)和重矿物层(heavy mineralsmat layer bound)。这些微结构代表了微生物席在沉积物表面殖居、生长、代谢以及与沉积物相互作用的一些特征,同时也指示了当时的水动力状况和古环境特征。
邢智峰齐永安郑伟袁余洋
关键词:微结构
中国豫西寒武系馒头组叠层石的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5
2013年
中国豫西寒武系馒头组一、二段共出露9层叠层石,占寒武纪18层叠层石中的50%,且其特征明显、形态多样,可分为圆柱状、波状、半球状和围绕竹叶状砾屑灰岩生长的叠层石等4大类8小类。本文在逐层分析豫西寒武系馒头组一、二段叠层石相序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叠层石的宏观、中观形态特征及伴生的其它沉积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以巴哈马Highborne Cays现代海相叠层石的生长环境和前寒武纪叠层石的沉积环境等为佐证,建立了豫西寒武系馒头组8小类11种不同叠层石的沉积环境分布模式,其中潮上带以近水平状叠层石为主,少量为缓波状、小柱状和含水平状薄泥层的叠层石;潮间带上部以缓波状、小柱状和含水平状薄泥层的叠层石为主,少量锥柱状叠层石;潮间带中部以圆柱状叠层石为主,含扁平状核形石和竹叶状砾屑,少量为锥柱状和围绕竹叶状砾屑生长的叠层石;潮间带下部至潮下带以含圆形核形石的圆柱状和半球状叠层石为主,少量含核形石的倒锥状叠层石。海平面的变化即水动力条件是叠层石生长类型变化的决定因素。
常玉光齐永安郑伟王敏代明月
关键词:叠层石馒头组
豫西寒武纪第三统张夏组微生物丘礁的演化及其环境意义
微生物丘礁是由底栖固着蓝细菌钙化格架障积或粘结灰泥和碳酸盐骨骼颗粒形成的、三维空间上具有一定隆起的碳酸岩体。构成豫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微生物丘礁的蓝细菌有附枝菌(Ephiphyton)、葛万菌(Girvanella)、肾...
齐永安代明月王敏张盼盼
关键词:环境意义蓝细菌张夏组
文献传递
豫西寒武纪叠层石的地层展布及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在河南省西部寒武系的渑池-登封小区,共出露23层叠层石,主要集中在馒头组、张夏组和三山子组。笔者在逐层详细描述该叠层石外部宏观形态和地层展布的基础上,分析了叠层石上下地层岩相变化,找出寒武纪叠层石地层展布的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认为影响叠层石地层展布的主要因素有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和后生动物干扰等,并讨论了叠层石生长与核形石、竹叶状灰岩和后生动物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叠层石与后生动物共生的生态位观点。
常玉光孙凤余王敏杨小伟尚阳
关键词:叠层石地层展布寒武纪
Ichnofabric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Fluvial Deposits of the Middle Triassic Youfangzhuang Formation in Western Henan, Central China被引量:5
2014年
Fluvial deposits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Youfangzhuang Formation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contain a low-diversity trace fossils. Vertical dwelling burrows of opportunists dominate in active channel, whereas horizontal deposit-feeding, grazing, and vertical dwelling burrows occur in overbank deposits. Seven recurrent ichnofabrics were distingushed. The Palaeophycus tubularis ichnofabric preserves below scour interface between two fluvial cycles. The Skolithos linearis ichnofabric forms in middle to high-energy, soft substrate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s of active channel deposits under semi-arid climate. The Skolithos linearis-Planolites montanus ichnofabric occurs in the sediments just a little above the Skolithos linearis ichnofabric and is formed in middle-energy, soft substrates in the upper part of active channel deposits. The Planolites montanus ichnofabric is mostly preserved in association with medium- to thick-bedded brown-red silty mudstones or siltstones in low-energy, perennial muddy bottom ponds in overbank settings. The Taenidium barretti ichnofabric is interpreted as periodically exposed ephemeral ponds or low-energy distal floodplain. The Skolithos isp. ichnofabric commonly occurs in middle to high-energy firm ground of proximal foodplain or crevasse-splay deposits. The root trace ichnofabric occurs in the crevasse splay deposits. The presence of thin palaeosols and the abundance of calcretization in mudstones indicate a seasonal climate ranging from humid to semi-arid, with high temperature, rainfall, and well-defined dry and wet seasons.
Min WangYongan QiDa LiMingyue DaiYuguang Chang
关键词:遗迹组构河流沉积中三叠世环境解释半干旱气候
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组生物成因的豹斑构造被引量:12
2014年
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组发育了大量形态极具特色的豹斑状构造。豹斑为灰-深灰色,呈管状、斑块状或网状分布,主要成分为半自形-自形的白云石;而基质为灰白-浅灰色,主要成分为微晶方解石,与豹斑界限明显。根据其形态及发育特征,这些豹斑构造可分为条带状、花斑状、网格状3种类型。根据白云石及方解石含量,含有这3类豹斑构造的岩性分别定名为云斑状灰岩、灰质斑状白云岩、斑状白云岩。研究表明,豹斑是由Thalassinoides造迹生物对沉积物扰动改造形成复杂的潜穴系统,并在成岩期优先发生白云岩交代作用所致。朱砂洞组发育的豹斑自下而上从条带状经花斑状演化为网格状,反映其沉积时的水动力逐渐降低、环境更加稳定,潜穴系统趋于复杂化、生物扰动强度增大,后期白云化程度也逐渐增强。
齐永安孟瑶代明月李妲
关键词:白云岩化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中的核形石及其意义被引量:15
2014年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发育有三种类型的核形石:球状、椭球状核形石与大型柱状叠层石伴生,形成于高能的潮下带;长卵形核形石与小型柱状叠层石伴生,形成于低到中等能量的潮间带;不规则状核形石与近水平状、缓波状叠层石伴生,形成于低能的潮上带和潮间带。从核形石的成因可以看出,核形石等微生物成因构造与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存在耦合关系,水动力条件是核形石形态类型变化的决定因素,泥质(陆源物质)供应是影响核形石生长及消亡的直接因素。
代明月齐永安常玉光王敏李妲
关键词:叠层石核形石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米级旋回及其演化被引量:4
2013年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是一套167m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出露连续且完整,发育以微生物岩主导和以后生动物扰动灰岩主导的两种米级旋回类型。通过对米级旋回的演化及其沉积学和古遗迹学特征分析,张夏组自下而上由以微生物岩主导的米级旋回逐渐让位于以后生动物扰动灰岩主导的米级旋回;沉积体系由无鲕粒滩的碳酸盐岩台地逐渐向发育厚层鲕粒滩的碳酸盐岩台地演化;沉积环境从潮下低能深水演变为开阔台地,并逐渐变浅形成鲕粒滩、局限台地;沉积岩类型从叠层石、凝块石灰岩等微生物岩逐渐变化为生物碎屑灰岩、生物扰动灰岩和含生物扰动鲕粒灰岩。
齐永安孙长彦王敏李妲代明月
关键词:岩石地层微生物岩沉积环境演化张夏组寒武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