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00161)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5
相关作者:王继芳蔡谞卢世璧赵斌王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关节
  • 5篇人工关节
  • 3篇细胞
  • 3篇滑膜
  • 3篇滑膜细胞
  • 3篇骨溶解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培养
  • 2篇髋关节
  • 2篇假体
  • 2篇骨界面
  • 2篇钙通道
  • 2篇X线
  • 1篇氧化酶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抑制
  • 1篇正常人
  • 1篇生物材料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王继芳
  • 7篇卢世璧
  • 7篇蔡谞
  • 3篇赵斌
  • 3篇王岩
  • 3篇黄靖香
  • 2篇董纪元
  • 2篇顾铮
  • 2篇侯宁
  • 2篇张笑明
  • 2篇胡永成
  • 1篇李楠
  • 1篇张曙光
  • 1篇顾峥
  • 1篇蔡諝
  • 1篇罗松
  • 1篇王海勇

传媒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3
  • 1篇2001
  • 5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材料人工关节磨损颗粒对假体——骨界面骨形成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观察不同材料人工关节磨损颗粒对假体 -骨界面骨形成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其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 :以改良“骨收集室”(BHC)植入兔胫骨干骺端为假体 骨界面模型 ,分别在BHC内加入1.5mg/ml(W/V)Ti合金、CoCr合金或UHMWPE颗粒混悬物 10 μl,4周取材。组织学观察成骨情况 ,颗粒分布及其周围的组织细胞学反应。图像分析测量每个视野小梁骨面积与组织总面积的比值 (BA/TTA) ,于各组间比较。结果 :UHMWPE颗粒与CoCr合金颗粒均明显抑制BHC内网织骨形成 ,并有以MΦ为主的炎症反应及纤维组织大量增生 ,组织构成与人体内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界膜接近。Ti合金颗粒则对成骨影响相对较小。各加颗粒组BHC中组织BA/TTA均小于空白对照组 (P <0 .0 1) ,其中又以UHMWPE颗粒与CoCr合金颗粒组最小 (P <0 .0 1) ,而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磨损颗粒除可激活MΦ性骨溶解外 ,还可抑制网织骨形成。因此 ,其造成的人工关节假体 骨界面骨重建障碍可能是骨吸收增加和骨形成减少协同作用的结果。
蔡谞王继芳卢世璧赵斌张笑明侯宁
关键词:人工关节骨界面骨形成假体生物材料
从骨溶解的X线特征探讨磨损颗粒与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关系被引量:16
2000年
目的探讨自人工关节关节面等处产生的磨损颗粒的迁移途径及其易聚积部位与骨溶解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的39个国产人工髋关节的术前X线片 ,按关节类型分组统计假体周围不同区域衬性和膨胀性骨溶解的发生率 ,并测算溶骨带宽度或溶骨面积。结果髋臼衬性骨溶解的发生率各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宽度以三区 (Delee分区法 )最大 (P<0.05) ;膨胀性骨溶解在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中髋臼的发生率均以三区及坐骨缘最高 (P<0.05) ,各区溶骨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股骨近端衬性骨溶解除四区 (Gruen分区法 )外均连续存在 ,宽度由近及远递减 ;膨胀性骨溶解发生率亦由近关节端向远端依次递减 ,溶骨面积在人工股骨头组各区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全髋关节则以近关节端 (一、二、六区 )较为严重 (P<0.05) ,且外侧 (一、二区 )重于内侧 (五、六区 )。结论国产人工髋关节出现无菌性松动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发生部位和严重程度与自关节面等处产生的磨损颗粒的迁移途径和易聚积部位存在一定相关性。
蔡谞王继芳胡永成卢世璧王岩董纪元
关键词:骨质溶解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
药物抑制磨损颗粒所致骨溶解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药物预防人工关节磨损颗粒致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无菌性松动的可能性。[方法]成年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髁和胫骨平台横向钻4mm×8mm孔洞,不同部位分别植入CoCr合金(平均5.38μm)、Ti合金(平均3.21μm)及超高分子聚乙烯(UHMWPE)颗粒(12~200μm)各1mg,植入组配相同者为1组,共4组,每组3只。随机确定给药组,分别经口饲给予非选择性COX阻断剂-消炎痛0.5mg/kg体重、钙通道阻滞剂-尼群地平0.1mg/kg体重以及破骨细胞抑制剂-阿仑膦酸钠0.1mg/kg体重,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2次/d,双盲实验。术后12周处死取材,脱钙切片,组织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并计算BA/TTA比值。[结果]CoCr合金和Ti合金颗粒各组切片中少见颗粒,正常松质骨表现。空白对照组双折光性UHMWPE颗粒周围大量炎性纤维组织细胞反应;消炎痛与尼群地平组相似,组织细胞反应相对空白对照组稍弱,偶见增生纤维组织中骨样组织存在。阿仑膦酸钠组UHM-WPE颗粒包埋于骨组织中,组织细胞反应及纤维组织增生少见,间有髓样组织。UHMWPE颗粒阿仑膦酸钠组BA/TTA比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消炎痛和尼群地平组之间及其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抑制或预防磨损颗粒性骨溶解及假体无菌性松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中阿仑膦酸钠的作用较为肯定,值得进一步作体内外相关研究及临床验证。
罗松蔡谞王海勇王岩赵斌王继芳
关键词:人工关节药物钙通道环氧化酶二膦酸盐
人工关节材料颗粒对体外培养滑膜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不同材料人工关节磨损颗粒对界面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正常人髋关节滑膜细胞系为模型 ,分别加入 0 5和 1 5mg/ml(W /V)的Ti合金 (Ti 6A1 4V)、CoCr合金和UHMWPE颗粒 ,观察滑膜细胞的生长曲线和倍增时间及其对颗粒的毒性反应。结果 :与空白对照相比 ,UHMWPE颗粒对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 ,倍增时间 2 4 9h(空白对照为 2 5 3h) ;Ti合金颗粒早期抑制细胞生长 ,第 4天开始细胞数量持续增长 ,倍增时间为 32 7h ;CoCr合金颗粒表现为细胞毒性作用 ,至第 8天细胞全部死亡 ,其毒性作用与颗粒浓度有关。结论 :不同的人工关节材料颗粒对体外培养滑膜细胞的作用不同 ,其表现与之在松动人工关节界膜组织中的反应相似。
蔡谞王继芳卢世璧黄靖香顾峥
关键词:人工关节滑膜细胞体外培养
正常人髋关节滑膜细胞有限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建立正常人髋关节滑膜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磨损颗粒在骨-假体界面的作用机制提供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从正常人髋关节滑膜取材,纱巾组织块法原代培养, 1∶ 2传代培养,进行活细胞形态、组织学和电镜观察,测定细胞增殖及活性参数,鉴定细胞染色体,以鼠抗人 CD68单克隆抗体做免疫组化染色 (SABC),分析细胞类型。结果 原代培养 14 d滑膜细胞从组织块边缘逸出, 21 d密集生长开始传代。传代细胞 12 h内完全贴壁,分裂指数第 4 d最高,然后回落,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第 7 d达高峰,倍增时间为 25.3 h。传至 21代,细胞生长及特性稳定,染色体正常。第 5代冻存细胞复苏良好。细胞系由形态、核型和超微结构不同的大、小两种细胞构成,其中小型细胞 CD 68阳性,占 23.17%± 5.60% (x± s)。结论 体外培养可获得生物学特性稳定的正常人髋关节滑膜细胞系,并保留巨噬细胞样细胞 (MCs)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 (FCs),其不同的形态特征为镜下区分提供了依据,是研究磨损颗粒作用机制较好的体外模型。
蔡諝王继芳卢世璧黄靖香顾铮张曙光侯宁
关键词:生物学人工关节体外培养
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界膜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特征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 观察假体周围界膜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特征 ,探讨磨损颗粒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1例于我院行翻修术患者的无菌性松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切片作HE、番红O 亮绿染色及CD6 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观察界膜组织学构成、磨损颗粒种类、分布及其聚集部位的组织学特征 ,测量颗粒长短径 ,计算CD6 8阳性细胞数。TEM下观察界膜细胞超微结构及被MΦ吞噬颗粒的特征 ,并测量其长短径。结果 界膜由纤维基质、成纤维细胞、MΦ和异物巨细胞等构成 ,其中MΦ占 2 3 %± 5 % ( x±s)。在溶骨区贴假体或骨水泥侧的界膜中可聚集大量超高分子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钛合金或钴铬合金颗粒 ,呈慢性异物炎症反应。细胞外颗粒多数在15 μm以下 ,被MΦ吞噬者几乎全部小于 1μm。同一MΦ内溶酶体中可存在多种颗粒。非骨溶解部位界膜中无磨损颗粒 ,并形成纤维 -软骨样组织。结论 界膜中的多种磨损颗粒与界面骨溶解及纤维组织增生有关 ,是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过程中的重要生物学因素。
蔡谞王继芳卢世璧张笑明赵斌
关键词:组织学超微结构
磨损颗粒数量对人工关节假体-骨界面巨噬细胞激活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探讨磨损颗粒数量对人工关节假体骨界面巨噬细胞(MФ)激活的影响。方法:以正常人髋关节滑膜细胞系为模型,借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动态监测分别加入 1.0 mg/ml 和 1.5 mg/ml(W/V)Ti 合金和 CoCr 合金颗粒悬液后巨噬细胞样细胞(MCs)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变化。结果:滴加不同浓度的两种颗粒悬液后 1 h 内,MCs 内[Ca2+]i可出现 1~6 次脉冲样升高,其脉冲次数、间隔时间、波动幅度等均与颗粒种类及浓度无关(P>0.05),唯Ti 合金颗粒低浓度组出现[Ca2+]i脉冲的潜伏期较高浓度组长(P<0.05)。空白对照组及成纤维细胞样细胞(FCs)不出现类似反应。结论:假体骨界面 MФ 激活本身与磨损颗粒数量无关,但活化 MФ 的数量可能与颗粒数量有关,这是关系到界面是否发生骨溶解及其程度的重要中间环节。
蔡谞王继芳卢世璧黄靖香顾铮李楠
关键词:人工关节滑膜细胞钙通道巨噬细胞
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固定假体周围骨溶解X线征象差异与磨损颗粒关系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00年
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假体周围骨溶解X线征象差异与磨损颗粒迁移特点及其易聚积部位之间的联系 ,分析磨损颗粒在假体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的 39个国产人工髋关节术前X线片 ,按部位及固定方式分组统计假体周围不同区域衬性和膨胀性骨溶解的发生率 ,并测算溶骨带宽或溶骨面积。结果 :非骨水泥固定髋臼假体周围各区 (Delee分区法 )衬性骨溶解发生率明显高于骨水泥固定组 (P <0 0 5 ) ,溶骨带宽以三区最重 (P <0 0 5 )并大于骨水泥固定组对应区 (P <0 0 5 ) ;膨胀性骨溶解以三区发生率最高 (P <0 0 5 ) ,但两种固定方式各对应区之间发生率及溶骨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柄周衬性骨溶解宽度人工股骨头组除一、四区 (Gruen分区法 )、全髋关节组除三、四区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外 ,其它各对应区均以骨水泥固定组较重 (P <0 .0 5 ) ;膨胀性骨溶解发生率以一、七区最高 (P <0 .0 5 ) ,两种固定方式各对应区之间溶骨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发生部位及严重程度与磨损颗粒迁移和聚集的部位有关 ,固定方式不同骨溶解的X线表现亦有差异。阻断磨损颗粒的扩散可能是防止骨溶解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蔡谞王继芳卢世璧王岩董纪元胡永成
关键词:假体骨溶解骨水泥X线征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