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722207)

作品数:12 被引量:97H指数:5
相关作者:颜其贵蒋雪梅戚文华古晓东刘丹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重庆三峡学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大熊猫
  • 3篇活动节律
  • 3篇基因
  • 3篇病毒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生物信息学分...
  • 2篇四川梅花鹿
  • 2篇铁布自然保护...
  • 2篇圈养
  • 2篇圈养大熊猫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林麝
  • 2篇梅花鹿
  • 2篇繁殖
  • 2篇繁殖季节
  • 2篇繁殖行为
  • 2篇保护区
  • 1篇行为节律
  • 1篇药性分析

机构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重庆三峡学院
  • 3篇四川大学
  • 3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四川省野生动...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保护大熊...
  • 1篇四川出入境检...
  • 1篇四川省动物疫...

作者

  • 5篇颜其贵
  • 4篇戚文华
  • 4篇蒋雪梅
  • 3篇刘丹
  • 3篇古晓东
  • 3篇郝中香
  • 3篇廖红
  • 2篇李德生
  • 2篇杨绍林
  • 2篇张修月
  • 2篇郭玲
  • 2篇杨承忠
  • 2篇郭延蜀
  • 2篇向左甫
  • 2篇韩国全
  • 2篇岳碧松
  • 1篇张和民
  • 1篇汪小方
  • 1篇马磊
  • 1篇舒蕾

传媒

  • 6篇四川动物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兽类学报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犬瘟热病毒H基因变异及其细胞受体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犬瘟热(CD)是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通过对CDV血凝蛋白(H)基因序列分析证实,野生动物暴发CDV野毒株感染与CDV H蛋白变异有极大关系。H蛋白主要影响CDV的抗原性、宿主范围和组织嗜性,其高变异率使CDV种间传播现象加剧,并扩大CDV宿主范围至灵长类猕猴。目前已发现2种CDV的细胞受体,即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因子(SLAM)和黏连蛋白4(PVRL-4/nectin-4),PVRL-4是2011年新发现的上皮细胞受体。SLAM和PVRL-4受体在哺乳动物体内的广泛存在为解释CDV对多种肉食动物具有易感性这一现象提供理论基础。论文对CDV H蛋白功能和其高变异率进行了概述,并结合H蛋白变异和其2个受体在CDV感染中的作用,以及对CDV宿主范围扩大现象进行阐述。
曾杨茹王娅郗立新文彩芳赵姗杨锐任露颜其贵
关键词:犬瘟热病毒H基因细胞受体
迁入都江堰野放中心的大熊猫野化放归个体皮质醇水平变化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动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引起内分泌变化,而其程度则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体现。以迁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6只亚成年大熊猫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粪便中皮质醇激素,验证饲养环境改变是否引起其激素水平变化。研究发现:一方面,研究个体在迁入后的皮质醇水平较迁入前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另一方面,不同年龄和性别间,年龄越小则变化越明显,说明环境变化可能是引起其皮质醇变化的原因之一,即年龄越小这种环境引起的应激性越明显。因此,本研究亦可以为今后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过程面临的环境适应性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进而为合理规划下一阶段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技术支持。
毕温磊侯蓉费立松张志和陈鹏罗娌李明喜向左甫古晓东齐敦武
关键词:大熊猫皮质醇放归
圈养大熊猫妊娠期行为变化及活动节律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由于环境条件与自身生理状况的变化,动物往往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形成特定条件下的活动节律模式。大熊猫有效配种后即进入妊娠期,但亦有假孕现象出现,而其激素变化与妊娠个体无异,因此,分析2种妊娠类型个体在妊娠期行为的异同,有助于其饲养管理措施的实施。2013年3—8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6只受配大熊猫进行行为和活动节律研究。结果表明:休息是大熊猫妊娠期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其次是摄食和运动,而妊娠行为则较少,主要表现为假妊娠个体与妊娠个体在反应期的求适和妊娠行为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通过对妊娠期大熊猫行为的研究,将为其饲养与管理提供行为学方面的技术依据。
潘载扬向左甫陈超陈鹏侯蓉张志和古晓东齐敦武
关键词:圈养大熊猫妊娠期行为节律
牛和绵羊全基因组微卫星序列的搜索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42
2013年
本研究利用MSDB v2.4搜索牛和绵羊全基因组中完整型微卫星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牛基因组共统计了806 272个微卫星位点,其微卫星数量最多的是第1条染色体,其次是第2、3、4、5、6条染色体,数量较少的是第25和28条染色体。绵羊基因组共统计了682 891个位点,其微卫星数量最多的也是第1条染色体,其次是第2、3条染色体和X性染色体,数量较少的是第24、25、26条染色体。通过检验表明,牛和绵羊染色体长度与其所含微卫星数量具有高度正相关性(r>0.80,P=0.000)。牛和绵羊基因组中单碱基重复类型微卫星数量最多(45.33%vs 44.42%),其次依次是二碱基>三碱基>五碱基>四碱基>六碱基重复类型。牛和绵羊基因组中微卫星重复拷贝类别数量较多的是A、AC、AT、AGC、ACG、AAC、AAT、AAAT、AAAC和AAAG,而其数量较少的是C、CG、AGT、CCG、ACT、AACG、AAGC、AACC、AACT、ACCG、AGCT、AGCG、CCGG和CCCG。
戚文华蒋雪梅肖国生黄小云杜联明
关键词:绵羊基因组微卫星序列生物信息学
5种抗生素对4株化脓隐秘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测定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测定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安普霉素和庆大霉素5种抗生素对林麝化脓隐秘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选择治疗林麝脓肿病的有效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将菌液与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混合作用30min,再加入中和剂作用10min,吸取300mL作用液均匀涂布在胎牛血清培养基上,38℃培养48h,观察并记录。结果 5种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不一致,对4株菌杀菌效果相对较好的药物为环丙沙星(CIP),但对TP1需要较高浓度(128μg/mL)。结论喹诺酮类抗生素虽然抑菌效果较明显,但要完全杀死化脓隐秘杆菌却需要较高浓度,这很可能与化脓隐秘杆菌菌膜的存在有关。到目前为止,治疗林麝脓肿病的首选药物为喹诺酮类抗生素,尤以环丙沙星效果最佳。
帕哈尔定·帕拉哈提赵克雷刘洋张修月岳碧松
关键词:林麝化脓隐秘杆菌喹诺酮类抗生素最小杀菌浓度
圈养大熊猫发情期间行为变化和活动节律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在发情期,对动物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认识将有助于濒危动物繁育质量的提高。大熊猫为季节性单次发情动物,雄性发情期可持续30 d左右,而雌性大熊猫为几天至十几天,高峰期仅为1--3 d,且有与雄性不同步发情的现象。因此,进行发情期行为学方面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于2013年3月1日—4月30日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8只发情期大熊猫进行行为时间变化和活动节律研究,每只每周记录2 d数据。结果表明:休息行为是发情期最主要的行为方式(雄性约46%,雌性约53%),其次是摄食和运动行为,而探究、求适和发情行为则较少,发情行为主要出现在00∶00—03∶00、09∶00—11∶00和15∶00—17∶00等3个时段,可配对交配;发情期雌雄个体在休息、求适、运动和发情行为上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探究行为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摄食行为上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且发情、探究行为与运动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对发情期圈养大熊猫昼夜活动行为的研究将为大熊猫的人工繁育及其配种提供行为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陈超杨志松潘载扬毕温磊陈鹏Jacob R Owens侯蓉张志和古晓东齐敦武
关键词:大熊猫发情期活动节律
四川梅花鹿的繁殖行为
2006年4 12月和2007年3 11月在四川省铁布自然保护区观察和统计了野生梅花鹿的繁殖行为,包括发情交配、产仔、发情吼叫、爬跨及其昼夜节律行为等。结果表明,四川梅花鹿为季节性发情动物,发情交配行为发生在9月上旬至1...
戚文华蒋雪梅杨承忠郭延蜀
关键词:四川梅花鹿繁殖季节繁殖行为铁布自然保护区
文献传递
大熊猫轮状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能对大熊猫轮状病毒的早期感染和隐性感染做出有效诊断,并为病毒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大熊猫轮状病毒(GPRV)VP4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大熊猫轮状病毒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数进行优化,同时建立标准曲线,并将建立的荧光定量方法与常规RT-PCR方法比较。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灵敏度可达1.0×100拷贝/μL,比常规RT-PCR灵敏度高出至少100倍。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重复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大熊猫轮状病毒进行稳定、可靠的检测,可以满足大熊猫轮状病毒特性研究和感染诊断的需要。
陈珍容廖红郝中香马磊龚永平王成东陈欣韩国全兰景超颜其贵
关键词:SYBR荧光定量RT-PCR
四川梅花鹿繁殖行为被引量:5
2014年
2006年4—12月和2007年3—11月在四川省铁布自然保护区观察和统计了野生梅花鹿的繁殖行为,包括发情交配、产仔、发情吼叫、爬跨及其昼夜节律行为等。结果表明,四川梅花鹿为季节性发情动物,发情交配行为发生在9月上旬至12月中旬,集中在10—11月(占(86.99±3.24)%)。四川梅花鹿发情交配日期最早见于9月8日,最晚为12月16日,跨度约90—100 d(±6 d,n=90)。雌鹿交配日期与其繁殖经历具有低度正相关性(Kendall's tau-b和Spearman's rho,0.3
戚文华蒋雪梅杨承忠郭延蜀
关键词:四川梅花鹿繁殖季节繁殖行为铁布自然保护区
犬细小病毒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对大熊猫粪便的检测被引量:9
2013年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犬细小病毒(CPV)VP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CPV疫苗株为模板,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CPV的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CPV诊断。结果显示,以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能得到与理论设计值大小一致的342bp的特异性条带,对犬瘟热病毒(CDV)、犬冠状病毒(CCV)、狂犬病病毒(RV)、新城疫病毒(NDV)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最低可检出约1.4pg的病毒核酸;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其检测重复性好;对45份临床宠物犬病料进行检测,并与免疫胶体金抗原检测拭纸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吻合率为90.0%。将此方法初步应用于大熊猫粪便中细小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从熊猫基地采集的52份正常大熊猫粪便样品中有8份为细小病毒阳性,阳性率为15.3%。大熊猫是通过自然感染还是弱毒苗感染细小病毒的机制还不清楚。
郭玲杨绍林张志和陈世界阳爱国李德生王成东刘丹刘杰潘海波李乡城舒蕾颜其贵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PCR大熊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