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69B05)

作品数:18 被引量:425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旭王志敏张英华王占森周顺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玉米
  • 7篇小麦
  • 4篇冬小麦
  • 4篇灌溉
  • 3篇性状
  • 3篇叶绿
  • 3篇夏玉米
  • 2篇叶绿素
  • 2篇玉米杂交
  • 2篇玉米种
  • 2篇玉米种质
  • 2篇玉米种质资源
  • 2篇育种
  • 2篇杂交
  • 2篇栽培
  • 2篇植株
  • 2篇水分
  • 2篇种质
  • 2篇种质资源
  • 2篇利用途径

机构

  • 18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北京金色农华...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全国农业展览...

作者

  • 9篇张旭
  • 8篇王志敏
  • 4篇张英华
  • 4篇王占森
  • 3篇李立公
  • 3篇杨培珠
  • 3篇周顺利
  • 3篇张欣
  • 3篇何光荣
  • 3篇谢虹
  • 2篇关东明
  • 2篇赵明
  • 2篇方保停
  • 2篇钟国祥
  • 2篇段俊杰
  • 2篇张永平
  • 2篇王璞
  • 2篇蔡永旺
  • 2篇张胜全
  • 2篇陶洪斌

传媒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华北农学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沧州地区小麦越冬期温度条件的年际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了解沧州地区小麦冻害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采用查阅小麦越冬期温度条件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70—2009年该地区小麦越冬期温度条件的年际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前积温、秋季降温幅度、年负积温、1月极端高温和春季降温幅度等5个温度指标在年际之间差异很大,某些年份一个或几个指标出现不利的极端值则可能引发小麦冻害;除年负积温与1月极端高温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之外,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冬前积温、年负积温等指标在不同年代之间发生波动。这些结果对深入认识该地区小麦冻害的发生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东明李娇苏洲王占森李立公何光荣张旭
关键词:小麦冻害温度指标
利用乙烯利塑造夏玉米凹形冠层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6
2010年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浚单20为试验材料,通过拔节期不同的乙烯利喷施处理塑造不同的冠层结构,考察其对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隔带(以2行为一带)喷施乙烯利的处理(间喷处理)可以形成凹形冠层,在高密度条件下,凹形冠层比全矮冠层(全层喷施乙烯利,全喷处理)及常规冠层(全层喷水处理,对照)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间喷处理增加了群体内边行优势并改善了群体下层受光状态。研究认为,通过人为措施(如隔带化控和高矮品种带状间作)塑造凹形群体结构是进一步提高玉米群体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蔡永旺张英华周顺利鲁来清王志敏
关键词:玉米乙烯利透光率
花后水分亏缺对玉米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研究玉米农艺补偿技术,在旱棚控制条件下模拟土壤水分亏缺,研究花后不同阶段及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玉米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不同水分亏缺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不同,吐丝15 d时玉米穗位叶的PSⅡ潜在活性和Fv/Fm均大于吐丝45 d;随着水分亏缺时间的延长,PSⅡ潜在活性、Fv/Fm和qP值逐渐下降,而qN值逐渐上升,不利于光能的转化,导致产量降低。而短期胁迫后对荧光影响不明显,玉米穗位叶光合能力下降不显著。花后不同阶段水分亏缺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同,灌浆中期至成熟期水分亏缺(T3)>全生育期水分正常供应(T1)>吐丝期至灌浆中期水分亏缺(T2)>吐丝期至成熟期水分亏缺(T4)。T3的产量比T1增加3.5%,这是由千粒重增加所引起的,T2产量减少主要是由于穗粒数减少了3.9%,T4处理使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显著减少,从而使产量降低19.7%。
周祥利陶洪斌李梁王璞
关键词:花后水分亏缺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玉米
玉米杂交种先玉335有关性状的理论探讨被引量:26
2010年
为了更好地了解玉米杂交种先玉335的品种特性及其内在机制,利用近期发表的该品种的一些试验数据,以及玉米育种理论的研究结果,深入分析了先玉335的有关性状。结果表明,先玉335体现了注重早熟性和适应性的育种理念,在抗逆性和耐密性上得到了合理改进,表现出群体与个体的相互协调,以及源库流的高度统一。先玉335的成功推广说明科学的育种理论和先进的育种技术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今后的玉米育种工作提供了很多的借鉴和启示。
张欣王占森董君霞董福增苏郡庞慧军张旭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先玉335性状育种理论
冬小麦节水栽培三种灌溉模式的水氮利用与产量形成被引量:40
2009年
为探讨华北平原冬小麦节水栽培适宜灌溉模式及其产量形成与资源利用规律,2004—2008连续4年在同一地块比较春不灌水(I0)、春灌1水(I1)和春灌2水(I2)3种灌溉模式对冬小麦水氮利用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在均实行晚播和一次性底施氮量157.5kghm-2条件下,各模式年际间籽粒产量稳定,I0、I1和I2模式的4年平均产量分别为6134、7515和8134kghm-2,平均总耗水量分别为3334、3829和4270m3hm-2,平均总吸氮量分别为162.5、197.9和212.2kghm-2。在耗水构成中,土壤贮水消耗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分别为66.7%、49.2%和37.8%。3种灌溉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达1.9~2.0kgm-3,灌溉模式间无显著差异;氮素利用效率在3个灌溉模式间也无显著差异,平均为38.0kgkg-1N。3种灌溉模式主茎穗占成穗数比例平均为81%,开花期上三叶叶面积指数2.6~3.8,旗叶节以上非叶绿色器官面积指数2.7~3.6。综合以上结果,冬小麦3种灌溉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形成的群体结构可在不同产量水平上实现水、氮资源高效利用。
张胜全方保停张英华周顺利王志敏
关键词:冬小麦节水栽培氮素利用效率高产灌溉模式
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变化被引量:153
2008年
【目的】试验通过氮肥调控,塑造高效冠层,确立不同夏玉米品种高效冠层与氮肥调控的定量化关系指标。【方法】设置4个施氮水平(0、90、180、270kg·ha-1),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金海5号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3个品种夏玉米在施氮量90或180kg·ha-1下冠层光合性能和产量较高。在灌浆前期,群体光合势(LAD)和叶面积指数(LAI)在施氮180或270kg·ha-1条件下显著较高,之后为90或180kg·ha-1下较高,说明,高氮条件下生育前期冠层内透光率较低,冠层结构较不合理,导致生育后期叶片提早衰老,使后期光合性能和产量降低。【结论】由此得出在施氮量90或180kg·ha-1下构建的冠层较合理,其中冠层与氮肥调控的定量化关系指标为:群体透光率在吐丝期和灌浆中期分别达12.56%~17.87%和13.13%~19.73%;最大LAI达5.76~6.75,成熟期仍然保持在2.09~3.68;吐丝期中上层叶片Pn达35μmol·m2·s-1左右;吐丝后的群体LAD较高,郑单958和金海5号达210m2·d·m-2左右;产量达10688~11461kg·ha-1。
吕丽华赵明赵久然陶洪斌王璞
关键词: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
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途径被引量:5
2011年
结合国内外玉米育种文献,对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通过对玉米育种目标和策略的总结和反思,对育种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和优化,以及对试验设计和实施过程的调整与简化,将大大降低玉米育种的成本投入,提高玉米育种的工作效率。
张旭刘晓萍郝学景李立公魏春何光荣马永良
关键词:玉米育种方法
不同试验设计对玉米杂交组合的选择效果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解不同试验设计对玉米杂交组合的选择效果,对玉米杂交组合在鉴定、品比和单株试验环境下产量和株型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株种植(60 cm×60 cm)的条件下,杂交组合的产量表现与其在品比试验环境中产量的表现相关极显著,株型性状的表现也较一致,同时,很多不利的株型性状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更有利于组合的选择与淘汰。而目前采用的单行区鉴定试验环境中,杂交组合的产量表现与其在品比试验环境中的表现相关不显著。采用单株种植设计进行杂交组合的产量测验,不仅可以克服单行区鉴定试验中存在的相邻组合相互干扰的问题,而且能节省试验用地,减少人力、物力开支。
司书丽王占森谢虹何光荣李立公张旭
关键词:玉米
作物产量试验中的株间竞争综述
2010年
回顾了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株间竞争表现、类型及其量化,以及控制株间竞争的途径。指出作物的株间竞争造成环境资源的不均等利用,一些弱势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使得单位面积的产量减少,产量鉴定、品比试验的结果出现偏差,给作物的育种和栽培研究带来不利的影响。
张欣王占森赵洪建茹高林孙祥旭赵秀玲张旭
关键词:作物
不同水分供给对小麦叶与非叶器官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9
2008年
在田间不同灌水条件(春季不灌水、春季灌2水和春季灌4水,每次灌水750m3hm-2)下,于灌浆后期对小麦叶片与非叶器官(穗颖、穗下节和叶鞘)叶绿体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并对不同器官的净光合速率(Pn)和光化学效率(Fv/Fm)进行了测定,以期探明小麦叶与非叶器官光合结构和功能对水分变化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在充足供水条件(春季灌4水)下,叶片的叶绿体数目明显多于各非叶器官,但护颖和外稃叶绿体含有较多的淀粉粒。在灌浆期上层土壤重度水分亏缺(春季不灌水)条件下,植株各器官叶绿体均出现明显的衰老特征,但衰老程度存在器官间显著差异,旗叶叶片叶绿体受损程度明显大于非叶器官。在所测非叶器官中,外稃叶绿体对干旱胁迫反应较为敏感,而护颖、穗下节间和旗叶鞘叶绿体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水分胁迫下各器官Pn和Fv/Fm值均降低,叶片降低幅度最大,且随灌浆进程其光合下降最快,但穗下节间、旗叶鞘和穗器官较为稳定,可能与其叶绿体结构的稳定性有关。说明小麦非叶绿色器官光合结构与功能对水分亏缺具有较强的耐性。
张永平王志敏黄琴谢岷
关键词:小麦叶绿体结构非叶器官限水灌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