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8K-01)
作品数:
2
被引量:6
H指数:1
相关作者:
杨文滢
贾红霞
更多>>
相关机构:
广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语言文字
主题
1篇
意象图式
1篇
隐喻
1篇
隐喻概念
1篇
哲学
1篇
中国古典
1篇
中国古典诗词
1篇
中国哲学
1篇
认知理据
1篇
诗词
1篇
图式
1篇
理据
1篇
可译
1篇
可译性
1篇
化探
1篇
古典
1篇
古典诗词
1篇
概念化
机构
2篇
广州大学
作者
1篇
贾红霞
1篇
杨文滢
传媒
1篇
长春理工大学...
1篇
西安外国语大...
年份
1篇
2012
1篇
2011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可译性的认知理据——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例
被引量:1
2011年
中国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关于它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给翻译带来了新的视角。通过分析发现,意象图式理论和框架理论为古典诗词翻译提供了认知理据。
贾红霞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可译性
认知理据
意象图式
中国哲学“道”之隐喻概念化探微
被引量:5
2012年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哲学之"道"的概念建构方式,以《道德经》的语言观和"道"的隐喻工作机制为依据,说明隐喻于《道德经》不是修辞现象,而是老子用以建构其核心哲学概念的认知工具;研究进一步分析了"道"的隐喻类型与概念建构方式,以语料分析论证了"体验性假说"在中国哲学文本中的适应性;提出"道"的概念化机制显示了多域映射与语义冲突两大特征,其与道家哲学的"有物混成"、"有无相生"的思想存在内在联系,并探讨了这种联系所折射的中华认知方式其在汉语言文化上的表征。
杨文滢
关键词:
隐喻
概念化
中国哲学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