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市科技局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2007J23JH023)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姜玉声王吉桥刘庆坤李岑李君丰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海洋大学大连金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大连市科技局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幼体
  • 2篇刺参
  • 1篇大眼幼体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循环水养殖
  • 1篇养殖
  • 1篇养殖系统
  • 1篇幼参
  • 1篇幼体发育
  • 1篇日本蟳
  • 1篇三疣梭子蟹
  • 1篇梭子蟹
  • 1篇土池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发育
  • 1篇仔蟹
  • 1篇自净
  • 1篇自净化
  • 1篇网箱

机构

  • 7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大连金砣水产...
  • 1篇盘锦光合蟹业...
  • 1篇辽宁每日农业...
  • 1篇大连棒棰岛海...

作者

  • 7篇姜玉声
  • 6篇王吉桥
  • 4篇李岑
  • 4篇刘庆坤
  • 2篇王茂林
  • 2篇李君丰
  • 1篇刘海映
  • 1篇姜志强
  • 1篇秦玉雪
  • 1篇徐振祥
  • 1篇李乔曼
  • 1篇刘长伟
  • 1篇王秋一
  • 1篇张凯
  • 1篇李少飞
  • 1篇于毅
  • 1篇王红伟
  • 1篇刘涵
  • 1篇冯芷玉
  • 1篇李文杰

传媒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水产科学
  • 1篇渔业现代化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聚维酮碘对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及仔蟹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研究了聚维酮碘对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大眼幼体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6.661 mg/L,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29.105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5.519 mg/L;对Ⅰ期仔蟹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5.467 mg/L,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9.88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876 mg/L。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对聚维酮碘的耐药性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质量浓度为10、13 mg/L的条件下能分别促进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的蜕皮变态,提高蜕壳后的成活率。
刘庆坤姜玉声丛文虎王茂林李岑冯芷玉李君丰王吉桥
关键词:聚维酮碘三疣梭子蟹急性毒性
中华虎头蟹幼体发育的初步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对中华虎头蟹Orithyia sinica幼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幼体发育分为4个主要时期,包括3期溞状幼体和1期大眼幼体。当海水盐度为28,水温为(25.1±0.8)℃时,Ⅰ期溞状幼体历时4~5 d发育至Ⅱ期溞状幼体,Ⅱ期溞状幼体历时4~5 d发育至Ⅲ期溞状幼体,Ⅲ期溞状幼体历时5~6 d发育至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过5~6 d发育至Ⅰ期仔蟹,幼体自然孵化完成全部发育过程共需18~22 d。幼体大小、第1和第2颚足外肢羽状刚毛数目、尾叉棘刺数目、腹部肢芽大小是区分各时期溞状幼体的主要形态特征。
王红伟原振政祁峰刘谞李晓东姜玉声刘海映郑岩赵静刘涵
关键词:幼体发育
泰国斗鱼的胚胎发育及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观察了泰国斗鱼Betta splendens受精卵的形态和胚胎发育的过程,研究了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温度组(20、23、26、29、32℃),记录各温度下胚胎发育历时、孵化率和畸形率,共重复5次。结果表明:水温为20~32℃时,泰国斗鱼受精卵均能孵化,最适孵化温度为26~29℃。孵化温度T与孵化时间t呈负相关,相关方程为t=18878T-1.8528(R2=0.9811);泰国斗鱼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1.08℃,有效积温为659.39℃.h。
李岑姜志强刘庆坤于毅岳清平李少飞王吉桥姜玉声
关键词:温度胚胎发育
日本蟳抱卵量与形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对大连南部沿海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抱卵量与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等形态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抱卵蟹可分为两种体色,体色暗红的"赤甲红"体质量为28.93~72.87 g,头胸甲长为3.70~5.65 cm,头胸甲宽为5.25~7.30 cm,抱卵量为16.11~55.12万粒/只;体色灰绿的"花盖"体质量为18.09~90.88 g,头胸甲长为3.20~5.45 cm,头胸甲宽为4.59~7.73 cm,抱卵量为9.58~60.63万粒/只。抱卵"赤甲红"的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的平均值均明显大于"花盖"(P<0.05)。"赤甲红"平均抱卵量、生殖力、单粒卵质量的平均值均高于"花盖",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体色蟹的抱卵量与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均呈正相关,"花盖"的各相关系数均大于"赤甲红",二者抱卵量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高。
姜玉声刘庆坤李岑李文杰李君丰秦玉雪张剑诚王吉桥
关键词:日本蟳抱卵量
海参自净式养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10年
设计制作了养殖槽底部流水并带有净化装置的循环水海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系统,饲养规格为(0.39±0.03)g的幼参,通过测定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COD等指标,以及海参的生长情况,研究该系统水质变化规律及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水质稳定后开启循环水养殖幼参,密度为0.47 kg/m^3,干净化槽中加入硝化细菌后,7-12 d换水时,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最大值分别为0.190 mg/L和0.077 mg/L。试验期间没有使用任何药物,海参的成活率为95%。
姜玉声王秋一刘庆坤李乔曼王茂林李岑刘长伟王吉桥
关键词:海参循环水养殖自净化
不同形状的附着基对仿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在水温为9.0~16.0℃下,将体质量为(0.5±0.2)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幼参饲养在放置了混凝土制的中空型(A类)、楼层型(B类)和井字型(C类)附着基的塑料水槽(45 cm×31 cm×30 cm)中,投喂配合饲料,采用每周清洗一次附着基(A1、B1、C1组)和不清洗附着基(A、B、C组)的方法饲养80 d,研究了附着基形状及其处理方式对仿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是否清洗对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附着基形状与是否清洗的交互作用对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B1组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最高,B组最低,且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定期清洗附着基的各试验组水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及化学耗氧量均低于不清洗组;不清洗附着基的各组仿刺参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SZ)的平均活性分别比清洗组高32.28%、9.17%和5.71%,而相同形状附着基的不清洗组与清洗组仿刺参的SOD活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
王吉桥张凯徐振祥姜玉声丛文虎张剑诚张玉满
关键词:仿刺参附着基成活率
土池网箱育苗中放养密度对刺参生长及成活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2009年5-10月,在长40m、宽20m、水深1.6~2.0m,池底以内缝遮阳网的旧养貂笼为支架的土池内,放置长3.0m、宽2.0m、高2.0m的网箱,上覆遮阳网,内放30~35串1.2m长的筛网(8~12层)。每个网箱分别放入体质量为0.003~0.0169g的刺参苗500g(A组为小规格、B组为大规格)、1000g(C组)及1500g(D组),2009年8月3日将160g体质量为0.0385g的刺参放入另一个网箱(E组)。115d的饲养表明,刺参的终末体质量和特殊体质量增加率随放养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同一放养密度的A(1.1535g)、B(1.3014g)组及最低密度E组(1.508g)的刺参平均终末体质量分别比C、D组高6.48%、42.71%和30.82%、75.33%,特殊体质量增加率高27.97%、85.44%和19.75%、73.68%。2010年5月,该池捕出越冬刺参苗种55.1kg。试验结果表明,6月底至7月初放苗,适宜密度80~90g/m2,小规格的苗种可在网箱底部铺放附着基,提高网箱培育刺参苗种的成活率和产量。
王吉桥董恩东张玉满赵长江姜玉声
关键词:刺参网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