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011053) 作品数:6 被引量:64 H指数:5 相关作者: 权龙 许小庆 王旭平 柏艳红 陈青 更多>> 相关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机械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对流量补偿电液负载模拟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多余力影响电液负载模拟器加载精度的问题,增加了流量补偿回路。由于运动的承载系统强迫负载模拟器跟随其运动产生多余力,而多余力是影响电液负载模拟器跟踪精度的主要因素。利用流量补偿速度回路、伺服阀力回路分别控制负载模拟器速度和输出力,从结构上实现力与速度的解耦,消除被测系统主运动对电液负载模拟器加载精度的影响。利用阀口压差对速度回路中的伺服阀流量进行修正,以消除压降对流量的影响从而提高流量补偿回路动态性能。基于PID控制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并搭建物理仿真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分析证明该方案具有可行性。 安惠 汪成文 郝晓欣 权龙关键词:电液负载模拟器 流量补偿 多余力 信号校正改善开关电磁铁特性的原理及方法 被引量:5 2010年 针对比例电磁铁成本高、磁路结构复杂、加工工艺要求高的特点,提出用开关电磁铁代替比例电磁铁控制电液比例阀的方法,使开关电磁铁具有准恒力特性。由于开关电磁铁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性,难以用解析方法得到出力和位移的关系式,因此采用双线性插值算法计算出开关电磁铁在任意位置的输出力,根据软磁材料的磁滞理论,采用2次调整线圈电压的方法在有效行程内拉平力位移特性,同时减小了滞环效应。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方法使开关电磁铁达到了与比例电磁铁相近的控制效果。 王旭平 权龙 许小庆关键词:双线性插值 电压校正 伺服比例阀用动圈式直线电机 被引量:15 2010年 为研制用于驱动大流量伺服比例阀先导级的高响应电-机械转换器,提出采用异型永久磁铁励磁的动圈式直线电机(moving coil linear motor,MCLA)结构方案,给出设计准则,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磁路特征,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异型永久磁铁较规则形状可提高驱动力7%以上。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驱动大流量伺服比例阀先导级的动圈式直线电机,并制造出样机,建立了测试系统,对样机的动静态特性进行试验测试,试验结果验证了设计计算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样机性能可以满足高响应大流量伺服比例阀先导级驱动要求。 许小庆 权龙 王旭平关键词:直线电机 电-机械转换器 伺服比例阀 双自由度阀用电–机械转换器原理及特性 被引量:6 2010年 为满足伺服比例阀对电–机械转换器高响应速度的要求,提出一种新的具有2个运动构件的2自由度电–机械转换器。解释了此种电–机械转换器缩短伺服比例阀动态响应时间的机理,给出其中3种物理可行的结构形式,并针对一种典型结构——混合式双输入2自由度电–机械转换器的磁路进行分析,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其多种工况下的输出特性。结果表明,新的2自由度电–机械转换器可同时控制2个直线移动部件,使它们同向或反向运动,可用于伺服比例阀以及其他需要双直线位移输出元件的控制。 许小庆 权龙 王旭平关键词:电-机械转换器 直线电机 电液位置速度复合伺服系统控制策略 被引量:35 2010年 在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许多实际应用场合,如塑料注塑机、压力机等成型机械,不仅要求较高的位置控制精度,还要求能够控制执行器运动过程的速度,以减小冲击,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针对电液伺服系统速度/位置复合控制的要求,考虑力负载对位置控制精度的影响,提出带负载力补偿的速度前馈和位置反馈复合控制策略。导出速度前馈控制量计算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实际负载大小和给定速度的要求;设计位移和速度给定信号发生器,实现了速度前馈控制和位置反馈控制的无扰切换;采用试验和数据拟合的方法,得出负载力补偿量计算公式。仿真和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实现了速度和位置的同时控制,在不同负载下,对于不同的期望速度,不需要调节控制器参数,无论正向还是反向运行,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控制性能。 柏艳红 权龙关键词:电液伺服系统 前馈控制 基于CFD方法的某液压系统耦合仿真 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er fluid dynamic,简称CFD)和液压系统耦合的仿真方法,完成同时包含限压阀内气穴现象以及整个液压系统的在线耦合研究。研究过程、限压阀内气穴现象以及阀的动态运动,用CFD商业软件FLUENT进行仿真计算和流场可视化研究,而系统其他部分的计算运用一维特征法,采用软件MATLAB的SIMULINK模块来实现。在线耦合仿真用两台并行运算个人计算机来实现,仿真中必要的信号文件通过TCP/IP传输。耦合仿真的计算结果充分证实了所应用耦合原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陈青 权龙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 特征法 气穴 流场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