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1021004)

作品数:74 被引量:571H指数:13
相关作者:张社荣王高辉练继建王海军王超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7篇水利工程
  • 12篇建筑科学
  • 8篇天文地球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6篇重力坝
  • 10篇混凝土重力
  • 10篇混凝土重力坝
  • 9篇破坏模式
  • 8篇地震
  • 7篇数值模拟
  • 7篇值模拟
  • 6篇输水
  • 6篇水工
  • 6篇风电
  • 5篇地下洞室
  • 5篇地下洞室群
  • 5篇洞室
  • 5篇洞室群
  • 5篇水电
  • 5篇水工结构
  • 5篇水下
  • 5篇筒型基础
  • 5篇海上风电
  • 5篇仿真

机构

  • 74篇天津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4篇中国水电工程...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华能澜沧江水...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河北省水利水...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成都勘测设计...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 1篇华能澜沧江水...
  • 1篇天津大学前沿...
  • 1篇雅砻江流域水...

作者

  • 36篇张社荣
  • 19篇练继建
  • 19篇王高辉
  • 13篇王海军
  • 12篇王超
  • 9篇赵新
  • 8篇杜成波
  • 8篇庞博慧
  • 7篇撒文奇
  • 7篇李明超
  • 5篇柳国环
  • 4篇燕翔
  • 4篇孙博
  • 4篇董霄峰
  • 4篇谭尧升
  • 4篇张雅卓
  • 4篇王旭
  • 4篇于通顺
  • 4篇孔源
  • 3篇刘昉

传媒

  • 8篇振动与冲击
  • 7篇岩土力学
  • 6篇水利学报
  • 6篇四川大学学报...
  • 5篇水利水电技术
  • 5篇南水北调与水...
  • 4篇天津大学学报...
  • 4篇水资源与水工...
  • 3篇水电能源科学
  • 3篇地震工程与工...
  • 3篇水力发电学报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计算机应用研...
  • 2篇系统仿真学报
  • 2篇中国安全科学...
  • 2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水力发电
  • 1篇水文

年份

  • 2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23篇2014
  • 16篇2013
  • 14篇2012
  • 2篇2011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震作用下大型排架式U型渡槽的损伤破坏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强震作用下排架式渡槽结构易发生损伤开裂破坏,使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发生改变。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采用等效弹簧模拟桩-土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及温降法模拟槽身三向预应力钢筋作用,应用时域分析法对某大型排架式U型渡槽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及损伤破坏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得到强震作用下排架式渡槽的破坏模式及抗震薄弱部位,研究排架式渡槽结构的整体抗震特性。研究表明,在强震作用下结构损伤破坏较大区域主要集中于下部排架盖梁、连系梁与排架柱交接的部位,可能出现混凝土开裂现象,是该排架式渡槽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而槽身整体破坏性较小。对于地震烈度较高地区的排架式渡槽结构,应重点关注下部支撑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张社荣冯奕王高辉
关键词:渡槽塑性损伤模型破坏模式排架
运行状态下海上风机结构振源特性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由于海上风机结构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其振源的准确识别与振源特性研究已经成为风机运行安全性评估的重点问题。以某新型复合式筒型基础结构海上风力发电试验样机为研究对象,依据原型观测获得的全负荷条件下结构不同位置的振动响应数据,对不同运行工况下诱发结构振动的振源进行全面识别与分析。利用谱峭度法识别明确引起海上风机结构振动的主要振源及其对应振动响应的频域属性,通过经验模态分解法对实测信号进行分解得到表征各振源特性的频域或频率尺度的分量,同时引入振动能量法对不同振源的能量比重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海上风机结构运行状态下结构整体振动主振源及其对应振动能量分布随运行因素变化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机组负荷的增加运行状态下海上风机结构振动的振源变化遵循由单一的环境荷载激励转为环境荷载激励和叶轮转动联合作用再到完全由叶轮转动产生的谐波激励影响的规律。
董霄峰练继建练继建
关键词:海上风电经验模态分解
多次寒潮冷击下薄壁闸墩施工期力学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气温骤降引发的寒潮冷击对混凝土结构受力状态有明显影响。鉴于寒潮在出现时期、连续发生次数上有不同特性,分别从温度场及应力场等角度,结合实际工程,研究了施工早期与后期寒潮及连续寒潮冷击下薄壁闸墩结构的受力特性。研究表明,早期寒潮冷击下,闸墩温度波动大,但应力波动小;后期多次寒潮冷击下,温度波动小,但应力波动幅度大,易导致闸墩表面开裂。
张社荣王浏刘于茂
关键词:水闸受力特性徐变
水下和空中爆炸时混凝土重力坝动态响应对比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由于水和空气的物理属性差异以及与爆炸产物的界面作用效应不同,使得水下和空中爆炸冲击波传播特性及其荷载作用下的大坝结构动态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构建混凝土重力坝水下爆炸和空中爆炸的全耦合数值仿真模型,考虑炸药起爆、冲击波传播、冲击波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以及结构的动态响应等复杂过程,在对比分析爆炸冲击波在水下和空中传播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水下和空中爆炸冲击波对大坝动态响应及损伤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水下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动态响应及损伤程度均较同等炸药量下空中爆炸冲击荷载作用时大;在研究水工大坝抗爆性能时,应重点关注水下爆炸冲击波传播的特性及大坝在水下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
张社荣孔源王高辉
关键词:混凝土重力坝水下爆炸
单自由度串列双圆柱协同作用下的流致振动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揭示不同间距比(L/D)下串列双圆柱协同作用下的振动特性,采用自循环水槽对等直径协同运动的单自由度串列双圆柱进行了流致振动试验研究。试验所采用的串列双圆柱间距比L/D范围为1~5,雷诺数Re范围1×10~4~4×10~4,串列双圆柱质量比均为1.95。结果表明,L/D=1时,在试验Re范围内串列双圆柱产生较小幅度的振动;L/D=2时,串列双圆柱的振幅比A*在VIV上端分支初始段有陡降现象,其后随Re的增大,振幅持续增大同时频率开始下降,但测试范围内并未出现显著的驰振特征;L/D=3~5时,串列双圆柱随间距比L/D的增加,上游圆柱脱涡对下游圆柱的影响减弱,突显出单圆柱的"自限制"涡激振动特点。
刘昉邢仕强燕翔张军
关键词:流致振动旋涡脱落
基于重力坝三维设计的CAD动态交互系统开发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在可研阶段合理、快速地制定重力坝设计方案,减少设计周期和成本,采用极限状态设计的方法,利用VB 6.0可视化编程工具开发出了一套能够与CAD动态交互的重力坝三维设计系统。该系统通过对Auto-CAD的二次开发实现了重力坝的三维参数化建模,并对所建三维模型进行结构计算,将设计与计算紧密结合,通过动态交互简化了大量复杂数据的计算,达到精确、快速完成断面设计的目的。经实践检验证明,该系统大大提高了断面设计效率,实用性强,对可研阶段的方案比选具有重大意义。
张社荣撒文奇杜成波韩启超
关键词:重力坝CAD动态交互系统开发
地震与波浪作用下近海风电结构响应及倒塌模式被引量:5
2016年
极端地震作用下近海风电结构反应的数值模拟涉及几方面问题:塔筒-基础-地基-边界系统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合理与便利性;地震作用联合波浪力作用;不同地震波对风电结构体系不同作用特点.首先,开发了塔筒-复合筒型基础-地基-透射边界的可视化智能建模程序TJU.WPS(Wind Power Structure).然后,计算分析大震和波浪联合作用的风电结构动力响应,研究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对波浪力和不同地震波的敏感性;最后,分析超大震作用下风电结构的倒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1)开发的TJU.WPS程序界面友好方便、快捷、实用可靠;(2)分析并解释了天津波、迁安波和Taft波3种典型地震动及与波浪力共同作用时风机结构振动的频谱特性,强调了波浪力的不容忽视性:与单独输入地震波相比,波浪力能够显著改变结构动力响应功率谱中能量的分布;(3)论述了3种典型地震动作用下风机结构的破坏模式相同点及其区别:超大震作用下风机结构都将脱开地基向上运动,最终回落到地基,但是风机结构脱开地基所需的不同地震波的最小峰值及脱开时刻不同.
柳国环练继建于通顺
关键词:地震波浪力
大型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可视化系统研发及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基于可视化引擎VTK强大的三维图形处理能力,开发了大型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可视化系统。将监测数据、施工过程状态信息和数值分析结果与VTK可视化系统有机融合,在建立的大型地下洞室群数值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施工过程状态与数值仿真模型的动态耦合仿真方法,实现动态展示和实时交互式查询可视化模型信息,并实现了地下洞群的施工过程与其结构安全状态三维动态耦合可视化。该系统为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提供了一个直观交互式的信息可视化管理平台及安全监控平台,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和应用价值。
王子成张社荣谭尧升邵鹏哲
关键词:地下洞室群VTK动态映射
黏弹性人工边界-地基-基础-塔筒风致响应特性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首先,建立三维黏弹性人工边界和固定边界的地基-基础-风力发电机塔筒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然后,编制程序模拟了以Davenport谱为目标谱的脉动风场,并对其加以验证.最后,通过实测数据与数值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本文所用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不同边界条件下风机结构、地基的自振特性,进而对风振反应进行时域计算和频域内的功率谱分析,并考察了不同边界条件下整个结构体系的响应情况.数值与理论分析结果表明:(1)澄清和解释了风振响应谱峰的物理意义;(2)对于顺风向的振动,筒型基础内外地基土的振动情况基本相同;对于竖向振动,相对于筒外土,由于上部结构的压载及筒型基础的"环箍效应"筒内土的振动很小;(3)两种边界条件下塔筒顶端的响应几乎完全一致;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的地基,地基的振动频率明显减小.此外,还给出了可供工程分析的相关建议.
于通顺练继建柳国环董霄峰
关键词:风力发电风荷载
混凝土重力拱坝极限抗震能力评价方法初探被引量:13
2012年
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防标准及理论出发,坝体某个关键性能破坏便可能影响大坝的正常运行,单一的评价准则已经不能满足对大坝极限抗震能力评估的要求。针对混凝土重力拱坝的结构特点,基于混凝土弥散裂缝模型,利用地震动超载时域分析方法,从收敛性、地震位移响应突变、塑性区贯通、坝体开裂破坏等方面,对国内某重力拱坝极限抗震能力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表明,该重力拱坝的极限抗震能力为0.51g,顶拱中部是坝体相对薄弱的高地震响应区。
张社荣王高辉王超
关键词:重力拱坝极限抗震能力破坏模式时程分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