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956001)

作品数:23 被引量:109H指数:8
相关作者:伍永秋鲁瑞洁李金凤黄文敏赵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风沙
  • 6篇风成沉积
  • 6篇风沙活动
  • 5篇气候
  • 5篇粒度特征
  • 5篇风成沉积物
  • 4篇沙地
  • 4篇气候变化
  • 4篇全新世
  • 4篇粒度
  • 3篇青藏
  • 2篇沙漠化
  • 2篇土壤
  • 2篇青藏高原
  • 2篇环境意义
  • 2篇古气候
  • 1篇单矿物
  • 1篇地貌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机构

  • 21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省科学院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9篇伍永秋
  • 6篇鲁瑞洁
  • 4篇黄文敏
  • 4篇李金凤
  • 3篇李拓宇
  • 3篇赵超
  • 3篇严平
  • 3篇潘美慧
  • 2篇贾飞飞
  • 1篇张健枫
  • 1篇田丽慧
  • 1篇陈璐
  • 1篇吴伟
  • 1篇吴汪洋
  • 1篇尚媛
  • 1篇唐清亮
  • 1篇谭利华
  • 1篇莫多闻
  • 1篇张春来
  • 1篇李小妹

传媒

  • 5篇中国沙漠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Resear...
  • 1篇Journa...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科技纵览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湖湖东沙地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以来风沙活动变化被引量:9
2018年
青海湖湖东沙地典型剖面的AMS14C测年数据表明该剖面记录了当地约10 ka BP的风沙活动及环境变化。对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特征、粒度参数、粒度环境敏感指标等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磁化率和青海湖盆地相关研究中风成砂、黄土和弱发育古土壤、古土壤的OSL、AMS14C年代数据等,进行全新世以来的风沙活动及气候环境变化讨论。结果表明:(1)粗颗粒敏感组分(138~156μm)可以用来指示风沙活动的强弱,细颗粒敏感组分(2~5μm)可以用来指示成壤作用。(2)10~9ka青海湖盆地气候状况较全新世之前略有好转,暖湿程度增加,部分区域开始发育古土壤,但总体上古土壤、弱发育古土壤、黄土、风成砂共存;9~4.2 ka青海湖盆地水热组合条件较好,风沙活动弱,大部分沙丘固定成壤,但9~8 ka和4.2 ka左右风沙活动较为频繁的特征可能指示了8.2 ka和4ka冷事件;4.2 ka之后特别是2 ka之后风沙活动显著增强,气候朝干冷化发展。
吕志强鲁瑞洁刘小槺杜婧杜婧李腾飞
关键词:粒度风沙活动
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及表土粒度特征被引量:10
2015年
土地沙漠化是青海湖流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选取1977、1987、2000、2004年和2010年等5个年份的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得到流域30余年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状况。空间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是沙漠化土地增幅最大的时期,之后30年沙漠化土地面积趋于稳定;1977—2000年是沙漠化土地增长时期,2000年以后沙漠化土地相对稳定并有轻微的逆转趋势。对典型样点的地表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加剧,细颗粒物质含量减少,粗颗粒物质含量增加,平均粒径逐渐增大,标准偏差逐渐减少;植被盖度与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不完全一致,判断土地沙漠化程度不能完全依赖植被状况,需要综合考虑植被和土壤粒度、养分、水分等其他信息。
赵超鲁瑞洁李金凤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土地沙漠化粒度
青藏高原沙漠化的过去与未来被引量:1
2017年
在国家973计划项目“青藏高原沙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第1课题“青藏高原沙漠化格局与变化"的支持下,研究团队借助野外调查、风沙剖面观察与采样、室内绝对年代和环境代用指标测试、遥感影像判读、相关资料分析等手段,对青藏高原沙漠化格局与变化进行了探讨。
伍永秋张春来杜世松李庆谭利华
关键词:青藏高原沙漠化气候变化野外调查
青海湖湖东风成剖面化学元素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13
2013年
通过对青海湖湖东沙地风成沉积剖面化学元素特征的分析,结合光释光测年结果,并和已有研究进行对比,探讨了青海湖区12.5ka 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12.5ka BP前气候寒冷干燥,青海湖应处于冰川消退的寒冷期,风沙活动强烈;12.5~11.9ka BP气候向暖湿转变,其中12.2~11.9ka BP发生一次寒冷事件,对应于新仙女木事件;11.9~8.0ka BP气候冷暖波动频繁,期间出现了3次寒冷事件;8.0~2.6ka BP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温暖湿润期;2.6ka BP至今,气候以干冷为主,与现代气候相近。
尚媛鲁瑞洁贾飞飞田丽慧唐清亮陈原赵超吴汪洋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化学元素气候变化
青海湖湖东沙地全新世风成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7
2018年
在亚洲季风控制区,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磁化率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成壤强度和区域沉积环境变化,但在风成砂-古土壤序列中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仍有待研究。选取青海湖湖东沙地典型风成砂-古土壤序列,基于AMS14 C和光释光测年结果,结合土壤学中传统的土壤发育指标,对沉积物的磁化率特征及环境意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青海湖盆地风成砂-古土壤序列里,磁化率与成壤强度密切相关:(1)剖面磁化率总体表现为古土壤层最高、弱发育古土壤层次之和风成砂层最低的规律。相较低频磁化率χlf,频率磁化率χfd%能够更好、更细致地反映沉积环境的变化;(2)剖面中磁化率与成壤强度有关(正相关),因成壤作用对两剖面原始物源各粒级组分的改造程度不同,磁化率与黏粒和粉砂正相关;(3)基于剖面磁化率以及粒度特征的综合分析,将青海湖湖东沙地全新世以来气候环境划分为3个阶段:10kaBP以前气候冷干,成壤作用微弱;10~4kaBP气候暖湿,成壤作用显著;4kaBP至今,气候逐渐趋于冷干,成壤作用渐弱。
杜婧鲁瑞洁刘小槺吕志强陈璐
关键词:磁化率全新世
前处理方法对青海湖地区全新世风成沉积物粒度测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青海湖湖东全新世风成沉积物的粒度前处理试验表明:1)去除有机质、碳酸盐对风成砂影响不大,去除有机质、碳酸盐后古土壤粗颗粒含量减少、细颗粒含量增多。2)分散剂对现代流动沙丘砂基本没有影响;对古风成砂影响微弱;在分散剂的作用下,古土壤的分散效果较好,但在G法(去除碳酸盐后加分散剂)和H法(去除有机质和碳酸盐后加分散剂)中分散效果不明显,说明分散剂主要是降低碳酸盐对颗粒的胶结作用。3)超声震荡对风成砂几乎没有影响,浸泡但未进行任何化学处理(A法)的古土壤样品经过超声震荡粗颗粒含量减少,细颗粒含量增多,但是超声震荡对于经过化学处理(去除有机质或碳酸盐或加入分散剂)的古土壤样品影响较小。针对本区风成沉积物,适宜的前处理方法除采用传统的方法(H法)外,风成砂还可以采用A法(浸泡),古土壤还可以采用E法(去除有机质和碳酸盐)或G法。
李金凤鲁瑞洁贾飞飞
关键词:粒度特征风成砂古土壤
1996—2016年西藏定结地区风沙地貌格局与变化被引量:4
2018年
依据1996—2016年定结地区Landsat4-5 TM、MSS、Landsat7 ETM、Landsat8 OLI共6期遥感影像,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对西藏定结地区风沙地貌特征及近20 a来风沙地貌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定结地区风沙地貌类型主要有爬坡沙丘、谷坡灌丛沙堆、新月形沙丘、平沙地及谷底灌丛沙堆,主要沿朋曲河、协林藏布、叶如藏布、吉隆藏布及曲强藏布等河谷呈条带状分布并集中在宽谷段,同时在登么错、强左错、共左错及错母折林等湖泊周围呈小面积零星分布。(2) 1996—2016年定结地区风沙地貌格局变化分为两个阶段:1996—2004年呈扩张趋势,年转换率为0. 87,面积增加量为151. 2 km2; 2004—2016年呈逆转趋势,年转换率为-0. 59,面积减少量为276. 6 km2。整体而言,1996—2016年总面积转化率为-0. 27,风沙地貌面积呈先扩张后缩减趋势,转移矩阵分析流动沙地向固定、半固定沙地转移较多,这种变化特征与转移方向印证了青藏高原气候暖湿性愈发显著的趋势。
马建军潘美慧伍永秋薛雯轩
关键词:风沙地貌
雅鲁藏布江中游及昌果沟遗址古环境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西藏拉萨昌果沟遗址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支流的阶地上,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探讨昌果沟遗址附近的古环境,对遗址附近开展地貌调查,在遗址北面约1 km处选取1个全新世风成沉积剖面进行光释光测年和环境指标分析,在雅鲁藏布江中游选2个阶地剖面进行光释光测年分析;此外,还总结了雅鲁藏布江中游23个全新世古土壤/泥炭的测年数据,进行概率密度分析,试图揭示区域的环境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全新世古土壤/泥炭年代的概率密度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域气候变化,9.0~6.0 ka古土壤/泥炭发育在波动中增强,气候由冷干向暖湿转换;6.0~2.9 ka古土壤/泥炭发育最强,气候相对温干;2.9 ka后鲜有古土壤/泥炭发育,气候变得冷干,史前人类活动受限.4.5 ka之后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一级阶地的形成为新石器时期先民提供农业耕作的场所,古土壤的发育为农作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1.4~1.1 ka期间(吐蕃王朝时期)局部地区有古土壤发育,气候好转.
李拓宇任小林廖奕楠莫多闻鄂崇毅鲁鹏许俊杰伍永秋杜世松
关键词:阶地概率密度函数古环境
Paleoclimatic evolution indicated by major geochemical elements from aeolian sediments on the east of Qinghai Lake被引量:2
2013年
As the largest inland lake of China, along with its unique landscape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Qinghai Lake has got much atten- tion of the scientists for a long time. The precursors have done substantive researches by using the lake sediment, which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limate changes in this region. Although sand dunes and loess sediment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round the lake, so far the researches on geochemical elements from aeolian sediment have been les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we selected a typical aeolian profile on the east of Qinghai Lake. Based on systematic sampling and analysis of seven major geochemical elements, combined with OSL dating and previous researches, this paper discusses climate changes in the Qinghai Lake area since 12.5 ka B.P.. Our conclusions are: (1) Before 12.5 ka B.P., the climate in this region was dry, cold, and accompanied by strong wind-sand activities. (2) During 12.5-11.9 ka B.P., the climate became warm and wet. However, there was an abrupt climate cooling event during 12.2-11.9 ka B.P., which likely corresponded to the Younger Dryas event. (3) During 11.9-8.0 ka B.P., the climate fluctuated greatly and frequently from warm to cold, and three cooling events occurred. (4) During 8.0-2.6 ka B.P., the climate was warm and humid. (5) Since 2.6 ka B.P., similar to the modern climate, the climate was mainly dry and cold.
Yuan ShangRuiJie LuFeiFei JiaLiHui TianQingLiang TangYuan ChenChao ZhaoWangYang Wu
关键词:古气候演变风成沉积物新仙女木事件风沙活动
风成沉积物源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风成沉积物的物源追踪对于重建干旱区地表过程、恢复区域过去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历史以及更加深刻地理解各种不同类型风积物的环境意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帮助我们厘清物源变化与气候变化以及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在回顾了风成沉积物的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单矿物地球化学等物源示踪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物源分析方法的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物源研究进行了展望。
杜世松伍永秋黄文敏李拓宇蒿承智
关键词:风成沉积物物源分析矿物学地球化学单矿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