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890)

作品数:19 被引量:146H指数:7
相关作者:任保平邵晓郭晗张如意马强文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经济增长
  • 5篇经济发展
  • 4篇新农村
  • 4篇新农村建设
  • 4篇中国经济
  • 4篇农村
  • 4篇经济发展方式
  • 3篇资源富集
  • 3篇资源富集区
  • 3篇西部资源
  • 3篇西部资源富集...
  • 3篇经济发展方式...
  • 3篇经济学
  • 3篇经济增长质量
  • 3篇经济转型
  • 3篇发展方式转变
  • 2篇增长奇迹
  • 2篇西方经济
  • 2篇西方经济学
  • 2篇经济改革

机构

  • 2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21篇任保平
  • 4篇邵晓
  • 2篇张如意
  • 2篇郭晗
  • 1篇安树军
  • 1篇刘丽
  • 1篇马强文
  • 1篇陈丹丹
  • 1篇卫玲
  • 1篇林建华
  • 1篇王蓉
  • 1篇刘晗

传媒

  • 3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经济纵横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经济经纬
  • 1篇当代财经
  • 1篇开发研究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经济学家
  • 1篇贵州财经学院...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西安邮电学院...
  • 1篇山东工商学院...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路径被引量:4
2009年
西部地区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真正实现城乡之间的积极互动作用,必须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从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的实际出发,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应当构建城乡互动发展的网络,突出地区特色,实现功能分类发展的模式。构建西部地区城乡网络,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推进,同时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任保平林建华
关键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中国经济增长对民生民富包容性的区域差异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财富较过去大为丰富,但与此同时,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个地区收入水平和均衡程度、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等方面各有不同,不同区域分享改革成果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别,必须以包容的增长思想统筹全国发展。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区经济增长对民生民富的包容度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目前京沪等经济发达地区对民生民富的包容水平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整体来看,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对民生的包容状况具有较强的正向关系。
刘晗任保平
关键词:经济发展包容性增长
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被引量:18
2011年
本文在建立经济增长质量测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东部地区近年来的经济增长质量。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不断上升,且增长趋势与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方面指数趋势相近,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成为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同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不合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任保平王蓉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
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被引量:2
2008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使制度正确",节约农村发展中的交易成本。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设计社会激励结构,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激励和治理机制,激励新农村建设中各经济主体调整发展机制和战略,从激励、能力、组织和制度上解决先进或适用生产要素、社会保障向农业或农村转移。以激励、能力、组织和制度的相互作用分析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任保平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分工理论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分工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共同问题之一。比较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对研究经济增长和加快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任保平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分工理论
结构偏差、转化机制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被引量:7
2009年
考察新中国建立以来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变迁历史,分析经济结构中存在的偏差,我们认为,我国的产业结构有优化趋势,但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反差愈发严重,需求结构也呈现投资需求比重不断增加的偏差。这些结构偏差的形成,一方面与建国以来片面的工业化建设思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结构偏差在短期内虽然不会对经济增长速度构成影响,但最终会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纠正结构偏差,提高国民经济素质,要求转化机制,消除制度性约束,放开要素流动的限制,提高人力资本,发展科学技术,鼓励自主创新,调节收入分配。
邵晓任保平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国民经济素质经济增长质量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及其战略转型被引量:7
2008年
经过30年的经济改革与经济转型,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从起飞阶段进入到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工业化进入由中期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过渡时期,整体经济发展进入到了双重转型期,结构调整成为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题,消费的增长效应逐步增强,资源环境构成了对经济发展的强约束,经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依据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面临的转型问题,必须确立与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新发展战略,形成与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以自主创新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新途径,通过体制的综合创新建立与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新发展环境。
任保平卫玲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0
2010年
中国改革30年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绩效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每一轮改革都能够带来提高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水平效应。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贡献明显,规模效率则几乎没有影响。在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因素中,国有经济比重增加和对外贸易的增加会产生负向影响,而第三产业比重和科研支出比重增加则会带来正向效应。因此,要提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绩效,关键在于提高市场化程度,调整贸易结构、产业结构,增加科研支出。
马强文任保平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包络分析
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描述、界定与理论解释
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已经进行了30年,在经济转型的推动下,连续30 年的高速增长,被世界称为"中国奇迹",解释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的奥秘成为国内外经济学界研究的共同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关于"中国奇迹"不同观点评价...
任保平刘丽
关键词:经济改革经济转型经济增长增长奇迹
文献传递
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分析——以陕北为例
2008年
结合陕北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矛盾,分析西部资源富集区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特殊性,认为由于不合理的税收制度,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组织网络体系以及基础薄弱和发展能力不足,"国富"与"民穷"成为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主要的矛盾,进而从制度、组织和能力角度提出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安树军任保平
关键词: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