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Z427)

作品数:75 被引量:817H指数:16
相关作者:陶芳标邢超万宇辉屠春雨姚应水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25篇哲学宗教
  • 12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主题

  • 34篇青少年
  • 32篇少年
  • 23篇健康
  • 21篇亚健康
  • 14篇抑郁
  • 14篇中学生
  • 10篇焦虑
  • 9篇亚健康状态
  • 8篇大学生
  • 8篇精神卫生
  • 7篇自杀
  • 6篇儿童
  • 5篇影响因素
  • 5篇自我
  • 5篇问卷
  • 5篇问卷调查
  • 5篇高职
  • 5篇保健
  • 5篇保健服务
  • 4篇心理健康

机构

  • 4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2篇皖南医学院
  • 10篇蚌埠医学院
  • 9篇浙江省绍兴市...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淮南职业技术...
  • 5篇绍兴文理学院
  • 5篇绍兴市妇幼保...
  • 3篇安徽中医药高...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安徽科技学院
  • 3篇绍兴市疾病预...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郑州大学
  • 2篇太原市中小学...
  • 2篇盐城市妇幼保...
  • 2篇安徽省马鞍山...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作者

  • 38篇陶芳标
  • 14篇邢超
  • 12篇屠春雨
  • 12篇姚应水
  • 12篇万宇辉
  • 11篇姚荣英
  • 10篇陈燕
  • 9篇郝加虎
  • 8篇方益荣
  • 8篇齐秀玉
  • 7篇韩慧
  • 7篇王宏
  • 7篇李明
  • 7篇贺连平
  • 7篇胡传来
  • 6篇倪仕钢
  • 6篇黄朝辉
  • 6篇苏普玉
  • 6篇庄颖
  • 6篇金岳龙

传媒

  • 33篇中国学校卫生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卫生研究
  • 5篇皖南医学院学...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卫生事业...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19篇2010
  • 13篇2009
  • 10篇2008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库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健康危险行为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库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关系特点。方法采用集体匿名自填问卷方法对重庆库区1574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库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总平均得分为(1.73±0.56)分,心理问题(总均分≥2分)的总检出率为24.9%。女生心理问题检出率(28.2%)高于男生(22.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362,P<0.05);高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32.4%)高于初中生(18.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1,P<0.01)。有心理问题组的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均高于无心理问题组。不健康饮食、7d内无大强度运动、饮酒、故意伤害行为、自杀意念、有网络成瘾倾向是心理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心理健康问题与健康危险行为有一定的聚集性,许多健康危险行为是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学生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纠正与干预应同时重视其心理干预。
李金王宏许红李雷雷
关键词:心理健康健康危险行为中学生三峡库区
某市中学生自杀意念与生活满意度的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中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安徽省芜湖6所中学约4 572名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5.3%,女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显著高于男生(P=0.000);高中生报告率高于初中生(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消极应对方式、家庭满意度得分低、学校满意度得分低和生活环境满意度得分低是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某市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应针对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减少自杀的发生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常微微姚应水陈燕金岳龙袁慧
关键词:中学生自杀意念生活满意度
安徽省青少年留守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描述安徽省青少年的留守状况,探索不同类型青少年留守率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皖南、皖北城乡普通中学7所,获得样本3 421人,其中留守青少年682人。自行设计流行病学调查表对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留守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安徽省10~18岁青少年的留守率为19.94%。不同类型青少年留守率的比较发现,皖南高于皖北(20.62%vs 16.98%,χ2=4.331,P<0.05),农村高于城镇(26.51%vs 13.66%,χ2=88.484,P<0.01),高中高于初中(25.86%vs 11.95%,χ2=99.926,P<0.01),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24.74%vs15.55%,χ2=45.177,P<0.01),但男生与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2,P>0.05)。结论:安徽省青少年留守率存在地区、年级等差异,应加强对农村、高中、非独生子女青少年留守问题的关注。
康耀文陈燕金岳龙龚伟志郑丽安洲姚应水陶芳标
关键词:留守青少年
青少年亚健康早期发现与干预:学校卫生服务新领域被引量:11
2009年
陶芳标
关键词:亚健康干预性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全国常模研制被引量:92
2009年
目的描述全国青少年身心亚健康症状的分布特征,制定全国常模。方法在全国9个省市的9个城市选取城乡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共22 325名学生,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进行评定,计算青少年学生在身心亚健康及其躯体、心理亚健康2个领域,以及躯体活力不足、生理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情绪问题、品行问题、社会适应困难6个维度的亚健康症状数的P85,P90和P95。结果男、女生躯体、心理及总体亚健康症状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躯体、心理及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表现为高中较高,初中、大学较低,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乡学生躯体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少年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及其6个维度的P90的症状数高中最高,初中次之,大学最低。结论可以用P90作为不同年级青少年学生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状态以及不同维度亚健康状态的划界值,作为我国青少年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判定标准。
陶芳标邢超袁长江苏静段佳丽窦路明麦锦城武丽杰余毅震王宏屠春雨姚荣英万宇辉齐秀玉胡传来郝加虎
关键词:亚健康问卷调查青少年
蚌埠地区中学生亚健康症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中学生的亚健康状况,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亚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方法抽取蚌埠地区6所中学的2910名中学生,男生1535名,女生1375名,年龄(14.91±2.00)岁,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中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环境因素和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结果中学生亚身心健康症状报告率为64.0%。躯体亚健康症状报告率为13.6%,其中三个维度躯体活力不足、生理功能低下和抵抗力下降人数比例分别为53.0%、68.7%和55.0%。心理亚健康症状报告率为55.4%,其中三个维度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人数比例分别为78.4%、51.1%和85.6%。不同年级中学生亚健康症状报告率不同,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升高(P<0.05),男生亚健康症状报告率为65.7%,高于女生的62.0%(P<0.05);对亚健康症状报告率有影响的家庭环境因素包括父亲的健康状况、母亲的健康状况和主要陪伴人。结论中学生亚健康症状报告率较高,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升高;父母亲健康程度低和主要陪伴人不是父母为中学生亚健康症状的危险因素。
姚荣英陶芳标庄颖韩慧周纯先
关键词:中学生亚健康家庭因素
蚌埠市大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了解蚌埠市大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蚌埠市2所大学和7所中学共7315名大中学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其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分析影响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9.9%,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农村、低年级、父母身体状况欠佳、父母期望值低及自评体型偏胖者更倾向于报告有抑郁情绪,独生子女,父母在外打工,性格外向、脾气温和者抑郁发生的危险性较低。结论蚌埠市大中学生抑郁现状较为严重。应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通过家庭、学校、社会3个环节相互配合,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汤建军韩慧李红影袁长江陶芳标
关键词:抑郁精神卫生统计学
高职院校学生焦虑的现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焦虑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焦虑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对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院大一、大二学生共3 809名;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研究对象的焦虑状况。结果高职院校学生焦虑的总检查率为17.3%,其中男、女生焦虑的检出率分别为19.7%、16.1%。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性格、不同脾气高职生焦虑检出率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所在地高职生焦虑检出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院校学生焦虑检出率较高,其在性别、年级、性格、脾气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要加强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以减少焦虑的发生。
宋秀丽倪仕钢贺连平任小花唐慧丁伶灵郭道遐姚应水
关键词:焦虑高职院校大学生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被引量:28
2011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探讨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方便抽取3所大学在校学生6176名(男生3285名,女生2891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亚健康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0.2%;躯体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1.7%,其中三个维度躯体活力不足、生理功能低下和抵抗力下降状态的报告率分别为21.7%、13.9%和15.0%;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10.5%,其中3个维度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的报告率分别为14.7%、22.6%和7.3%;睡眠时间短、缺乏运动、吃早餐频率低、偏食、吸烟和饮酒频率高行为均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报告率较高;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及时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蒋德勤姚荣英袁长江胡兰
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健康危险行为
青少年亚健康对自杀心理行为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评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对自杀心理行为的预测作用,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群研究,使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定全国8座城市的17 622名在校生(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大一、大二)的亚健康状况,随访3个月后在校生自杀心理行为的发生情况,共收回有效问卷16 171份。结果在校生3个月内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5.1%,2.3%和1.4%;女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基线调查中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症状数的增加,3个月内在校生自杀心理行为的检出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对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早期筛查亚健康状况,对青少年自杀心理行为的防制具有重要意义。
万宇辉陶芳标胡传来袁长江齐秀玉邢超
关键词:亚健康自杀青少年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