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9-S07)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姚运法洪建基赖正锋曾日秋林碧珍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红麻
  • 3篇栽培
  • 2篇选育
  • 2篇圆果种黄麻
  • 2篇转运系数
  • 2篇黄麻
  • 2篇红麻品种
  • 1篇性状
  • 1篇优化栽培
  • 1篇栽培方式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栽培新技术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饲用
  • 1篇饲用价值
  • 1篇铅吸收
  • 1篇鲜草
  • 1篇鲜草产量
  • 1篇纤维品质

机构

  • 7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作者

  • 8篇洪建基
  • 8篇姚运法
  • 4篇曾日秋
  • 4篇赖正锋
  • 2篇林碧珍
  • 1篇林荔辉
  • 1篇祁建民
  • 1篇张树河
  • 1篇杨炎兴
  • 1篇林培青
  • 1篇李和平
  • 1篇方平平

传媒

  • 3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福建热作科技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红麻皮籽兼收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2014年
为解决红麻皮籽兼收的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红麻不同种植时期、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收获时期、不同红麻品种等处理的研究。试验表明,红麻的种植时间为5~7月、红麻的种植密度为10.5~13.5万株/hm2、红麻籽收获时间为12月中下旬、红麻果柄最下一粒朔果下10~15cm位置收割,可皮籽兼收,麻籽产量达1755~2940 kg,麻皮产量达4350~5670 kg。
曾日秋洪建基姚运法
关键词:红麻栽培新技术
不同栽培方式对饲用苎麻鲜草产量与饲用价值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评价不同栽培方式对饲用苎麻鲜草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闽饲苎1号等饲用苎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并分析饲用苎麻刈割高度对其茎、叶饲用价值影响。[结果]试验最优处理组合为饲用苎麻品种闽饲苎1号、尿素量300 kg/hm^2、刈割高度90 cm,鲜草产量最高(137.85 t/hm2);70 cm刈割处理饲用价值最高(141.52%)。[结论]在追求饲用苎麻(闽饲苎1号)鲜草产量时,90 cm时刈割比较合适;在追求饲用苎麻相对饲用价值时,70 cm时刈割最为适宜。
姚运法曾日秋练冬梅赖正锋洪建基
关键词:正交试验鲜草产量
饲用苎麻新品种闽饲苎1号的选育被引量:6
2017年
以高产、再生能力强、耐旱、适应性广等的苎麻资源——平和苎麻为亲本,采用钴60γ射线获得的饲用苎麻新品系,经过实生苗种植、优异突变体筛选,初步筛选出平优异株系平和苎麻-2,再经过品种比较试验,最终育成一个产量高、抗逆性好、粗蛋白含量高、宿根性强新品种——平和苎麻-2,2012年正式命名为饲用苎麻闽饲苎1号。在2年5点区试试验中平均年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达138.8t·hm^(-2)和28.0t·hm^(-2),比对照中饲苎1号分别增产32.15%和37.08%,均达极显著水平;闽饲苎1号生产性试验年平均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为140.7t·hm^(-2)和24.7t·hm^(-2),分别比对照中饲苎1号增产18.9%和17.32%,均达极显著水平。
姚运法曾日秋练冬梅赖正锋张树河李和平洪建基
圆果种黄麻新品种‘闽黄1号’的选育被引量:2
2014年
优质高产抗病圆果黄麻新品种‘闽黄1号’是以圆果种黄麻‘孟引1号’为材料,采用Co60 2.5万伦琴γ射线辐射诱变,以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病为目标,经7年9代系谱选择育成。2011-2012年参加全国黄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纤维产量3 131.25kg·hm-2,比对照‘黄麻179’(CK1)增产7.45%,比对照‘宽叶长果’(CK2)增产8.08%,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参加全国黄麻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纤维产量2 964.75kg·hm-2,比对照‘宽叶长果’(CK2)增产7.36%,且纤维品质优良,是一个优质高产抗病的黄麻新品种。
洪建基方平平曾日秋祁建民姚运法林荔辉林培青
关键词:纤维品质选育栽培技术
耐镉黄、红麻品种筛选试验被引量:4
2018年
镉(1.2 mg/kg)处理,研究不同黄、红麻品种生物产量、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结果表明镉处理对不同黄、红麻品种生物产量有明显影响,初步筛选出5个镉耐受黄、红麻品种。镉累积部位从大到小关系为:茎大于根大于嫩茎叶;红麻富集Cd的富集能力显著高于黄麻,转运系数受品种因素影响较大。筛选适宜在镉污染种植黄/红麻品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姚运法赖正锋林碧珍练冬梅洪建基
关键词:转运系数
红麻品种在闽南地区的适应性试验被引量:1
2011年
2009~2010年在福建闽南地区对8个红麻品种进行了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平均原麻产量均比对照福红951增产,且主要经济性状优良,均适合于福建闽南麻区种植。
洪建基曾日秋姚运法
关键词:红麻经济性状
PEG胁迫处理对圆果种黄麻萌发期抗旱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15%和25%聚乙二醇(PEG6000)处理模拟自然干旱胁迫条件,对60个圆果种黄麻品种进行萌发期抗旱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黄麻品种对PEG干旱胁迫表现差异显著,其中根长、芽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抗旱系数随着PEG浓度的提高而显著降低。对黄麻抗旱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将60个品种划分成A、B、C、D和E共5大类群,C类群和D类群的品种抗旱性较强,E类群品种的抗旱性差,A类群和B类群品种的抗旱性差异较大;其中抗旱品种占16.7%,不抗旱品种占40%,相对抗旱品种占43.3%。PEG胁迫处理可以作为黄麻抗旱性资源筛选的重要手段。
姚运法洪建基曾日秋杨炎兴
关键词:黄麻萌发期抗旱性PEG胁迫
黄/红麻资源对重金属铅吸收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通过低浓度铅(300mg·kg-1)处理对不同黄/红麻品种生物产量、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铅处理对不同黄/红麻品种生物产量有明显影响,初步筛选出4个铅耐受黄/红麻品种。黄/红麻不同部位铅累积:根部>茎部>嫩茎叶;铅吸收量:根部>嫩茎叶>茎部。黄/红麻不同品种铅富集系数:红麻闽红964>光钝感红麻,黄麻闽黄1号>黄麻179>埃及黄麻>闽黄麻1号;铅转运系数:闽黄1号和光钝感红麻转运系数分别达到0.76和0.82。
姚运法林碧珍练冬梅赖正锋洪建基
关键词:转运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