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1XZX03)
- 作品数:20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徐春根更多>>
- 相关机构:嘉应学院广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试析庄子“寓诸庸常”智慧
- 2023年
- 庄子“寓诸庸常”思想并不是叫人浑浑噩噩、过一种不思进取的彻底“躺平”的混世生活。恰恰相反,庄子此一思想异常积极睿智进取,其除了内蕴着劝导世人不应避世、不应媚俗、不应凝滞于外物而应与世推移、与时俱化、虚己以游世等丰富内容之外,庄子其实或直接或间接地还是在告诫或提醒人们:(1)平凡中蕴涵着伟大,这是站在宇宙大道角度看问题必然得出的结论;(2)那些总想高人一等、总想骑在他人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士,实际上是对他者存在的唯一性、存在的价值或人格的蔑视或戕害;(3)幸福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嗜欲太多或意欲拥有太多外在的名利资源,反而易于让人堕入苦海,使得明明不错的生活失去光泽、缺乏意义。
- 徐春根何燕
- 关键词:庄子
- 论庄子视野中理想“干部”形象及其当代启示被引量:1
- 2013年
- 庄子心目中的理想型"干部"的最高境界是"内圣外王"。由于这样的理想型"干部""所仰唯大道"、崇尚人格的提升、见贤思齐而淡于对政治地位或个人私利的追逐,因此,无论是任职或去职,其总能够表现出宠辱不惊的淡定、超然的心态。庄子心目中的理想型"干部",特别是"内圣外王"型"干部",可能在现实社会中永远是一种"在路上"的未完成状态,但其重要意义之一在于,能够让人们看到现实中的真实干部存在着的问题、差距和努力方向所在。庄子构思的理想型"干部",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一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清正廉明的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 徐春根
- 关键词:庄子宠辱不惊内圣外王
- 《中论》空观之当代价值启迪
- 2018年
- 龙树菩萨《中论》其所内蕴的"缘起自性空"、"无自性故空"、"八不缘起"等思想可给世人诸多启迪:如果人们沉溺于世间的相对价值,则易于导致人格扭曲,唯有超越相对,步入不住相、与道合一的无对境界,人们才有可能得大自在;世人不应自我膨胀,让自己成为一艘"空船",成为"无人",人生的方舟才能乘风破浪,生命才能开出稀有的花;人们只有摒弃二元对峙思维,不落空有二边,躬行中道,站在大道角度观照世间万有,人的行为才有可能变得柔和,才会不渴求不平凡,继而才有可能成为生活中的明白人。
- 徐春根
- 关键词:缘起中道
- 试解庄周髑髅梦被引量:4
- 2012年
- 庄子髑髅梦,乍读起来让人觉得不可理喻,但仔细思考,却可以让人品味出"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对于现实的诅咒、愤恨与抗议,以及人们对于无君臣,没有剥削,没有压迫,逍遥自在,人人平等的理想世界的向往,乃至内蕴着庄子所揭明的"死生存亡一体"、"人生天地间,死而不亡"的生死智慧。庄子所揭明的生死智慧,对于当代的人们安顿生命乃至灵魂,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 徐春根
- 关键词:庄子生死观
- 庄子思想与禅修智慧被引量:3
- 2013年
- 从庄子"吾丧我"、空船、"乘道德而浮游"、生死观等四方面的思想出发,分别与禅宗关于断除我法二执、"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以及如何看待辞世问题等进行比较,二者存在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蕴涵着摒弃自我中心主义、主张他人为尊、抑制自我膨胀情绪、淡化对虚名实利与异性的迷恋、"乘道德而浮游"、所仰唯真理、坦然地面对死亡等丰富内容。
- 徐春根
- 关键词:庄子禅修我执法执空船
- 论庄子“至仁”思想
- 2016年
- 庄子对于儒家主张的孝悌仁义贞廉之类的品格并不一概排斥,也不会简单视之为人生的拖累。不过,庄子也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提倡的诸如孝悌仁义贞廉等品性,虽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毕竟是"失道而后德",毕竟是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庄子认为,人的最为理想的品格是"至仁",而"至仁"人格总是唯道是从,与道融为一体,所以,至仁者心常平等而不会有任何偏私,即便利泽施于万世,也是"天下莫知"。显然,庄子所推崇的"至仁"品格包含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大慈、大悲的博爱情怀,而这种博爱情怀,即使是在当今社会,也异常稀有,无疑值得人们进一步深刻反思。
- 徐春根
- 关键词:庄子
- 试析庄子视野中的“俗人”形象
- 2020年
- 庄子发现,世俗之人(俗人)喜欢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或喜好,而厌恶别人与自己的观点或喜好不同。问题在于,如果拥有巨大权力的君侯或高级官员亦无条件地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那么,严重者极有可能导致身死国衰。庄子认识到,世俗之人为了一己私欲或迫于外在压力,自觉或不自觉地悖逆大道,扭曲人性,最终沦落为物欲与强力的奴隶或牺牲品。庄子还揭明,世俗之人因为没有参透生死,即便其技艺精湛,一旦身临险境,也难免受到恐惧或痛苦的折磨。庄子指出世俗之人种种缺憾或致命弱点,其主要或根本用意在于劝导世人应尽量摆脱世俗习气的熏染或束缚,努力成为超越低级趣味的、对大道或人间正道有着虔诚而坚定信念或信仰的"至人"或"真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体会到生活的至乐、人生之至真至善、天地之大美。
- 徐春根
- 关键词:庄子流俗正道
- 论孔子“铁骨铮铮”的品格
- 2019年
- 孔子续创了源自邃古及夏商周(西周)三代的仁学思想,且使之更为深邃和系统化了,孔子拥有“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视不义之富贵为浮云、虽天下淆乱大道不行而仍然能够不坠青云之志等“铁骨铮铮”的坚毅人格品质.孔子认为具备刚强、坚毅的品质本身即近于仁德或曰仁人,这显然是把人的刚毅品格直接定义为人之为人的重要内容或重要构成要素.孔子“铁骨铮铮”的坚毅人格操守流传至今,有其特殊的启迪价值.
- 徐春根
- 关键词:孔子品格信仰
- 论庄子有用与无用之辩及其超越被引量:1
- 2013年
- 有感于"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与历史上贤臣功成而被杀、急流勇退得身安的经验教训,庄子郑重指明有用而被用作工具之患,深刻地提出无用之大用的话题。然而,庄子也认识到,身处一个毫无正义可言的无道社会,即便保持无用状态或者处于有用与无用之间,也难免患累。庄子指出,人们只有超越有用与无用之争,从有用与无用的算计中超脱出来,"乘物以游心"、"虚己以游世",遵循自然大道而自由遨游于天地之间,人们才有可能真正摆脱患累的困扰。在急功近利、普遍过于讲究实用的今天,庄子关于超越有用与无用之争、"乘道德而浮游"的思想,仍然具有某种纠偏、矫正的现实意义。
- 徐春根
- 关键词:庄子无用之用
- 论庄子“无常”理念
- 2016年
- 在佛法看来,观诸行无常,能让世人破执、对现实生厌离心而出世间,终得悦心解脱。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也具有类似的看法。不过,与佛法有所不同的是,庄子洞悉世间万有皆是无常,但并不提倡人们遁世、出世,而主张"陆沉"于世,指出如果人们意欲彻底化解痛苦,那么,其必由之路乃是顺道而行,高扬以审美的心胸对待生活、观照人生、憧憬未来,役使或驾驭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或驾驭,让人之所为与天道协和一致,惟有如此,才能真正享受到人生的"至乐"、逍遥于天地之间。
- 徐春根
- 关键词:庄子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