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基金(SLDRCE08-A-04)

作品数:7 被引量:80H指数:4
相关作者:陈以一王伟吴旗周锋赵宪忠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滞回
  • 4篇滞回性能
  • 2篇加载
  • 2篇加载试验
  • 2篇钢管
  • 2篇高强
  • 2篇高强度钢材
  • 1篇大应变
  • 1篇弹性刚度
  • 1篇端板
  • 1篇循环加载
  • 1篇循环加载试验
  • 1篇圆钢管
  • 1篇圆钢管相贯节...
  • 1篇滞回模型
  • 1篇中节点
  • 1篇受力
  • 1篇受力性能
  • 1篇受弯
  • 1篇受压

机构

  • 7篇同济大学

作者

  • 7篇陈以一
  • 2篇周锋
  • 2篇吴旗
  • 2篇王伟
  • 1篇童乐为
  • 1篇张梁
  • 1篇赵宪忠
  • 1篇潘春宇
  • 1篇王伟
  • 1篇石运东
  • 1篇孟宪德
  • 1篇孙伟

传媒

  • 3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工程力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强度钢材在±10%大应变下的循环加载试验被引量:8
2014年
为实现高强度结构钢材拉压大应变循环加载试验,避免受压失稳,采用了标距与直径比为1.13的特小标距试件。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标距范围内,钢材屈服后应力、应变仍是均匀的。标准尺寸试件与特小标距试件的单调拉伸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为去除大应变范围内试件面积变化影响而采用真实应力-真实应变表达钢材力学行为是必要和有效的。针对屈服强度达到510MPa的国产高强度结构钢材,采用了循环拉伸、等幅升幅、等幅降幅和等幅交替4种不同的循环加载制度,使最大循环应变幅达到了±10%。试验获得了大应变范围内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及滞回特性,结果显示,大应变范围内循环加载时钢材的应力强化将有显著趋缓现象,与常用的双折线模型有显著不同。
吴旗陈以一周锋
关键词:高强度钢材大应变循环加载试验滞回性能
X形圆钢管相贯节点平面外受弯滞回模型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X形圆钢管相贯节点的平面外受弯滞回模型进行研究。针对影响节点性能的主要几何参数,建立206个已校验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分析,通过多元回归技术得出基于Menegotto-Pinto方程的节点平面外弯矩-转角曲线方程,以及平面外受弯滞回模型,经比较,与数值分析结果吻合较好。通过一个单层网格结构算例,验证了滞回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孟宪德陈以一王伟
关键词:圆钢管相贯节点滞回模型平面外受弯
有限应变条件下滞回模式对Q460高强度结构钢的适用性被引量:4
2013年
对不同强度等级结构钢材进行了滞回性能试验研究,设置了等幅升幅、等幅交替和拉伸循环等不同加载路径以研究钢材在地震随机作用下的行为特性。考察了钢板板厚、屈服强度以及加载路径等参数对钢材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限应变条件下,同种牌号不同板厚钢材的滞回性能差异很小,实际屈服强度接近的不同牌号钢材的滞回性能十分接近,不同加载路径下的滞回环有差异但幅度不大,结构钢材具有非完全Masing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利用钢材循环加载骨架曲线确定不同应变幅值范围内Ramberg-Osgood方程相关参数的方法,进而建立了滞回环参数随应变幅变化的结构钢材滞回模型,此模型能反映屈服强度以及加载路径等的影响。与Q460钢材滞回试验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滞回模型的适用性。
孙伟陈以一
关键词:高强度结构钢滞回性能
高强度钢材焊接H形构件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对高强度Q460钢材应用于高层和大跨度建筑的结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首先对3根焊接H形柱进行试验,试验结果与国家规范设计值的对比表明,将Q460钢焊接H形柱划分为c类截面验算绕弱轴的整体稳定性是偏于安全的,但是划分为b类截面的安全性还需要补充数据并进行可靠度方面的分析。同时还对4根焊接H形构件进行拟静力反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强度Q460钢构件在轴压和反复弯曲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延性和一定的耗能能力。
周锋陈以一童乐为吴旗潘春宇
关键词:轴心受压试验反复加载试验高强度钢材滞回性能
无加劲方钢管柱-H形钢梁节点弹性刚度的级数解答被引量:1
2012年
按照欧洲规范EU3(EN1993-1-8)的计算方法,平面无加劲方钢管柱与H形钢梁直接焊接节点一般情况下是半刚性的,其半刚性主要是由于柱壁平面外变形引起的。为准确计算包含这种节点的结构的位移、构件内力,需要确定节点弹性刚度。日本规范《钢构造接合部设计指针》根据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拟合出了该刚度的计算公式,但在力学概念上存在缺陷,且当梁与柱材料屈服强度取不同值时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该文从经典弹性板壳理论出发,依据数值分析建立的梁翼缘截面应力分布模型,推导出与柱壁变形相关的刚度的级数解答,其结果与试验数据、有限元数值结果能较好吻合。
张梁陈以一
关键词:弹性刚度
门式刚架边柱端板横放节点滞回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对6个门式刚架边柱节点试件进行了反复荷载试验。试验中试件出现3种破坏变形模式。以子构件为基础分析了试件的变形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节点域屈曲过程中形成的拉力场保证了节点域局部屈曲破坏的抗震能力。如侧重于门式刚架抵抗罕遇地震作用,则剪切屈曲模式优于构件的局部屈曲破坏模式,节点域剪切屈曲过程中的耗能能力可以加以利用。文中所采用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构件和节点局部屈曲的承载力和对应的破坏模式。
石运东陈以一
关键词:门式刚架局部屈曲滞回性能
钢结构体系中节点耗能能力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被引量:47
2010年
钢结构节点的耗能能力是节点性能的一种表现,对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综述了钢结构连接节点耗能机制的研究现状,以及对高强度螺栓连接的端板式柱梁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节点耗能能力可由不同部件提供;不同部件耗能能力的发挥和发挥程度,与相关的变形模式以及不同破坏模式的出现顺序直接相关。指出了在一些承重功能与耗能功能集于同一构件的结构体系中,充分利用节点耗能能力有助于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提出必须对不同类型的结构深入研究其节点的耗能机制、节点耗能与构件耗能的关系,以及相关的设计原则和构造措施。
陈以一王伟赵宪忠
关键词:钢结构抗震性能耗能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