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2010050)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韩渊怀孙朝霞郭彬李贵全侯思宇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转录
  • 2篇转录因子
  • 2篇基因
  • 2篇谷子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愈伤组织形成
  • 1篇早衰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物胁迫
  • 1篇突变
  • 1篇突变体
  • 1篇拟南芥
  • 1篇转录调控
  • 1篇吸水
  • 1篇吸水率
  • 1篇胁迫
  • 1篇离心
  • 1篇沥水
  • 1篇绿叶

机构

  • 5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韩渊怀
  • 1篇陈钊
  • 1篇李萍
  • 1篇杨致荣
  • 1篇王玉国
  • 1篇马芳芳
  • 1篇王兴春
  • 1篇张义茹
  • 1篇樊娟
  • 1篇侯思宇
  • 1篇李贵全
  • 1篇郭彬
  • 1篇孙朝霞
  • 1篇李红英
  • 1篇何苗苗
  • 1篇侯蕊
  • 1篇陆洁

传媒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谷子早衰突变体T828的生理特性与遗传分析
谷子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喜高温、耐旱、稳产、营养价值高,是我国北方的主要杂粮作物。同时谷子和其近缘野生种青狗尾草为二倍体植物、具备自花受粉、基因组小(约为515Mb)以及C4光合途经等特征,正发展成为禾本科尤其是C4植物...
陕建国
关键词:谷子早衰
文献传递
谷子淡绿叶突变体pgl1的遗传分析与突变基因克隆
光合作用是决定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叶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光合作用效率。本研究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ylsulfonate,EMS)诱变谷子豫谷1号品种,得到淡绿叶突变体pgl1,该突变体整...
李雯
关键词:谷子突变体
文献传递
谷子米粒吸水率离心沥水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连续称重法测定种子或米粒的吸水率,一般采用滤纸吸除种子或米粒表面游离水。谷子米粒由于颗粒小,采用滤纸法容易粘米并损坏米粒,测定速度慢,效率低。本研究采用离心方法,将离心管底部打孔,设置不同转速梯度离心3min。以晋谷21为材料,设定米粒饱和吸水、不饱和吸水实验。研究确定了谷子米粒吸水率离心沥水测定方法的最佳方案为300rpm离心3min。
张义茹段黎杰陆洁侯蕊马芳芳李萍李红英
关键词:米粒吸水率
大豆两个C2H2型转录因子基因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干旱气候已严重影响需水作物大豆的产量,而植物中C2H2型转录因子在应答非生物逆境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充分挖掘优异抗旱大豆种质的基因资源及功能研究,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抗旱大豆种质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从大豆叶片中克隆到2个基因,分别命名为GmZAT9-like和GmZAT5-like。序列特征分析表明二者都属于C2H2型转录因子,均包含典型双锌指结构域和EAR保守基序,且氨基酸同源性低于其他物种同源基因。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2个基因分别与拟南芥AtZAT9和ATZAT5基因划分为一类。基于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到2个基因分别在叶片和根部组织特异性表达。通过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PCR分析大豆幼苗在PEG、SA、ABA、NaCl和4℃胁迫处理条件下2个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PEG和SA胁迫条件下,叶片中GmZAT9-like基因表达在处理后期有升高趋势,而根部GmZAT5-like基因在处理早期受到诱导表达;ABA胁迫条件下,2个基因均在处理初期呈现表达升高趋势而后下降;盐和冷胁迫条件下,叶片中GmZAT9-like基因表达受到抑制,而根部GmZAT5-like基因表达在冷胁迫处理初期呈现升高趋势。因此推测这两个基因与大豆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
侯思宇孙朝霞郭彬王玉国李贵全韩渊怀
关键词:非生物胁迫转录因子基因表达分析
利用RNA-Seq技术鉴定拟南芥不定芽再生相关的转录因子被引量:2
2015年
转录调控是不定芽再生过程的主要调控方式之一,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为此,利用基于Illumina Hi Seq?2000测序平台的RNA-Seq技术分析了不定芽再生缺陷突变体be1-3和野生型WS在愈伤形成和不定芽再生过程以及野生型WS从脱分化向再分化转变过程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编码基因。结果表明:与野生型WS相比,be1-3在脱分化过程差异表达的TF编码基因有155个,其中表达量上调的97个,表达量下调的58个;在再分化过程差异表达的TF编码基因有68个,其中表达量上调的40个,表达量下调的28个;而在野生型WS从脱分化向再分化转变的过程,总共检测到231个差异表达的TF编码基因,包括160个表达量上调的基因和71个表达量下调的基因。其中,MYB-related(v-myb禽成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家族的不定芽相关转录因子基因ART1在be1-3突变体脱分化阶段的表达量提高了3 217倍,是表达量上调最大的TF编码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过量表达导致愈伤形成和不定芽再生缺陷,并抑制了幼苗特别是主根的生长发育,表明该基因是愈伤形成和不定芽再生过程的一个负调控因子。本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不定芽再生转录调控机制的认识,而且为今后不定芽再生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候选基因信息。
王兴春陈钊樊娟何苗苗韩渊怀杨致荣
关键词:不定芽再生愈伤组织形成RNA-SEQ转录因子转录调控拟南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