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784)

作品数:10 被引量:80H指数:5
相关作者:严静李莉虞意华龚仕金戴海文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心肌
  • 3篇血管
  • 3篇脓毒
  • 3篇脓毒症
  • 2篇凋亡
  • 2篇多糖
  • 2篇心肌细胞
  • 2篇心肌细胞凋亡
  • 2篇心脏
  • 2篇休克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炎症
  • 2篇脓毒症大鼠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内皮
  • 2篇微血管内皮细...
  • 2篇细胞凋亡
  • 2篇内皮

机构

  • 8篇浙江医院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市红十字...
  • 1篇嘉兴市第一医...

作者

  • 8篇严静
  • 7篇李莉
  • 3篇戴海文
  • 3篇龚仕金
  • 3篇虞意华
  • 2篇王倩倩
  • 2篇周蓉芳
  • 1篇蔡国龙
  • 1篇陈进
  • 1篇陈志明
  • 1篇陈昌勤
  • 1篇许强宏
  • 1篇戴仲
  • 1篇周小洋
  • 1篇程燕

传媒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Chines...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华重症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芪多糖对脓毒症大鼠心脏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脓毒症大鼠心脏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黄芪多糖(Astraglaus polysaccharide,APS)实验组,脓毒症组与APS实验组按照动物模型建立到处死动物的时间不同设为2、4、6、12、24h共5个时间点亚组。对照组大鼠予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作为空白对照,脓毒症组大鼠予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5mg/kg制作脓毒症模型,APS实验组予注射用APS(200mg/kg·d)干预处理7d后制作脓毒症模型。分别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心脏病理损害,心室导管法检测大鼠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免疫组化检测心室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的表达。[结果]脓毒症组大鼠心脏病理损害严重,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较对照组下降(P<0.05),TNF-α、IL-1β、IL-6先升高后降低,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5)。APS实验组大鼠一般情况改善,心脏损害减轻,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较脓毒症组改善(P<0.05);TNF-α、IL-1β、IL-6先升高后降低,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5),较脓毒症组减弱(P<0.05)。[结论]APS能够改善脓毒症大鼠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抑制脓毒症大鼠心室肌TNF-α、IL-1β、IL-6的表达,减轻脓毒症大鼠心脏损害。
程燕陈志明李莉严静
关键词:脓毒症黄芪多糖心脏功能心脏病理IL-1ΒIL-6
脂多糖诱导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的分子机制研究
2015年
在脓毒症患者中有近50%存在心功能异常[1].研究证实[2-3],心肌组织失控性炎症反应是导致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关键环节.炎症反应对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是由于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引起[4].黏附连接主要由血管内皮钙黏着蛋白构成,可调节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脂多糖能激活多种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最主要的是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Src).Rho是GTP酶超家族中一员,Rac1主要通过介导骨架蛋白重构来调控血管通透性.因此,炎症状态下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变化与Src、Rac1、血管内皮钙黏着蛋白三者活性的改变密不可分.本研究旨在探讨脂多糖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通透性增加的分子机制.
王倩倩李莉周蓉芳龚仕金虞意华戴海文严静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脂多糖诱导大鼠心肌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整合素家族对脓毒症血管屏障功能的影响
2014年
脓毒症(Sepsis )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的综合征,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是重症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中血管屏障功能下降,大量炎症介质进入周围组织,导致的炎症瀑布反应是脓毒症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脓毒症引起血管内皮屏障通透性增加的最主要病因是G-菌释放的内毒素(LPS )。近年研究发现,整合素不仅是一类重要的细胞粘附分子,同时也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受体分子,形成“细胞外基质-整合素-细胞骨架”这一整体,在血管屏障功能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整合素家族成员通过介导血管内皮细胞内外双向信息传递,调整细胞骨架结构,调节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基因表达,从而调节脓毒症时的血管屏障功能。但是,不同整合素家族成员的作用并不尽相同。本文就整合素家族对脓毒症时血管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倩倩李莉严静
关键词:整合素脓毒症炎症
白蛋白用于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脓毒症是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脓毒性休克。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血流异常分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并且患者可能常常合并发热、呕吐或腹泻等并发症,加剧有效血容量不足。因此,早期积极液体复苏是脓毒症性休克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1]。白蛋白作为一种天然胶体,具有诸多生物学功能:如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结合和转运、抗炎抗氧化、维持酸碱平衡等。理论上白蛋白复苏液不仅有良好的扩容作用,而且有益于减轻脓毒症诱导的炎症反应,促进组织细胞损伤的修复,甚至改善预后。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临床研究证据,白蛋白用于脓毒症液体复苏的实际价值仍存在疑问。本文将近年来白蛋白在脓毒症液体复苏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戴仲李莉严静
关键词:白蛋白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浆胶体渗透压病理生理改变组织细胞损伤
改良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及鉴定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建立一种分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方法 雄性SD大鼠2只,快速取出心脏,去除左室外约1/4层,充分剪碎剩余组织,Ⅱ型胶原酶和胰酶先后消化20~30 min,过滤并离心收集细胞,加入培养液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结果 原代细胞基本于接种后1~2 h已大部分贴壁,24 h细胞充分伸展,并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增殖迅速,培养3 d时,可见细胞汇合度达80%~90%,细胞长至融合后呈典型的"铺路石"或"鹅卵石"征.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表明在分离培养的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有特定Ⅷ因子及CD31表达,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证明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小管形成的能力.原代周期3~4 d,传代周期2~3 d,P2代细胞纯度达95%以上.传至P4代仍未见细胞形态及分裂增殖活性下降.结论 本方法培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简单有效,重复性好,且获得细胞数量多、纯度高,有利于实验人员掌握.
周蓉芳李莉严静
关键词: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
左心室-动脉耦联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左心室-动脉耦联(VAC)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56例,根据入本研究时(即诊断感染性休克时)床旁超声心动图评估VAC的情况分为左心室-动脉失耦联组(失耦联组,44例)和左心室-动脉耦联组(耦联组,1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乳酸水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指数、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浆肌钙蛋白Ⅰ(cTN Ⅰ),及诊断后24 h内的液体总量、每小时尿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记录28 d生存率,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失耦联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42.43±4.76)%比(53.17±3.01)%;P<0.01]、心指数-(2.36±0.68)L·min-1·m-2比(2.93 ±0.45)L·min-1·m-2;P<0.01]低于耦联组,NT-proBNP、cTN Ⅰ(lg NT-proBNP为3.93 ±0.53比3.40 ±0.63,P<0.05;lg cTN Ⅰ为-0.16 ±0.68比-1.03 ±0.69,P<0.001)高于耦联组.失耦联组24 h液体量[(3 806.3 ±831.4)ml比(3 142.0 ±770.0)ml;P=0.016]、乳酸水平[(5.61±2.68) mmol/L比(3.93±1.59) mmol/L;P=0.043]、去甲肾上腺素剂量[(0.630 ±0.300)μg·kg-1·min-1比(0.292±0.234)μg·kg-1·min-1;P=0.001]高于耦联组,ScvO2水平[(60.75±2.91)%比(64.42 ±2.19)%;P <0.001]、尿量[(0.518±0.358)ml· kg-1· h-1比(0.926±0.678) ml· kg-·h-1;P=0.007]低于耦联组.与耦联组比,失耦联组患者的28 d生存率更低[43.2% (19/44)比9/12;P=0.049].Ea/Ees比值与LVEF、ScvO2呈负相关(r=-0.686,P< 0.001;r=-0.411,P=0.002),与乳酸水平未见明显相关(r=0.170,P=0.21),与NT-proBNP、cTNⅠ呈正相关(r=0.294,P=0.028;r=0.363,P=0.00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Ees比值(OR=11.187,95% CI2.489 ~50.285,P=0.002)、乳酸水平(OR=1.727,95% CI 1.164 ~2.563,P=0.007)、Ig cTNⅠ(OR=0.247,95% CI 0.
周小洋李莉龚仕金虞意华戴海文严静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组织灌注预后
Role of mitochondrial damage during cardiac apoptosis in septic rats被引量:19
2013年
LI LiHU Bang-chuanCHEN Chang-qinGONG Shi-jinYU Yi-huaDAI Hai-wenYAN Jing
关键词:心肌细胞凋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WESTERN印迹法
重症患者的心功能障碍:病理生理与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重症患者常常发生心功能障碍,其病理生理的改变涉及多种机制,包括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神经、内分泌因素的作用,炎症反应,心肌损伤和重构。除了心脏本身病变引起心功能异常外,心外器官如肺、肾、脑、胃肠道等发生功能障碍时亦可引起心功能障碍。对于心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强心外器官的功能支持。
严静汪月奔
关键词:心功能障碍病理生理
Association of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activity in circulating mononuclear cells with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2014年
Li LiHu BangchuanGong ShijinYu YihuaDai HaiwenYan Jing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心肌功能聚合酶
线粒体损伤在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23
2012年
【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损伤在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1)阴性对照组18只,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2)脓毒症组,按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射后6、12、24h分为3个亚组,各18只。取心脏组织,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免疫印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的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色法检测线粒体还原型谷胱甘肽(GPx)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OxyBlot TMas蛋白氧化检测试剂盒观察线粒体蛋白氧化。结果脓毒症大鼠心肌有炎症细胞浸润,细胞水肿及空泡形成,并且在24h最明显;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核蛋白NF-κBp65活化均显著增加(P〈0.05)。脓毒症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明显,至24h病变最严重,线粒体膜破碎,线粒体嵴消失,大量空泡形成。脓毒症大鼠心肌线粒体抗氧化酶SOD和GPx活性显著下降(均P〈0.05),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和蛋白氧化均显著增加(均P〈0.05),并呈时间依赖性。结论线粒体损伤在脓毒症心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抗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活性氧产生过多和聚集有关。
李莉严静陈昌勤龚仕金戴海文虞意华蔡国龙陈进许强宏
关键词:脓毒症心肌损伤细胞凋亡线粒体核转录因子-Κ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