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2132)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朱丽岩刘光兴周志祥向阳开马艳兵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比例及非比例路径下16Mn钢的应力控制循环加载实验被引量:1
- 2010年
- 应用MTS809系列电液(elec-hydrolic)伺服实验机及Teststar控制系统,对16Mn进行了应力控制的单轴及多轴非比例循环实验。研究了应力幅值大小及其历史对单轴及多轴棘轮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应力幅值的增加,棘轮应变增加,并逐步趋于稳定;同时,先前较大的应力幅值历史遏止了后继较小应力幅值下的棘轮效应。
- 向阳开郑怡周志祥李书芳
- 关键词:棘轮效应
- 桥梁结构用钢16Mn棘轮效应的塑性流动特性分析
- 2010年
- 结合桥梁结构中用钢16Mn钢在应力控制下的棘轮效应实验,针对塑性模量H、背应力率偏量与塑性流动方向之间夹角θ等开展了塑性流动特征分析,指出了单轴和多轴棘轮效应的不同影响机制,即单轴棘轮效应的产生和演化决定于相对平均应力对称的正、反向加载点处的塑性模量的变化,塑性模量在正向加载和反向加载时分别遵循着不同演化规律;而多轴棘轮效应的产生和演化是H和θ共同作用的结果,棘轮效应的先前较大加载历史效应是先前较大加载历史对背应力率偏量与塑性流动方向之间夹角θ的影响结果。
- 向阳开马艳兵郑怡周志祥
- 关键词:循环加载棘轮效应
- 日本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生物化学性质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从日本(Charybdis japonica)血淋巴中分离纯化出了酚氧化酶,并以L-二羟苯丙氨酸(L-DOPA)作为特异性底物对其生化性质和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酚氧化酶和酚氧化酶原的分子质量分别为64.5 ku和69.5 ku。以L-DOPA为底物对酚氧化酶纯品进行研究发现,其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40℃。对底物L-DOPA和儿茶酚的米氏常数Km值分别为3.41和7.97 mmol/L。该酶对亚硫酸钠、苯硫脲极为敏感,对硫脲、苯甲酸非常敏感,表明该酶很可能是一种儿茶酚酶型的酶。此外,EDTA,DETC,Zn2+,Mg2+和Cu2+均能显著抑制该酶活性,且10 mmol/L Cu2+能有效地回复该酶被DETC所抑制的酶活性,表明该酶确为一种Cu-金属酶。
- 杨玲玲樊廷俊丛日山汤志宏孙文杰刘光兴孟祥红朱丽岩
- 关键词:酚氧化酶金属酶
- 海洋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对无脊椎动物的影响被引量:6
- 2004年
- 海洋环境中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即"内分泌干扰物",EDCs)主要来源于陆源污染和海上排污。它们包含多种类型,其作用机理复杂,表现出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笔者着重介绍了EDCs对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棘皮动物以及多毛类环节动物等几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生殖以及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及研究进展,揭示了其危害的严重性以及在该领域中所存在的巨大的研究空间,同时还探讨了海洋环境中EDCs研究的发展趋势。
- 朱丽岩齐亚超刘光兴
- 关键词:海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无脊椎动物
- 双曲面本构中单轴棘轮描述的塑性模量研究
- 2010年
- 开展了两种材料在不同应力水平和不同应力幅值下的单轴棘轮效应实验,进行了实验结果的塑性流动特性分析;揭示了单轴应力循环下的棘轮效应特征和塑性模量在正、反向加载时所遵循的不同演化规律,分析并指出了现有双曲面本构模型无法正常描述棘轮效应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新的塑性模量演化公式,并开展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结果比较发现,两者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塑性模量演化公式的合理性。
- 向阳开马艳兵郑怡周志祥
- 关键词:棘轮效应塑性模量
- 久效磷对单环刺螠体内几种酶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运用冰冻切片技术和酶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长期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久效磷(0,50,100,150ng/L)下的单环刺螠(Urechisunicinctus)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变化。实验表明,AChE在单环刺螠的体壁上呈现出较强的酶活性,活性位点处为红棕色的颗粒沉淀、并随久效磷胁迫浓度的提高显色越来越深;消化道切片上基本上没有AChE的活性。CCO在单环刺螠的体壁及肠道上都呈现出较强的酶活性,活性位点显示为棕色;肠道上,不同质量浓度组由低到高其CCO活性位点依次增多、显色也依次加深。低质量浓度久效磷(<150ng/L)胁迫对单环刺螠体内的AKP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 邱旭春朱丽岩刘光兴
- 关键词:久效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