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314-006)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6
相关作者:梁文艳于建汪丽阮铃铃梁志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藻毒素
  • 5篇MCLR
  • 3篇微囊藻
  • 3篇钢渣
  • 2篇电氧化
  • 2篇氧化法
  • 2篇有机物
  • 2篇藻类
  • 2篇藻细胞
  • 2篇杀藻
  • 2篇微囊藻毒素
  • 2篇细胞
  • 2篇磷酸盐
  • 2篇活性炭
  • 2篇腐殖酸
  • 2篇
  • 1篇单细胞
  • 1篇单细胞凝胶
  • 1篇单细胞凝胶电...
  • 1篇电催化

机构

  • 1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作者

  • 12篇梁文艳
  • 5篇汪丽
  • 5篇于建
  • 5篇阮铃铃
  • 5篇许佳
  • 5篇梁志霞
  • 4篇隋丽丽
  • 2篇邹元龙
  • 1篇高康乐
  • 1篇曹敬灿
  • 1篇陈莉
  • 1篇冯晶
  • 1篇王海东
  • 1篇刘峰
  • 1篇王珂
  • 1篇王金丽
  • 1篇冯壮壮
  • 1篇曹金灿
  • 1篇吴立德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5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铜绿微囊藻藻毒素提取液对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研究了实验室培养的铜绿微囊藻藻毒素MCLR粗提液、初步提取液和纯MCLR样品对小鼠淋巴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正己烷萃取粗提液后,其中的色素和脂类物质被大量去除。当粗提液MCLR浓度大于66.2μg·L^(-1)时,能够诱发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初步提纯液的MCLR浓度达到125μg·L^(-1)以上,才会诱发DNA损伤,与粗提液相比,初步提纯液的tail DNA%和OTM值有所降低,但幅度不大。纯MCLR样品诱导的DNA损伤远小于粗提液,浓度为494μg·L^(-1)时的tail DNA%和OTM值与75.9μg·L^(-1)粗提液相近,在MCLR纯化过程中大量被去除的具有紫外吸收的物质是导致损伤差异的主要来源。
隋丽丽梁文艳陈莉阮铃铃许佳梁志霞
关键词:藻毒素MCLR单细胞凝胶电泳遗传毒性
光电催化氧化法降解藻毒素MCLR被引量:7
2012年
使用DSA阳极,对光电催化氧化降解藻毒素MCLR的效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的TiO2在光催化氧化降解MCLR的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光催化作用。在光降解、电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和光电催化氧化4个过程中,光电催化氧化对MCLR和TOC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100%和13%,并且光电催化氧化的去除率大于光催化氧化和电催化氧化之和,表明后两者的耦合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协同作用。辐照光源和电流密度存在最佳匹配条件,分别为UVC辐照、电流密度10 mA/cm2和UVA辐照、电流密度1.0 mA/cm2,此条件下光电协同作用最显著。在光电催化氧化过程中,随极板间距增大而出现的去除率下降取决于电催化过程,而不是光催化过程;光电催化氧化MCLR的去除率随其初始浓度增加而减小。
梁志霞梁文艳汪丽于建许佳
关键词:MCLRDSA电极光电催化氧化
UV和UV/H_2O_2对藻毒素MCLR降解及脱毒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对UV和UV/H2O2降解藻毒素MCLR的效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发光菌急性毒性和蚕豆根尖微核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降解过程中的溶液毒性状况。结果表明,UV和UV/H2O2均能较好降解去除MCLR,去除率可达到100%。初始的H2O2浓度和MCLR浓度对MCLR的降解存在明显影响。在UV和UV/H2O2降解MCLR溶液的过程中,会产生具有一定急性毒性的物质,导致发光菌相对发光度下降,但这些物质能继续被氧化为毒性较小的物质,使溶液最终相对发光度维持在80%左右。MCLR具有较明显的遗传毒性,降解过程中,溶液微核率随MCLR浓度减小而降低,当MCLR浓度未检出时,溶液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梁志霞梁文艳许佳
关键词:MCLRUVUV/H2O2毒性脱毒
电氧化杀藻过程中藻细胞活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由Ti/RuO2棒为阳极、不锈钢管为阴极组成电氧化管式反应装置,采用TTC-脱氢酶活性和中性红染色的活性测定方法,研究了电氧化杀藻中藻活性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8mA/cm2下处理30min后,以藻细胞密度计的杀藻率仅为45%,而此时TTC-脱氢酶活性下降了94%,中性红染色率为100%,藻细胞已无法再生长,已全部失活,表明活性指标比细胞密度更能准确反映杀藻处理效果.电解液种类对杀藻存在明显影响,常用电解液Na2SO4和NaNO3的杀藻效果相近,Na2SO4浓度对杀藻效果影响不大.但当电解液中含有0.1mmol/LNaCl时,杀藻效果明显提高,5min后的脱氢酶下降了87%,中性红染色率达到82%.藻样初始浓度对杀藻效果影响较大,细胞密度增大,杀藻效果急剧下降,以天然水为电解液,细胞密度达到水华时的4.4×107个/L,只需处理1min可将藻细胞全部灭活.
梁文艳王珂阮铃铃隋丽丽
关键词:电氧化细胞活性灭活
混合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混合型(火山岩和陶瓷环)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混合型填料挂膜情况,不同HRT、DO和进水COD浓度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型填料挂膜效果好,15 d后反应器达到稳定状态,对COD的去除率达到75%以上;在水温为20~32℃,HRT为12 h,DO为5~6 mg/L的条件下,对COD、氨氮、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5.8%、71.8%、45.9%和35.7%;当进水COD浓度为100~400 mg/L时,各个指标的去除率随着COD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可见进水COD浓度会对污水净化效果产生影响。
隋丽丽梁文艳吴立德冯晶刘峰
关键词: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
腐殖酸对粉末活性炭吸附微囊藻毒素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在测定粉末活性炭(PAC)比表面性质和对微囊藻毒素(MCLR)吸附动力学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腐殖酸(HA)浓度、天然有机物(NOM)浓度和溶液pH值,研究HA对PAC吸附MCLR的影响及在NOM影响吸附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PAC吸附MCLR的有效孔径容积约占16.7%,对MCLR的吸附在24h后可达平衡。当溶液中含有10.0mg/LHA时,PAC对MCLR的理论单层饱和吸附量qm从64.06μg/g降低至48.16μg/g。溶液中HA和NOM浓度为5mg/L时,平衡吸附量qe从38.47μg/g降至28.14μg/g和33.78μg/g,天然水体中,与其它结构的有机物相比,HA很可能是削弱PAC吸附MCLR能力的主要因素,且随HA和NOM浓度增大,qe降低较缓慢。当pH≥9时,HA对PAC吸附MCLR的影响开始逐渐减小。
阮铃铃梁文艳梁志霞隋丽丽许佳
关键词:MCLR粉末活性炭腐殖酸
钢渣粉末吸附去除废水中磷的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选用平均粒径为0.060mm的钢渣粉末作为除磷吸附剂,分析了其组成和结构,研究了溶液pH和温度对钢渣粉末吸附效果的影响,结合吸附动力学过程和吸附等温模型及钢渣粉末组成成分变化探讨其吸附除磷的机理。结果表明:钢渣粉末吸附除磷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钢渣对磷的等温吸附过程,理论饱和吸附量为94.61mg/g。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量远大于钢渣颗粒,且受pH和温度影响较大。随着溶液pH的增大,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当pH=5时,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量最大。温度升高,有利于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傅里叶红外分析(FITR)结果表明,钢渣粉末中CaO、Fe2O3和SiO2在吸附除磷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于建高康乐汪丽王海东邹元龙梁文艳
关键词:
改性钢渣颗粒吸附去除废水中磷的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酸、碱、盐、水及煅烧等对钢渣颗粒进行改性,研究改性方法、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钢渣吸附除磷的影响,并通过表面特征分析、吸附动力学试验和吸附等温试验研究优选改性钢渣和未改性钢渣吸附除磷的特征。结果表明,粒径为0.9~2mm的钢渣经过3mol/L NaOH浸泡24h和800℃煅烧1h改性后对磷的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可达13.39mg/g,比未改性钢渣提高了60.75%。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分析可知,钢渣经碱改性后表面变粗糙,吸附孔径变小,比表面积和孔容变大。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未改性钢渣对磷的吸附过程,碱改性钢渣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则符合Elovich模型。未改性和碱改性钢渣对磷的吸附过程均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
于建梁文艳汪丽冯壮壮曹敬灿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改性磷酸盐
天然有机物对颗粒活性炭吸附微囊藻毒素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改变水体中天然有机物(NOM)、腐殖酸(HA)浓度以及pH,测定了不同条件下颗粒活性炭(GAC)吸附微囊藻毒素MCLR的容量变化,研究了NOM对GAC吸附MCLR的影响。结果表明,GAC吸附MCLR的过程中,低浓度溶液中的吸附速率要高于高浓度溶液,且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GAC吸附MCLR的过程;当溶液中含17.6 mg/LNOM或10.0 mg/L HA时,GAC对MCLR的最大吸附容量从17.06μg/g分别降低至13.68、12.89μg/g;GAC对MCLR的平衡吸附容量(qe)随NOM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但当溶液中NOM超过一定值时,NOM浓度再升高对GAC吸附MCLR的影响程度变化不大,NOM从10.0 mg/L升高至17.6 mg/L时,qe仅降低了0.31μg/g;在中性或偏碱性水体中,HA对GAC吸附MCLR的干扰相对于酸性水体中更小,通过改变溶液pH来改变HA的带电性,对GAC吸附MCLR的影响总体较小。
阮铃铃梁文艳许佳梁志霞王金丽
关键词:MCLR颗粒活性炭天然有机物腐殖酸
儿茶酚抑制藻细胞活性过程中IOM的三维荧光特性被引量:2
2012年
以天然水体中藻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儿茶酚对藻类的抑制效应,并采用三维荧光法分析了抑藻过程中胞内有机物的释放及降解情况。水样A和水样B分别采自某护城河和一景观水体。结果显示,儿茶酚能够有效抑制实际水体中藻细胞活性,当儿茶酚终浓度为10 mg/L培养6 d后,水样A和水样B的抑藻率分别达90%和94%,且抑藻率随着投加浓度的增加、培养时间的延长相应增加。在投加儿茶酚后,水样类蛋白荧光峰强度显著增加,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峰强均有所降低,细胞释放的类蛋白物质发生降解。当投加儿茶酚浓度低于1 mg/L时,藻细胞活性受轻度抑制,会释放类富里酸物质,当儿茶酚投加浓度高于5 mg/L,藻细胞活性受到强烈抑制,不会释放类富里酸物质。投加儿茶酚会增大水样COD浓度,但对水样TN浓度没有影响。
汪丽梁文艳阮铃铃曹金灿于建
关键词:儿茶酚藻类三维荧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