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6KJ084A)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李燕刘宁陈凤琴朱绍峰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冶金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陶瓷
  • 4篇金属
  • 4篇金属陶瓷
  • 2篇显微结构
  • 2篇力学性能
  • 2篇TI
  • 2篇力学性
  • 1篇制备与力学性...
  • 1篇碳含量
  • 1篇陶瓷材料
  • 1篇热震
  • 1篇热震性
  • 1篇热震性能
  • 1篇细晶
  • 1篇细晶粒
  • 1篇显微组织
  • 1篇金属陶瓷材料
  • 1篇晶粒
  • 1篇抗热震
  • 1篇抗热震性

机构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安徽建筑工业...

作者

  • 4篇李燕
  • 3篇刘宁
  • 1篇朱绍峰
  • 1篇陈凤琴

传媒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材料工程
  • 1篇热处理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NTs-Ti(C,N)-WC-Co金属陶瓷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碳纳米管表面镀Co,采用粉末冶金法真空烧结制备了不同碳纳米管含量的Ti(C,N)-Co金属陶瓷。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碳纳米管对Ti(C,N)-Co金属陶瓷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陶瓷的组织中具有黑芯-灰壳结构和白芯-灰壳结构,Ti(C,N)-Co金属陶瓷的断裂韧性和硬度随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先增高后降低。金属陶瓷的断裂韧性在碳纳米管含量为0.5wt%时达到最大,比未加碳纳米管的试样断裂韧性提高了113%;金属陶瓷的硬度在碳纳米管含量为1.0wt%时达到最大,比未加碳纳米管的试样硬度提高了44%。
李燕刘宁
关键词:TI(C,N)基金属陶瓷力学性能
碳含量对(Ti,W)(C,N)-Co金属陶瓷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纳米TiN、亚微米TiC等陶瓷粉体原材料,以金属Co作为粘结剂,制备了Ti(C,N)-Co金属陶瓷材料,研究了不同碳含量的掺加对金属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陶瓷的组织中有黑芯-灰壳结构和白芯-灰壳结构,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金属陶瓷的组织中白芯的陶瓷相稍有增多,硬质陶瓷相颗粒粒径有所长大;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和硬度有相似的趋势,高碳含量可以得到较高的断裂韧性。
李燕刘宁
关键词:显微组织
钼含量对Ti(C,N)-Co金属陶瓷抗热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真空烧结工艺,以纳米TiN、亚微米TiC等陶瓷粉体作原材料,以金属钴作粘结剂,并添加不同含量钼,制备了Ti(C,N)-Co金属陶瓷。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Ti(C,N)-Co金属陶瓷的组织,测量了力学性能,采用压痕-急冷法研究了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震温度的升高和热循环次数的增加,金属陶瓷中的裂纹增长;钼含量较低的Ti(C,N)-Co金属陶瓷抗热震性能较好。
李燕朱绍峰陈凤琴
关键词:抗热震性能
细晶粒TiCN-Co金属陶瓷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被引量:10
2008年
采用纳米TiN、亚微米TiC和Mo等原材料,以金属Co作为粘结剂,利用真空烧结技术制备了细晶粒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研究了所得金属陶瓷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显示:金属陶瓷的组织中有黑芯-灰壳结构和白芯-灰壳结构;Mo的加入使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细化,当Mo的加入量为15%时,硬质相颗粒粒径小于1μm;15%的Mo加入量所得的细晶粒金属陶瓷与未加入Mo的金属陶瓷比较,其抗弯强度增加,硬度变化不明显,密度和断裂韧性降低。
李燕刘宁
关键词:细晶粒力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