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2-005)

作品数:9 被引量:134H指数:6
相关作者:宋立荣刘贵华李林汤俊万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常熟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SFC—云南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滇池
  • 5篇微囊藻
  • 2篇藻毒素
  • 2篇生态恢复
  • 2篇微囊藻毒素
  • 2篇沉水
  • 2篇沉水植物
  • 1篇底泥
  • 1篇滇池外海
  • 1篇顶芽
  • 1篇性状
  • 1篇休眠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化
  • 1篇营养限制
  • 1篇植物
  • 1篇生境
  • 1篇生境特征
  • 1篇生态分区
  • 1篇生态环境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常熟理工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云南省环境科...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昆明市环境科...

作者

  • 5篇宋立荣
  • 3篇万能
  • 3篇刘贵华
  • 3篇李林
  • 3篇汤俊
  • 2篇鲁静
  • 2篇谢志才
  • 1篇田广宇
  • 1篇李根保
  • 1篇张君倩
  • 1篇肖邦定
  • 1篇郑凌凌
  • 1篇周虹霞
  • 1篇甘南琴
  • 1篇胡帆
  • 1篇陈晓国
  • 1篇闪锟
  • 1篇陈静
  • 1篇陈博
  • 1篇王智

传媒

  • 3篇湖泊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导刊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池外海沉水植物生态环境调查与分布特点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设立8个调查区对滇池外海湖滨水生植物现状和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环境改变对自然湖滨带水生植物演替变化的影响。
宋任彬韩亚平潘珉何锋郭艳英
关键词:沉水植物生境特征滇池
固定化降解菌去除原水中微囊藻毒素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海藻酸钠对一株微囊藻毒素(MC)降解菌进行固定,研究了固定化细菌对原水中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固定化细菌可在4d内将初始浓度为4.1mg/L的MCLR降解到检测限以下。温度对固定化细菌的活性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固定化细菌对MCLR的降解速率逐渐增大。固定化细菌降解MCLR的速率不受初始pH值和添加外源有机碳、硝氮和磷的影响。因此,固定化细菌能快速降解MCLR,且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有效处理原水中的MCLR。
陈晓国陈博胡帆杨力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固定化细菌生物降解
滇池生态系统退化成因、格局特征与分区分步恢复策略被引量:48
2014年
选取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份:浮游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的历史演变和现在分布状况数据,结合水质变化情况,揭示了滇池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在外因上,污染物持续输入以及围湖造田、直立堤岸和水量交换缓慢等外力干扰加剧系统组分失衡是直接原因;在内因上,由于滇池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等原因,蓝藻生物量对营养盐增加的响应远高于其他湖泊(太湖、巢湖),草型向藻型湖泊的转换进程更快;与太湖和东湖的生态系统比较,高原湖泊滇池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如物种的同域分化、窄生态位,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差、自我修复能力弱.通过对滇池生态格局特征、湖岸带结构的分析,将滇池划分为5个生态区:草海重污染区、藻类聚集区、沉水植被残存区、近岸带受损区和水生植被受损区,并提出"五区三步,南北并进,重点突破,治理与修复相结合"的滇池生态系统分区分步治理的新策略和"南部优先恢复;北部控藻治污;西部自然保护;东部外围突破"的总体方案.
李根保李林潘珉谢志才李宗逊肖邦定刘贵华陈静宋立荣
关键词:滇池生态分区
滇池北部湖湾不同底泥性状对微囊藻复苏影响的模拟被引量:4
2009年
滇池北部福保湾主要承接上游昆明市的生活污水及周边工业污水,其污染程度极为严重.本研究在福保湖湾内设置4个采样点,分别采集了不同区域的沉积物,首次模拟研究了微囊藻(Microcystis)在不同沉积物环境中复苏能力差异,结果表明微囊藻在模拟实验中的复苏能力表现出对不同底质的不同适应性,入口湖区的沉积物对微囊藻的复苏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藻类复苏后达到的最大生物量(以叶绿素a计)分别为东岸对照区的4.7%,西岸对照区的6.6%及吹填区的11.9%,其中微囊藻生物量也远低于其它各样点,占东岸对照、吹填区及西岸对照的比例分别为5.2%、10.3%和19.4%.以上研究暗示了河口处沉积物不适合微囊藻的复苏.福保湾藻类水华的种源贡献应该主要依靠外源性输入,即湖流场和风向所导致的藻类水平迁移贡献远远大于底泥复苏至水体的垂直迁移.
万能汤俊李林郑凌凌宋立荣
关键词:滇池微囊藻复苏率
洱海流域44种湿地植物的氮磷含量特征被引量:40
2011年
研究湿地植物中的氮和磷含量既能帮助了解其所处生境的营养状况,又能为湿地生态恢复提供指导。测定了洱海流域44种湿地植物干生物量中的氮、磷含量。结果表明洱海湿地植物中总氮和总磷平均含量为15.7 mg/g和3.3 mg/g,变化范围为6.4-34.3 mg/g和1.4-6.5 mg/g,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氮磷比范围为2.2-9.5,显示该地区磷过剩,氮是限制因子;不同功能群植物间的氮和磷含量有显著差异,总氮含量以沉水植物最高而挺水和漂浮/浮叶植物最低,而总磷含量则为湿生植物最高而沉水植物最低;植物的地上部分分别占有整株72%的生物量、82%的氮含量和75%的磷含量,表明收割湿地植物的地上部分可以高效去除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氮和磷。
鲁静周虹霞田广宇刘贵华
关键词:总氮总磷营养限制生态恢复洱海流域
基于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滇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生态热力学参数系统能(Ex)和能结构指数(Exst)近些年被广泛用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生态结构动力学模型构建。本研究选取重度富营养化藻型湖泊滇池,基于浮游生物组成结构和最新研究的权重因子值计算Ex和Exst值。结果表明:...
闪锟李林吴艳龙李根保肖邦定宋立荣
关键词:生态指标生态健康浮游生物滇池
文献传递
微囊藻毒素在滇池螺蛳各组织中的积累及动态分布被引量:6
2011年
螺蛳是我国的一种特有腹足类,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高原湖泊中,是重要的经济螺类。为了探讨微囊藻毒素(MC)在螺蛳各组织中的分布及季节动态规律,于2008年1月及5~10月间按月采集滇池螺蛳样品,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了肝脏、消化道、性腺及肌肉中MC含量。结果表明,MC在螺蛳的肝胰腺、消化道、性腺及肌肉中MC的含量均值分别为3.38±1.90、2.72±1.63、1.23±0.97和0.35±0.43μg/g DW;统计分析表明肝胰腺和消化道中MC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两者显著高于性腺,性腺显著高于肌肉。MC在各组织中含量最高月份出现在7月,含量最低月份出现在5月。相关性分析表明,性腺和肌肉组织中MC含量与周围环境水体中总MC含量之间显著正相关。按照WHO推荐的人体每日可允许摄入量TDI(≤0.04μg/kg人体重)标准进行推算发现,食用螺蛳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
张君倩谢志才王智宋立荣李林甘南琴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螺蛳生物积累滇池
低光低温联合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复苏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低温低光联合作用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 905,以下称905)生长与光合活性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测定了铜绿微囊藻细胞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及组成比例,同时使用植物效率分析仪(Water-PAM)测定了905细胞的光合活性,并通过回复培养验证了其光合作用回复的能力.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培养条件,低温低光对M.aeruginosa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9℃各处理组中,M.aeruginosa基本无法生长,因此可推测905细胞生长的温度阈值应高于9℃.在12℃各处理组中,光强为影响905细胞生长的主要因子,12℃、100 lx能促进其初期的生长,据此推测这一条件可能为微囊藻复苏的起始条件.15℃、100 lx处理组中,藻生长最快,生物量(以叶绿素a计)最大值为0.88 mg/L左右,分别为其他处理组的2~17倍;并且在15℃各处理组中,905细胞在"微光"(100 lx)处理组中叶绿素含量,电子传递速率及最大光量子产量均高于"低光"(500 lx)处理组,显示出相对于"低光"条件,铜绿微囊藻对"微光"的适应性更强.而回复培养的数据显示,9℃和12℃处理组样品在5 d内能迅速恢复其生长与光合活性,并最终与15℃处理组样品同样,荧光量子产量最终保持在0.55~0.6左右,并能稳定生长.研究结果对揭示铜绿微囊藻对湖泊底泥中越冬环境条件的耐受阈值及复苏的起始条件有重要意义.
汤俊宋立荣孙松松魏海慧万能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阈值
微囊藻休眠体复苏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0年
围绕我国淡水水体中最常见水华优势种-微囊藻(Microcystis)其休眠体复苏机制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及评述。涵盖了微囊藻休眠体越冬过程中细胞形态及结构变化和光合活性及生理代谢变化;介绍了微囊藻休眠体在复苏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并指出了今后新方法、新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热点及方向。
万能汤俊宋立荣
关键词:微囊藻休眠水华
顶芽、节数和埋藏深度对六种沉水植物断枝再生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了顶芽、节数和埋藏深度对穗花狐尾藻、黑藻、篦齿眼子菜、菹草、金鱼藻和轮藻等6种沉水植物断枝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顶芽显著抑制了菹草的断枝再生能力,但是对其它5种植物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节数增加,断枝萌生再生枝和根的能力显著增强,总体上,5节以上的断枝具有明显更强的再生能力;穗花狐尾藻和6节以下的黑藻在埋藏条件下没有再生能力,其它物种在1 cm和2 cm埋藏条件下仍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6种沉水植物的断枝再生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同一物种的枝和不定根的再生能力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金鱼藻和轮藻具有最强的萌生再生枝的能力,然而两者在实验期间不能形成不定根.
王海宾鲁静刘贵华
关键词: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恢复沉水植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