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ZH232)

作品数:20 被引量:157H指数:8
相关作者:曾菊新罗静柳士双朱媛媛蒋子龙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城市
  • 4篇城乡
  • 3篇农村
  • 3篇文化
  • 3篇城乡文化
  • 2篇都市
  • 2篇新农村
  • 2篇新农村建设
  • 2篇整合度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区
  • 1篇电子信息
  • 1篇电子信息产业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动力机制研究
  • 1篇都市区
  • 1篇都市圈
  • 1篇信息产业
  • 1篇宜居
  • 1篇宜居性

机构

  • 18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东莞理工学院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樱美林大学

作者

  • 10篇曾菊新
  • 5篇罗静
  • 3篇朱媛媛
  • 3篇柳士双
  • 2篇安然
  • 2篇朱丽霞
  • 2篇蒋子龙
  • 1篇伍学进
  • 1篇石龙
  • 1篇韩勇
  • 1篇唐丽平
  • 1篇程绍文
  • 1篇冯娟
  • 1篇李伯华
  • 1篇张舟
  • 1篇朱爱琴
  • 1篇李艳
  • 1篇王涛
  • 1篇顾丽娟
  • 1篇张敏

传媒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学习与实践
  • 2篇经济地理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改革与战略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农村经济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70-2000年美国非农产业的空间演变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从空间自相关的角度用Moran’s I统计分析了美国各县1970—2000年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的空间变化情况,结果验证了距离美国大都市区中心城市20Km和70km的区域范围内,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分布呈明显的差异,距离中心城市的远近会影响到产业的集中分布;在全国范围内,产业的扩散表现出区域尺度上的扩散。
朱丽霞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业I空间自相关
武汉都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空间结构与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城乡文化整合已经成为政界与学界的研究热点.该文围绕武汉都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空间结构,遵循科学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从自然基础、城镇联系、文化设施等有形联系与社会联系、文化联系、信息联系、空间联系等无形联系多方面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6个主成分对武汉都市圈48个县域单元的城乡文化整合度进行量化测算,据之将其分为4个等级.阐述了武汉都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空间分布整体上呈以武汉市为圆心,随距离的递增向周边地区递减的格局,其中沿"京-广"铁路与"长江经济带"分布的县级单元的城乡文化整合度强于同等距离的其他区域.论证了新时期城乡文化整合的空间结构受城乡关联强度、社会行为方式、区域经济分异和空间信息联系等要素的影响.
朱媛媛曾菊新朱爱琴
关键词:城乡关联空间结构武汉都市圈
试论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被引量:12
2007年
结合城市化的新观念,提出了中国城市化发展新理论模式——中国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建立在区域综合协调发展基础之上,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乡之间各种经济活动主体构成一个有序化的关联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获得一种特有的网络组织功能效应。同时,还在此理论基础上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自的现实条件,分别对其实施城乡网络化发展进行了初步构想。
冯娟曾菊新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互动城乡网络化
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空间测度与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文化整合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城乡文化整合已经成为学界与政界的关注焦点。围绕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空间测度,遵循科学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从城乡文化资源整合、城乡文化要素整合、城乡文化产业整合与城乡文化发展整合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48个县域单元的城乡文化整合度进行测算,据之将其分为4个等级。阐述了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空间分异整体上呈以武汉市为圆心,随距离的递增向周边地区递减的网络化格局,其中沿"京-广"铁路与"长江经济带"分布的县级单元的城乡文化整合度强于同等距离的其他区域。论证了城乡文化资源差异是城乡文化空间结构分异的根本,城乡文化系统改善是城乡文化整合度提升的关键,城乡文化产业协调是促进城乡文化整合的基础,城乡文化科学发展是城乡文化整合的最终目标。
朱媛媛曾菊新韩勇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
城市环境供给的游憩者满意度及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基于游客与居民差异的分析被引量:29
2014年
在城市游憩中,到访游客和居民共享城市环境,形成了对城市环境供给的满意度评价。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武汉旅游市场调查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比较了内外部游客对环境供给因素满意度及其对重游意愿的影响。提出了游憩者体验城市环境供给的三个维度,即基础型、吸引型和增益型环境供给;并揭示了两个规律性现象:即到访游客对大部分环境供给的满意度高于居民的满意度;到访游客和居民的重游意愿均受到基础型环境供给因子满意度的影响。基于此,城市主管部门应更重视基础型环境供给的规划、建设与完善。
李艳曾菊新程绍文
关键词:游憩者满意度重游意愿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际竞合空间格局分析——基于城市竞争力与空间相互作用的视角被引量:24
2014年
基于城市竞争力与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视阈,借助SPSS主成分分析法和ArcGIS空间插值手段,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际竞争―整合分析的基本框架,揭示城市群内城际竞合空间格局特征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际竞争格局总体呈"核心―边缘"结构特征,3个子城市群内部竞争格局分异显著;多竞争要素的交互耦合、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行政和地理分割、交通等是城际竞争格局形成的主要动力机制。2)城际整合格局整体表现出"群(圈)内>群(圈)际"的空间分布态势,沿主要交通轴线形成"吸管效应",城际竞争与整合格局呈现"整体吻合、局部偏离"特征;城际整合格局是距离衰减规律和增长极辐射效应等因素主导形成的产物。3)在城际竞合分析的基础上,从规划融合、交通一体化、产业分工等多方面提出了竞合发展政策建议。
王涛曾菊新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
基于空间稀缺性的中国乡村空间优化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文章以空间稀缺性为研究前提,分别从乡村居民、乡村企业、乡村组织等三个视角,建立乡村空间的市场供需模型,分析乡村主体的空间需求与供给行为,以及影响供需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从而摸清乡村空间演变规律,并得出乡村居住、生产、公共空间等动态均衡与乡村空间演变的关系。据此,我们提出了基于供求矛盾下的中国乡村空间优化政策建议。
蒋子龙曾菊新
中国中部地区六个中心城市功能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构建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测度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中部地区六个中心城市进行综合实力量化测度,阐述了武汉是中部崛起的"龙头"城市。运用纳尔逊城市功能分类法对六个中心城市进行功能定位,分析六个中心城市功能演进的新趋向,论证了武汉的综合实力与城市功能均达到了国家中心城市水平,郑州和长沙是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区域中心城市,合肥、南昌与太原是综合功能日趋增强的省域中心城市。从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极化功能、推进中心城市与区际的联动发展、打造中部特色的产业集群与发挥政府的空间管制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四项具体优化六个中心城市功能的措施,旨在为优化城市功能和推进中部地区崛起提供科学依据。
朱媛媛曾菊新
新农村建设的空间战略思考——以村镇空间布局为视角被引量:9
2007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关系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的未来走向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考察“三农”问题的空间原因出发,提出新农村建设要以村镇空间布局为主线,进行村庄整治和乡村群落结构优化。分析当前村镇空间布局和规划的有利条件,并对新农村建设的村镇空间布局战略进行理性思考。
柳士双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中国村镇空间结构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本文以整体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村镇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并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从村镇空间结构变化的微观机理,分析促进村镇空间结构变化的动力机制,对各动力机制之间的耦合机制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调控村镇空间结构变化过程的机制。研究得出结论:(1)市场机制是引导中国村镇空间结构变化的基础动力;(2)政府调控是中国村镇空间结构变化的核心动力;(3)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耦合作用是村镇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机理。
曾菊新蒋子龙唐丽平
关键词:动力机制政府调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