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24162)
-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其敏李保林吕东东赵伟新杨彩浮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麻醉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麻醉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3月在医院行上腹部手术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组,各60例;A组采用微量泵连续静脉泵药物麻醉,B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C组患者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麻醉,分析3组患者苏醒以及拔管时间,监测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R)、分钟通气量(MV)指标及术后肺部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醉前A、B组及C组患者的SpO_2、R、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拔管后5min,A、B组及C组患者的SpO_2、R、MV指标与麻醉前比较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术之后肺部感染率分别为18.33%、15.0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之后肺部感染与麻醉方式有关,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便于早期拔管,以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率。
- 赵伟新宋慧钢李保林吕东东王其敏
- 关键词:肺部感染麻醉
- 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分析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特点及耐药性,为降低医院ICU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送检的标本400份,采用ATB Expression细菌半自动鉴定仪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用最低抑菌浓度(MIC)E-test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从ICU送检的40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80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90株占18.75%;其中分离自痰液、血液、支气管灌洗液、腹水、尿液、切口分泌物及胆汁65、8、10、3、2、1、1株,分别占72.22%、8.89%、11.11%、3.33%、2.22%、1.11%、1.11%;检出的9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单一感染及合并1~4种其他病原菌感染各为29、30、17、10、4例,分别占32.22%、33.33%、18.89%、11.11%、4.44%;ICU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药物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60.00%,其次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均为51.11%,其他均<50.00%,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为0;ICU中9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共检出多药耐药菌株28例,检出率为31.11%。结论 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来自下呼吸道,多为合并感染,存在多药耐药现象;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缩短ICU及住院时间,减少机械通气及其他侵入性操作,避免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 杨彩浮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多药耐药
- 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影响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与气管内静脉吸入麻醉的应用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临床确诊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65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吸入麻醉,观察组30例,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对整个麻醉过程中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显著低于诱导期(P<0.05);术中观察组患者的SBP与DBP却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主恢复呼吸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的临床效果优于气管内静脉吸入麻醉,患者的生命体征更加平稳,麻醉后恢复较快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 赵伟新宋慧钢李保林吕东东王其敏
- 关键词:麻醉方式急腹症感染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