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2202)
- 作品数:11 被引量:144H指数:6
- 相关作者:岳乐平徐永孙勃李建星王建其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吕梁山地区新近纪晚期地层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9年
- 通过对吕梁山西部保德和柳林两个典型剖面的研究,认为山西柳林卫家洼保德组剖面结构与保德剖面相同,完全可以对比。保德组下部的砂砾石确为水成堆积无疑,但是上部的棕红色黏土与棕黄色的钙质结核层越来越被广大学者认为是风尘堆积,中部则为下部水成堆积物与上部红黏土与钙质结核的过渡地段。《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规定:组的含义在于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除去变质程度不说,保德组下部水成堆积物和上部风尘堆积根本不是同一相环境所能包含的岩石组合,因此不能用一个组来定义,应予解体。保德组下部的水成堆积物划为芦子沟组,相当于初始定义的"芦子沟系"或"芦子沟砾岩";保德组上部风尘堆积仍称之为保德组,相当于初始定义的保德红土;在这种划分下芦子沟组为不整合于前新生代基岩之上,整合伏于红黏土之下的山前冲积扇相堆积。保德组为整合于芦子沟组之上静乐组之下的所有风尘堆积。
- 李建星岳乐平徐永孙勃孙蕗王晓勇
- 西藏吉隆—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古地磁年代学及喜马拉雅山抬升记录被引量:55
- 2004年
- 研究了西藏吉隆—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新近纪沉积环境 ,作了古地磁年代学研究 ,认为喜马拉雅山北坡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始于 7.2MaB .P .,3.2MaB .P .湖盆萎缩消亡 ,标志着喜马拉雅山地区在 7.2MaB .P .和3.2MaB .P .发生过强烈的隆升事件 .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所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层年龄大约为 7.0~ 6 .7MaB .P .,隐示着此时青藏地区三趾马生活区与当时的华北平原三趾马生活区有着大体相当的地理、气候环境 .之后由于喜马拉雅山持续抬升 ,断陷盆地下沉 ,并在 5 .9~ 3.6MaB .P .期间湖盆面积最为广阔 .青藏高原抬升而华北平原沉降 ,中国西部地区地形高于东部 ,东西部气候环境发生重大差异 .3.6MaB .P .由于青藏地区持续强烈隆升 ,西部地区河流切穿古老湖盆 ,3.2 0MaB .P .吉隆—沃马湖盆萎缩 ,于 1.7MaB .P .逐渐消失 。
- 岳乐平邓涛张睿张兆群F.Heller王建其杨利荣
- 关键词:三趾马动物群
- 中国北方新近纪红黏土记录的古气候意义——与动物群化石序列对比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新近纪红黏土序列的古气候演化特征。方法对中国北方4个新近纪红黏土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和化石动物群时间序列进行区域对比。结果黄土高原新近纪红黏土沉积以来发生了5次大的气候事件,气候事件的分界线在粒度、磁化率年龄曲线上特征明显,反映的气候特点与化石动物群演替性质完全一致。结论中国北方新近纪红黏土序列古气候演化过程的气候事件均与青藏高原隆升和东亚季风的发展相联系。时间上,南北气候演化事件基本同步;空间上,北部较南部地区变化剧烈。5次气候事件从下到上表现为半湿润、半干旱、湿润、干旱与湿润交替、干旱的气候演化特征;相应动物群生态类型表现为草原-疏林草原、草原为主的疏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与森林交替到草原的演化特点。
- 弓虎军张云翔岳乐平王薇李积福
- 关键词:红黏土动物群
- 吕梁山西麓红粘土和水成堆积物之间的关系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对吕梁山前(西)山西保德剖面和柳林剖面的野外考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研究了新近纪地层的组成及空间分布。新近纪地层自下而上可以分为三段:下段为水成砂砾石层,上段为风尘堆积的红粘土,中部则为二者的过渡带。柳林剖面的详细研究揭示了水成堆积物与红粘土的细部特征:粗粒的砾岩和砂岩常切穿红粘土层,而粒度与红粘土相近的泥岩则常与红粘土平行产出。野外调查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表明新近系各组成成分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靠近吕梁山(保德剖面)下部水成堆积物粒度较粗且厚度较大,红粘土厚度相对较薄;背离吕梁山下部水成堆积物逐渐变细且厚度减薄(柳林剖面、府谷剖面)直至尖灭(佳县剖面),与之伴生的是红粘土厚度逐渐增大;中间过渡带中水成堆积物与红粘土的比例与此相似,即区域上吕梁山前的水成堆积物呈楔状"侵入"于红粘土的中下部。红粘土与水成堆积物的关系的确立为更好的理解红粘土的成因、吕梁山的新生代隆升历史及恢复新近纪晚期的古气候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 李建星岳乐平徐永孙勃孙蕗王晓勇
- 关键词:红粘土
- 准噶尔盆地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的古地磁定年被引量:7
- 2006年
- 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连续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年代学研究.厚约192m的铁尔斯哈巴合剖面位于乌伦古河北岸,富含哺乳动物化石.岩石磁学的实验表明,该套河湖相沉积物特征剩磁的载体主要为磁铁矿和赤铁矿.磁性地层分析确定的极性序列可与标准古地磁年表(GPTS)清晰对比.此外,铁尔斯哈巴合动物群的层位位于古近系和新近系的界线之下,而索索泉动物群层位恰位于此界线之上,由沉积速率推算得到的铁尔斯哈巴合动物群和索索泉动物群的大致年代分别为25.2和22.5Ma.
- 张睿岳乐平王建其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磁性地层
- 再搬运红粘土的发现及地质意义被引量:4
- 2009年
- 在位于吕梁山西部山前山西柳林卫家洼红粘土层下部发现了一套特殊的水成砂砾层,组成该砂砾石层的碎屑主要是红粘土团块及钙质结核。沉积学的研究表明红粘土和钙质结核碎屑具有不同程度分选性和磨圆度,作为碎屑的钙质结核不再具有不规则的"生姜"状外形而呈典型的圆状或次圆状,这是经过搬运碎屑的典型特征。垂向上自下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部分层位中埋藏有动物化石都是典型水成堆积物的特征。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其形成于8M a前。这种特殊水成堆积物的发现可为红粘土的成因解释提供新资料。
- 李建星岳乐平徐永孙勃孙蕗王晓勇白斌
- 关键词:红粘土
- 新近系谢家阶层型剖面古地磁年代学研究被引量:22
- 2006年
- 古地磁测量表明,中国新近系谢家阶界线层型剖面——西宁盆地谢家剖面共记录了18个正极性段与17个负极性段,与标准极性柱中C5Bn.2n—C7n.1n之间的极性带能很好的对应。剖面中谢家组的年龄为17.32—21.58Ma,谢家哺乳动物群的年龄约为21Ma,相当于MN2中期。
- 武力超岳乐平王建其F.Heller邓涛
- 关键词:新近系年代地层学古地磁西宁盆地
- 二连盆地下古近系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被引量:15
- 2009年
- 古地磁的测试结果表明,蒙古高原二连盆地努和廷勃尔和与呼和勃尔和地区剖面早古近纪地层共记录了5个正极性段与6个负极性段,通过与2004年标准极性年代表对比,确认其可与C21r-C26r之间的极性带对应。脑木根组以晚古新世沉积为主,同时接受了始新世最早期部分沉积及少许中古新世;阿山头组跨越了早—中始新世,持续时间较长;伊尔丁曼哈组的时代为中始新世。同时,确定了含Lambdopsalis,Prionessus及Palaeostylops的化石层的时代为晚古新世最早期;Gomphos层的年龄大致与古新世-始新世界线的年龄相当。
- 孙勃岳乐平王元青孟津王建其徐永
- 关键词:磁性地层学古近纪二连盆地
- 从山前砾石看黄河形成与吕梁山隆升被引量:20
- 2009年
- 野外调查和前人资料表明吕梁山前新生代砾石层特征如下:(1)平行于吕梁山方向砾石层延伸很长,基本与吕梁山如影相随,垂直于吕梁山方向延伸不远,一般不越过晋陕谷地;(2)砾石层在东西向剖面上呈东厚西薄不对称楔形,砾石粒径自吕梁山往外逐渐变细,分选性和磨圆度提高。(3)各地砾石相对单一但因地而异,主要来自毗邻的吕梁山基岩。砾石层空间分布特征、砾石成份与毗邻基岩区耦合关系及典型剖面沉积学研究表明,砾石层是吕梁山前冲积扇相堆积,是吕梁山新生代隆升剥蚀产物,非南北向黄河阶地堆积物。
- 李建星岳乐平徐永孙蕗孙勃王晓勇白斌
- 关键词:砾石黄河隆升
- 甘肃灵台新近纪红粘土磁组构特征的沉积学意义被引量:6
- 2007年
- 对第四纪典型风成马兰黄土、受成壤作用影响较大的第五层古土壤、新近纪红粘土、埋藏化石的红粘土围岩层的磁组构分析表明:新近纪红粘土的磁组构参数P、F值界于马兰黄土—第五层古土壤与经流水改造的化石围岩之间,L均值与风成黄土相当,Q均值接近于水成红粘土化石围岩,而在事件性沉积方面又类似于风成马兰黄土、第五层古土壤;磁组构参数F-L、P-Q组合图位于马兰黄土—第五层古土壤与经流水改造的化石围岩过渡带。反映红粘土沉积物既具有风成原地堆积物的磁组构参数特征,又有经历了后期流水改造的化石围岩的特点,是风成原地堆积与风动力搬运而来的母质颗粒经后期流水改造共同作用的产物。
- 弓虎军张云翔岳乐平张睿王微
- 关键词:红粘土磁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