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08032)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马晓莹张长余健曾光明王梓松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毒理效应
  • 1篇絮凝
  • 1篇絮凝体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双酚
  • 1篇双酚A
  • 1篇水体
  • 1篇羟基
  • 1篇羟基化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聚合氯化铝
  • 1篇混凝
  • 1篇多溴联苯醚
  • 1篇OH
  • 1篇PBDES

机构

  • 2篇湖南大学

作者

  • 2篇曾光明
  • 2篇余健
  • 2篇张长
  • 2篇马晓莹
  • 1篇胡浪平
  • 1篇谢更新
  • 1篇蒋敏
  • 1篇王梓松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聚合氯化铝对水体中双酚A的混凝特征被引量:10
2008年
以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探讨了双酚A(BPA)在模拟水体混凝过程中的去除效果和混凝特征.结果表明,在较低TOC浓度和浊度条件下,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BPA的去除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实验条件下最优的混凝剂投加量约为BPA/PAC=1:2.6(质量比).pH值6.0-8.0时,混凝对BPA有相对较好的去除效果,此时水体中铝盐多核络合物的电中和是混凝的主要作用机理.原水中的腐殖酸类有机物和浊度物质对BPA的混凝过程有较大的影响,较高浓度的腐殖酸类物质会削弱PAC对BPA的混凝效果,而随着浊度的提高,BPA的去除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王梓松谢更新曾光明张长马晓莹余健
关键词:聚合氯化铝双酚A混凝絮凝体
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羟基化多溴联苯醚(OH-PBDEs)被引量:7
2011年
近年来羟基化多溴联苯醚(OH-PBDEs)在诸多环境介质中陆续被检出,其中一些被证明能在生物体内蓄积,另外一些被证明能产生致毒效应.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污染物,OH-PBDEs逐渐成为环境工作者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介绍了OH-PBDEs在环境中的来源及暴露水平,概述了国内外最近几年关于OH-PBDEs的环境浓度检测、生物体内的蓄积、毒理效应、及转化行为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对今后在OH-PBDEs方面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张长胡浪平曾光明蒋敏马晓莹余健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毒理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