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0307)

作品数:22 被引量:141H指数:8
相关作者:李赟王崇明任伟成蔡玉勇方建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哥德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扇贝
  • 13篇栉孔扇贝
  • 9篇养殖
  • 5篇荧光
  • 4篇养殖海区
  • 4篇海区
  • 3篇荧光定量
  • 3篇水产
  • 3篇细胞
  • 3篇海水养殖
  • 3篇浮游
  • 3篇浮游生物
  • 2篇血细胞
  • 2篇水产养殖
  • 2篇亲缘
  • 2篇亲缘关系
  • 2篇转录间隔区
  • 2篇免疫
  • 2篇贝类
  • 2篇FQ-PCR

机构

  • 19篇中国海洋大学
  • 17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哥德堡大学
  • 1篇辽宁省海洋水...
  • 1篇辽宁省海洋水...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荣成市渔业技...

作者

  • 15篇李赟
  • 12篇王崇明
  • 11篇任伟成
  • 9篇蔡玉勇
  • 4篇于佐安
  • 4篇方建光
  • 3篇曲朋
  • 3篇贾志磊
  • 3篇王娜
  • 3篇王巍
  • 3篇张继红
  • 2篇姜玮
  • 2篇薛素艳
  • 2篇战文斌
  • 2篇蒋增杰
  • 2篇林听听
  • 2篇乔文文
  • 2篇梁彦韬
  • 2篇邢婧
  • 1篇杜美荣

传媒

  • 5篇水产学报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尔森帕金虫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奥尔森帕金虫是重要的贝类病原性寄生虫之一,为建立快速、灵敏、准确和使用简便的检测方法,实验根据奥尔森帕金虫5.8S r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spacer,ITS)序列,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并对反应温度、反应体系中Mg2+浓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约为30拷贝质粒DNA,并且特异性较强,与海水帕金虫、包纳米虫、波豆虫及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等病原均无交叉反应。使用LAMP法对两批菲律宾蛤仔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LAMP检测与传统PCR检测相比,灵敏度更高,检测结果更准确。实验所建立的奥尔森帕金虫LAMP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且特异性强,可以在沿海贝类养殖厂及条件简陋的实验室使用。
曲朋王崇明任伟成梁彦韬贾志磊黄倢潘鲁青
关键词:内转录间隔区环介导等温扩增贝类
栉孔扇贝不同组织SOD、CAT和MPO活力的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对2龄和3龄栉孔扇贝外套膜、鳃、消化盲囊、肾、闭壳肌、性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分析表明,检测组织均存在这三种酶,且在不同组织中活力表现存在明显差别,其中肾组织SOD、CAT活力最高,而MPO在消化盲囊中表现最高活力,与其它组织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贝龄的栉孔扇贝酶活力比较表明,三龄贝各组织SOD、CAT和MPO活力均高于二龄贝。
费来华邵雁群李赟
关键词:栉孔扇贝过氧化氢酶髓过氧化物酶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dUTPase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产物的酶学活性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根据已测定完成的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提取的发病扇贝组织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编码AVNV dUTPase的开放阅读框ORF074,将产物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表达质粒pET32a-dut。然后,将其转化至E.coli 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显示,诱导表达蛋白分子量约为46 ku,与预期表达蛋白大小一致。经Western-blotting及质谱分析鉴定,所表达蛋白即为重组dUTPase。表达产物经Co2+柱纯化后进行酶学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重组dUTPase能特异性催化dUTP,EDTA可以抑制dUTPase的活性,而Mg2+可以增强其活性。
贾志磊王崇明任伟成梁彦韬曲朋李赟
关键词:栉孔扇贝原核表达酶学活性
扇贝养殖海区浮游生物及大型海藻携带AVNV病毒的检测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为了解扇贝养殖海区浮游生物及大型海藻与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流行传播的关系,本研究于2008年和2009年从青岛沙子口和荣成桑沟湾2个养殖海区采集水样,离心收集浮游生物并随机采集大型海藻,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这些样品携带AVNV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沙子口海区8月份的浮游生物样品中检测到AVNV,每升海水中浮游生物携带的病毒数量为6.92×105拷贝;桑沟湾海区4月份的浮游生物样品也检测到AVNV,每升海水中浮游生物携带的病毒数量为1.26×103拷贝。从青岛沙子口海区随机采集的10种大型海藻中有7种[包括孔石莼(Uiva pertusa)、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细毛石花菜(Gelidium crinale)、缘管浒苔(E.Linza)、海膜(Halymenia floresia)、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刚毛藻(Cladophora)]检测到病毒,带毒样品占到检测样品总数的55.56%,其中在12份孔石莼样品中,11份样品检测到病毒,携带病毒数量最高为7.68×104/0.1(g2009年8月25日)。从荣成桑沟湾海区采集的14种大型海藻样品中有3种(包括孔石莼、海膜和马尾藻)检测到病毒,带毒样品占到检测样品总数的20.83%,其中2009年7月采集的孔石莼样品携带病毒数量最高,为3.06×103/0.1g。这一结果说明海区浮游生物及部分大型海藻均可携带AVNV,而摄食携带病毒的浮游生物可能是扇贝感染发病的原因,有关大型海藻携带AVNV在该病原流行传播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娜李赟任伟成蔡玉勇王崇明
关键词:栉孔扇贝FQ-PCR浮游生物大型海藻
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7年
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是核酸探针技术、荧光共振能量传递技术(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和PCR技术的有机结合。与常规PCR相比,它具有特异性更强、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能较准确定量等特点。本文综述了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几种广泛应用的荧光化学方法,并概述了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在水产养殖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任伟成王崇明李赟
关键词:荧光实时定量PCR水产养殖
扇贝养殖海区中小型浮游生物携带AVNV的荧光定量检测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解中小型浮游生物与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VND)的流行传播关系,于2009年对青岛流清河与荣成桑沟湾2个不同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利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携带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VNV)的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2个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生物样品均检测到AVNV,而且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AVNV载量有差异(P〈0.05):小于20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AVNV载量最大,达到9.45×106 copy/mg(DNA);60~20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次之,大于6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量最少,仅为5.81×104 copy/mg(DNA)。在上述2个扇贝养殖海区,均在8月份检测到浮游生物携带AVNV。该结果与栉孔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在时间上是吻合的。结论认为,中小型浮游生物可以携带AVNV,并有可能在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的流行和传播中起到传播媒介的作用。
蔡玉勇任伟成曲朋贾志磊王崇明李赟
关键词:栉孔扇贝浮游生物
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动物病毒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介绍了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价值,并概述了原位杂交技术在水产养殖动物(包括鱼、虾、贝类)病毒性疾病的检测、定位和体内表达模式等方面的应用。此外,还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蔡玉勇任伟成王崇明于佐安李赟
关键词:原位杂交地高辛标记水产养殖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被引量:11
2009年
根据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biotic virus,AVNV)的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区段,应用Beacon Designer 7.0软件设计了一对能特异性扩增90bp片段的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并完善了AVN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诊断方法。该方法在108~102病毒拷贝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AVNV拷贝数(X)和循环数(C)t的相关关系为:lgX=-0.29Ct+13.28(相关系数R2=0.998);检测AVNV的灵敏度为102拷贝;特异性实验表明只对AVNV基因组呈阳性反应。应用FQ-PCR对76份采自夏季发病期前后的栉孔扇贝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68份样品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9.47%,高于普通PCR的阳性检出率(80.26%)。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良好且能实现AVNV的定量检测,对AVNV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AVNV疫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任伟成王崇明孙世春蔡玉勇李赟于佐安
关键词:栉孔扇贝TAQ
盐度和饵料密度对栉孔扇贝稚贝滤水率的影响被引量:26
2009年
采用静水法研究了恒定温度(24±0.5℃)、饵料密度(3.0×104cell/ml)、不同盐度(20、25、30和35)和恒定温度(24℃±0.5℃)、盐度30、不同饵料密度梯度(3.0×104、4.5×104和6.0×104cell/ml)对栉孔扇贝稚贝(壳长1.177~2.017mm)滤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栉孔扇贝稚贝的滤水率(FRS)开始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5~30之间存在最大值,然后随盐度的升高而下降,与盐度(S)间的相关关系为FRS=-30.893S2+1691.5S-19610(r=0.847,以整体干重计算)或FRS=-0.022S2+1.2236S-14.522(r=0.928,以个体数量计),通过公式推算在盐度27.8时FRS达到最大值,为3.54L/g.dw.h(2.49×10-3L/h.ind);投饵密度(Q)对栉孔扇贝稚贝的滤水率(FRQ)有显著影响(P<0.05),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FRQ=-0.0693Q2+0.6484Q-1.0835(r=0.722),其变化趋势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抛物线趋势,推算金藻密度为4.7×104cell/ml时滤水率最大,为0.43×10-3L/h.ind。
杜美荣方建光葛长字毛玉泽于守团燕敬平李锋
关键词:栉孔扇贝稚贝滤水率盐度饵料密度
应用DGGE技术分析扇贝养殖海区真核浮游生物种群多样性被引量:5
2010年
为分析扇贝养殖海区真核浮游生物种类和丰度,本研究首先以实验室培养的9种饵料微藻总DNA为模板PCR扩增18S rDNA V1~V3区的高变区序列,筛选用于DGGE分析该扩增序列的变性剂浓度,结果表明,扩增序列长560 bp,DGGE分析可将不同藻种分离开。随后对青岛沙子口扇贝养殖海区9个月份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进行了DGGE分析,结果从9个月份2 m深的海水中总共扩增出38条谱带,其中共有谱带3条,占总数的7.69%,不同月份的特征性谱带11个,占总谱带数的28.2%。不同月份水样中的谱带数显著不同,香农多样性指数为0.4632。相似性分析表明,2009年3和4月养殖海区真核微生物种类相似性最高,为89.7%。基于不同月份水样微生物种类多样性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5,6,8月和2009年1,2,3,4月分别聚为一支,显示取样时间相近的月份微生物种类相似度最高。
王娜蔡玉勇李赟王崇明崔红
关键词:PCR-DGGERDNA序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