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0EYA001)

作品数:5 被引量:68H指数:4
相关作者:郇红艳谭清美孙君朱平更多>>
相关机构:阜阳师范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耕地
  • 2篇农民
  • 2篇农民收入
  • 2篇空间计量模型
  • 2篇城镇化
  • 1篇一体化
  • 1篇增收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农民增收
  • 1篇县域
  • 1篇聚类分析
  • 1篇空间计量分析
  • 1篇空间自相关
  • 1篇灰色关联
  • 1篇灰色关联分析
  • 1篇耕地非农化
  • 1篇耕地利用
  • 1篇耕地利用变化

机构

  • 5篇阜阳师范学院
  • 5篇南京航空航天...
  • 4篇无锡商业职业...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郇红艳
  • 4篇孙君
  • 4篇谭清美
  • 2篇朱平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统计与信息论...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民增收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安徽省县域数据被引量:8
2014年
基于2000-2010年安徽省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度农民收入空间相关性和局部集聚空间格局演变,分别建立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农民收入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研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呈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低收入集聚区沿安徽西侧边境向西南和西北部转移,高收入集聚区沿皖江城市带从苏皖边境向皖中地区扩张;空间计量模型能够分离出收入空间溢出效应,避免经典回归对工业化城镇化影响程度的高估;工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用增强,但可能出现虹吸效应;不完全的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增收作用减弱,应发挥其扩散效应;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
郇红艳谭清美孙君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农民收入空间自相关空间计量模型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安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增收实证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算安徽省农民收入与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局部集聚空间格局演变,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2000年和2010年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研究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低收入集聚区自安徽西部向西北部转移,高收入集聚区随皖江城市带"两点一轴线"蔓延;城镇化发展在局域呈现以淮北为"极点"和巢湖为"洼地"的格局;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显示农民收入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增收,避免经典回归忽视空间因素导致对影响程度的高估,城镇化发展有助于农民增收,2010年较2000年作用程度增长188.67%,对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带动作用更强,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不利于农民收入提升,特别是缺少非农就业机会,制约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
郇红艳谭清美孙君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收入空间计量模型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区域比较被引量:31
2013年
耕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阐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特征,有利于缓和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基于苏皖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方法,提取影响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考察其对耕地资源变化的作用机理及苏皖耕地变化驱动特征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可归结为经济发展、人口与农业和制度与政策因素,经济发展带来耕地面积"N型"变化,人口与农业因子和耕地数量之间存在高度正线性关系。城市耕地资源变化驱动类型受经济发展阶段及自身条件双重影响,工业化高级阶段城市主要受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驱动;工业化初级阶段城市人口与农业因素缓解了耕地流失;较为复杂的是工业化中级阶段城市,因经济结构、资源禀赋条件及城市功能定位等因素差异,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出现分异。因此各市应根据本地实际做出理性的决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使用土地,提高土地产出效率。
郇红艳谭清美朱平
关键词:土地利用聚类分析耕地利用
基于改进Grey-Markov模型的耕地数量预测被引量:2
2014年
耕地资源的变化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做科学合理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借鉴新陈代谢和移动平滑的思想和统计分组方法对Grey-Markov模型进行改进,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预测了耕地资源规模变动,并根据模型预测精确度分析改进模型的应用适应性。结果表明,与直接采用GM(1,1)预测模型相比,改进的Grey-Markov模型模拟和预测精度更高,与传统Grey-Markov预测模型对比,改进的Grey-Markov模型更适合对波动较大数据预测,能够为科学掌握耕地资源变化状况提供可靠依据。
郇红艳谭清美孙君朱平
关键词:耕地
中部地区耕地非农化及其驱动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被引量:15
2012年
基于199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统计数据,分析了阜阳市耕地资源时序变化特点,并运用广义灰色关联度方法对阜阳市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发展是耕地非农化的首要前提与基础,人口增长与城市化水平提高与耕地非农化相对变化速率存在高度关联性,经济总量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源自经济发展自身内在的驱动力。政府利益推动、投资热、房地产热、经济外向度提高这些导致许多大城市耕地非农化的主要因素对阜阳市的驱动作用较弱。
郇红艳孙君
关键词:耕地非农化灰色关联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