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0304)

作品数:23 被引量:256H指数:12
相关作者:方建光张继红毛玉泽蒋增杰杨红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浙江海洋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篇养殖
  • 7篇扇贝
  • 4篇大型底栖动物
  • 4篇底栖动物
  • 4篇群落
  • 4篇獐子
  • 4篇栉孔扇贝
  • 4篇潮间带
  • 3篇虾夷扇贝
  • 3篇海域
  • 2篇行为习性
  • 2篇盐度
  • 2篇养殖容量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营养盐
  • 2篇排泄
  • 2篇群落特征
  • 2篇习性
  • 2篇夏季

机构

  • 12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浙江海洋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宜春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作者

  • 10篇方建光
  • 8篇张继红
  • 7篇毛玉泽
  • 6篇杨红生
  • 5篇蒋增杰
  • 5篇许强
  • 4篇朱四喜
  • 4篇王巍
  • 4篇王萍
  • 3篇杜美荣
  • 3篇桂福坤
  • 2篇吴常文
  • 2篇张立斌
  • 2篇李锋
  • 2篇高菲
  • 2篇周毅
  • 2篇章飞军
  • 2篇刘镇昌
  • 2篇杨红丽
  • 2篇张媛

传媒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渔业现代化
  • 2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齐鲁渔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河北渔业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照对曼氏无针乌贼行为习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设置了3个光照强度梯度和红、白、橙、绿、蓝5个光照颜色,研究光照对曼氏无针乌贼行为习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对光色和光强都有反应,而且表现出正趋性;对于同一光强下的红、白、橙、绿4种光照颜色来说,曼氏无针乌贼较喜欢红光和绿光。
王萍吴常文童懿宏
关键词:光照强度曼氏无针乌贼行为习性
充气在几种饵料单细胞藻二级培养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实验与生产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充气条件下几种饵料单胞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充气能大幅度提高4种饵料单胞藻的生长速度。在充气条件下,新月菱形藻、金藻3011、3012和扁藻的最大培养密度分别为2.957×107,1.7×107,2.355×107和3.5×106细胞/mL,分别是对照组最大培养密度的3.2倍,6.5倍,4.1倍和5倍;实验组(充气)与对照组(不充气)在细胞数目、特定生长率(SGR)、相对生长率(RGR)和绝对生长率(AGR)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二级充气培养的藻液可以直接扩种到大池进行生产培养,能有效延长生长时间,显著提高生产培养效率。
李锋毛玉泽于守团杜美荣叶乃好方建光
关键词:单胞藻生长率
大连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养殖容量被引量:46
2008年
现场测定了獐子岛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和养殖虾夷扇贝的种群结构;采用生物沉积法,测定了不同规格的虾夷扇贝的滤水率和虾夷扇贝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调查结果显示,叶绿素浓度在1.23~2.85mg·m^-3范围内,均值为(1.78±0.57)mg·m^-3;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76.6±41.9)mgC·m^-2·d^-1,虾夷扇贝单位个体的滤水率为(0.55±0.25)L·h^-1。结合虾夷扇贝的年产量、海域面积和有关的水文状况等数据,计算了食物限制性指标的数值,摄食压力和调节比率在0.05和1.0之间,而滤水效率小于0.05。结果显示,由于该海域的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水平较低,海水流速大,因此,水交换带来的悬浮颗粒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目前的虾夷扇贝的养殖量(32亿粒)接近生态容量,如果开展筏式养殖,利用整个海域的水体,养殖量增大20倍的空间并达到养殖容量,预计年产量将达到256亿粒。
张继红方建光王诗欢
关键词:虾夷扇贝养殖容量
筏式养殖筏架虚拟设计及仿真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养殖筏架是深海养殖的重要工程技术装备。应用虚拟设计技术进行筏式养殖筏架结构参数化设计,并利用该三维模型进行筏架结构动力学建模和分析,综合考虑风浪流载荷、缆索形式、材料参数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仿真计算对浮筏抗风浪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选择加强的PVC材料缆索可以抵抗深海风浪流的影响。
王经坤刘镇昌杨红生
关键词:筏式养殖仿真
中街山列岛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被引量:4
2009年
于2006年9月和2007年7月在中街山列岛4个有居民海岛岩相潮间带设立8个断面,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34种,其中腔肠动物1种,环节动物3种,甲壳动物10种,软体动物20种。优势种有日本笠藤壶(Tetraclita japonica)、紫贻贝(Mytilus edulis)和节蝾螺(Turb articulatus)等4种。以季节和站位为因子对多样性指数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夏、秋季丰富度指数(P=0.028)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指数的方差分析没有显著差异(P>0.05)。3个潮带4个岛屿共12个站位的聚类分析和MDS标序分析表明,12个群落可分为3组(Ⅰ、Ⅱ和Ⅲ组)。大型底栖动物ABC曲线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尚未受到干扰。
朱四喜章飞军顾沈明杨红丽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岩相潮间带
国外贻贝养殖工程设施发展近况被引量:5
2009年
近岸养殖渔业的发展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和养殖容量的限制,国外近年来积极推进离岸深海养殖技术。综述了国外贻贝离岸养殖模式及养成设施的文献资料,用图片形式介绍了几种养殖设施的设计理念和结构,其中包括平台吊养、浮筏吊养等上浮式养殖模式以及半潜筏式吊养、半潜管式吊养等新型养殖模式,并提出了离岸养殖需注意的一些实际问题。
刘镇昌
虾夷扇贝的摄食生理及其在獐子岛海域的群体滤水能力被引量:6
2007年
为了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养殖容量评估模型的建立,采用模拟现场流水系统和生物沉积方法测定了不同规格虾夷扇贝在不同季节的滤水率(CR)、摄食率和吸收效率,并探讨了温度与滤水率的关系.通过断面生物量调查,获得该海域虾夷扇贝的壳高频率分布情况.结果显示,5月份虾夷扇贝的滤水率最大.其它3个月份虾夷扇贝的滤水率差异不显著,10月份的吸收效率最低.温度(T)与滤水率(CR)呈抛物线的关系,在本实验的条件下,虾夷扇贝摄食的最适温度为10℃.滤水率与壳高呈典型的幂函数关系.根据滤水率与壳高的关系、獐子岛海域养殖虾夷扇贝的壳高频率分布情况以及总生物量,推算出不同月份的群体滤水能力,结合獐子岛的潮差、水面面积等数据,计算出其在该海域的食物限制性指标———清滤效率.结果显示:目前獐子岛养殖虾夷扇贝的清滤效率平均为0.054<1,虾夷扇贝的养殖量低于养殖容量,在养殖密度和规模上,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张继红方建光王巍蒋增杰臧有才王诗欢张媛
关键词:虾夷扇贝养殖容量
海带组织降解过程中定殖微型生物群落的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海带新鲜组织、降解组织及脱落碎屑中定殖微型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降解组织和脱落碎屑的总脂含量显著提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降解组织和脱落碎屑中细菌脂肪酸标志18∶1(n-7)和奇数碳及支链脂肪酸含量相比于新鲜叶片有大幅度的提高,表明碎屑中定殖了繁盛的细菌群落;海带碎屑的硅藻脂肪酸标志16∶1(n-7)/16∶0比值最高,降解组织中该比值也显著高于新鲜叶片,表明硅藻类也大量定殖于海带降解组织和碎屑中。鲜海带组织中不含原生动物脂肪酸标志——DHA,而在降解叶片和脱落碎屑中都检测到一定含量的该标志物(0.65%和1.57%),指示了原生动物在海带降解组织和碎屑中的定殖。各种微型生物的定殖与生物降解作用显著改变了降解海带叶片及海带碎屑的有机碳氮特征,新鲜海带叶片组织碳、氮比值高达17.32,而降解组织和海带碎屑有机氮含量有较大幅度的升高,碳、氮比值则分别下降为6.61和6.48。研究结果表明,海带脱落碎屑并非单一成分,而是以海带降解残片为主体,同时混杂有硅藻类、细菌和原生动物群落的混合体。海带碎屑通过各种微型生物的定殖与生物降解作用,其有机氮含量升高,碳、氮比值显著下降,使其更适宜作为基于海带的养殖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的食物来源。
许强高菲杨红生
关键词:海带降解定殖微型生物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后期幼虫高效附着技术的初步研究
采用生物黏膜法处理栉孔扇贝附着基,在小规模实验取得成功后,进行了1000m~3水体的大型生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结果表明,采用生物黏膜处理栉孔扇贝附着基(红棕帘,网片)后,不同的处理批次的附着基虽然数量的绝对值不同,...
杜美荣毛玉泽张继红方建光
关键词:栉孔扇贝
文献传递
獐子岛养殖水域叶绿素含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被引量:26
2008年
2005年3、5、7和10月对獐子岛养殖海域(共设18个站位)进行叶绿素浓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叶绿素浓度为1.23~2.85 mg/m^3,均值为1.78±0.57 mg/m^3。叶绿素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显著,最高值出现在冬季,夏季的值最低;平面分布的特性为春、夏、冬季分布比较均匀。秋季叶绿素浓度的区域性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近岸区的叶绿素浓度低于中间深水区域,可能与养殖虾夷扇贝摄食压力有关,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垂直分布较为均匀,夏季表层叶绿素浓度高于底层,其他季节的分布趋势与夏季相反。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与叶绿素的变化趋势不同,从3~10月,初级生产力逐渐增大,变化范围为30.4~117.0 mgC/m^2·d,平均值为76.6±41.9 mg C/m^2·d。结合同步调查的水温、营养盐数据得知,水温和溶解性无机氮是影响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张继红方建光蒋增杰王巍王诗欢孙松
关键词:叶绿素初级生产力虾夷扇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