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2006AB5008)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许建中侯天勇李强冯江华罗飞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山羊
  • 2篇万古霉素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组织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蛋白组
  • 1篇动物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载体
  • 1篇制剂
  • 1篇生物蛋白
  • 1篇生物蛋白胶
  • 1篇细胞
  • 1篇纤维蛋白
  • 1篇纤维蛋白组织...
  • 1篇抗感染药
  • 1篇间充质
  • 1篇骨髓间充质

机构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许建中
  • 3篇侯天勇
  • 2篇冯江华
  • 2篇罗飞
  • 2篇李强
  • 1篇吴雪晖
  • 1篇曾玲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离培养山羊的间充质干细胞,并为其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常规的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从山羊骨髓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观察分离培养细胞的形态,检测其表面的CD分子表达,以及RTPCR和免疫组化病理染色方法证实成骨、成软骨、成脂肪多方向分化潜能来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分离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第三代细胞的表面分子CD29和CD44阳性率为98.70%、99.54%,而CD62L和CD45阳性率为1.10%和0.73%。RT-PCR和免疫组化病理染色证实分离细胞具有成骨、成软骨、成脂肪多方向分化潜能。结论成功地分离培养山羊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山羊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成为可能。
侯天勇罗飞许建中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蛋白胶双相接种法促进组织工程骨构建的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很多学者采用生物蛋白胶修饰无机支架材料改善其细胞黏附能力,并证实该方法能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支架材料黏附。目的:观察采用生物蛋白胶双相接种技术促进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生物学水平实验,2003-01/2008-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组织工程研发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医用生物蛋白胶为广州倍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基质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组织库提供。方法:以生物蛋白胶为介质,用双相接种技术将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基质复合,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以静置接种法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细胞计数及MTT观察不同接种密度生物蛋白胶双相接种法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细胞数量,并通过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微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双相接种法在不同接种密度时都可保持细胞黏附率维持在80%左右,上架细胞的数量随接种细胞密度增加成比例增加;生物蛋白胶对细胞的增殖没有明显影响,提高接种密度使细胞生长曲线提前达到平台期,各组的细胞数量峰值接近。结论:双相接种技术可显著提高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复合数量、复合效率并且分布均匀,是一种工程骨快速高效组织的构建方法。
刘济学罗飞陈青许建中
关键词:生物蛋白胶间充质干细胞
纤维蛋白凝胶包裹的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的制备与优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制备和优化纤维蛋白凝胶包裹的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fibrin-gel-coated vancomycin alginate beads,FG-Vanco-AB),探讨其在骨科抗感染治疗中的可能应用。方法应用滴注法制备万古霉素藻酸盐微球,通过分别改变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液的浓度,优选万古霉素含量高的微球;然后用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凝胶包裹,通过检测各组万古霉素有效的释放时间来筛选适当包裹微球。结果随着万古霉素和藻酸盐溶液浓度的升高,微球中的万古霉素含量增高,16%藻酸盐和50mg/ml万古霉素等体积混合液制备的微球中万古霉素含量最高,达(27.36±0.90)%;在前述微球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包裹的微球的缓释实验显示,75mg/ml纤维蛋白包裹的微球释放的万古霉素的浓度达到可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天数为19d。结论优选后的FG-Vanco-AB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的释放天数显著延长,增加了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侯天勇吴雪晖许建中李强冯江华
关键词:抗感染药迟效制剂纤维蛋白组织黏着剂
山羊骨组织内抗生素缓释模型的建立及评估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建立山羊股骨远端骨洞模型,观察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在模型体内释放药物的过程。方法山羊双侧股骨远端形成两个圆柱形骨洞,PMMA 封闭14 d 后,再次暴露骨洞,分别在右侧和左侧移植万古霉素微球和无万古霉素的微球。通过高效液相检测各部位的万古霉素浓度,并以葡萄球菌作为检测菌株,评估其抗菌活性。结果 X 线见骨洞约为2.5 cm×1.5 cm×1.5 cm,移植微球后右侧骨洞内的万古霉素浓度最高,1 d 达最高值(294.71±20.45)mg/L;左侧和血液中的浓度在2 d 达高峰,为(5.54±0.97)mg/L 和(29.98±2.61)mg/L;超过对葡萄球菌敏感折点值(5 mg/L)的持续释放天数分别为21、1、6 d。结论建立的山羊股骨远端骨洞模型适合于观察药物缓释载体在骨组织内释放药物的动态过程,便于检测洗脱出的药物浓度。
侯天勇许建中李强曾玲冯江华
关键词:动物万古霉素药物载体骨组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