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3A0204)

作品数:12 被引量:79H指数:7
相关作者:慕长龙朱志芳陈俊华龚固堂王青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护林
  • 5篇防护林
  • 4篇官司河流域
  • 3篇稳定性
  • 3篇物元
  • 3篇物元分析
  • 3篇景观
  • 3篇防护林体系
  • 3篇RS/GIS
  • 2篇土地利用
  • 2篇GIS
  • 2篇层次分析
  • 2篇层次分析法
  • 1篇低效防护林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凋落物量
  • 1篇养分归还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机构

  • 9篇四川省林业科...
  • 4篇西南科技大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四川建筑职业...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科...
  • 1篇阿坝州科学技...
  • 1篇阿坝县林业局
  • 1篇甘孜州林业科...

作者

  • 8篇慕长龙
  • 7篇朱志芳
  • 6篇陈俊华
  • 5篇龚固堂
  • 4篇吴雪仙
  • 4篇刘延国
  • 4篇王青
  • 2篇张发会
  • 1篇陈林武
  • 1篇高志勇
  • 1篇黄泉
  • 1篇郑绍伟
  • 1篇薛万蓉
  • 1篇刘千里
  • 1篇许辉熙
  • 1篇崔勇
  • 1篇向成华
  • 1篇任俊芳
  • 1篇许熙辉

传媒

  • 4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及其斑块稳定性被引量:9
2012年
以1987、1997和2005年3个时期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并借助RS和GIS技术获取3个时期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类型矢量图和属性数据库,选取基质比例、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率和斑块密度变化率等指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1987—1997年及1998—2005年两个时段的景观格局及其斑块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的基质,且比例有所提高,处于稳定状态。林地和裸岩石砾地斑块稳定性最高,灌木林地和水域次之,草地稳定性较低;耕地与建设用地稳定性最低,这与1998年以来保护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密切相关。草地斑块的稳定性对保护区的景观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应对中小尺度的斑块予以特别重视。
刘延国王青王军
关键词:RSGIS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稳定性
基于IKONOS影像的官司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分类与制图被引量:2
2009年
以IKONOS影像为工作底图,在GIS的支持下,对官司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进行了人工目视解译。结果分析表明,官司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体是耕地,占流域面积的50.88%,这与该流域人口密集、种植程度高密切相关;有林地面积占流域面积的37.43%,说明该流域的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质量较好;水域面积占流域面积的6.87%,说明流域水资源丰富,生产灌溉条件优越,也使得人类在土地资源上进行的生产活动强度较大。
许辉熙薛万蓉慕长龙朱志芳
关键词:IKONOS影像官司河流域GIS
官司河流域防护林结构调整及景观格局变化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2005年度的IKONOS4卫片解译数据、1∶1万林相图、2007年度森林资源二类小班调查资料,结合样地调查数据以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站(四川绵阳新桥)径流场的有关数据,对绵阳官司河流域的防护林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对调整前后的生态经济效益和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本区的林地面积分配不合理。针阔混交林面积偏小,仅占整个有林地面积的14.97%,而针针混交林的面积却占了27.37%,针叶纯林的面积更是占了42.48%。从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以及生态优势度综合来看,均表现出混交林优于纯林。经调整后各类防护林面积比例为针阔混交林28.05%、灌木林17.28%、经济林13.27%、阔叶纯林13.13%、针针混交林11.04%、针叶纯林10.89%、草地6.34%。针阔混交林面积明显增加,从原来的124.39hm2增加到现在的233.13hm2,增加了87.42%。经济林的面积有所增加,从原来的96.67hm2增加到调整后的110.30hm2。本区防护林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指数由调整前的2053.93点上升到调整后的2327.39点,净增了13.31%,经济效益指数则从调整前的2300.40点上升到调整后的2493.63点,净增了8.40%。景观多样性指数(H)和景观均匀度指数(E)分别由调整前的1.8261和0.5238增加到调整后的2.1923和0.7683,分别增加了20.05%和46.68%。景观优势度和蔓延度指数由调整前的0.7348和0.7327减少到调整后的0.3816和0.6928。说明景观的异质性提高,向着多样化和均匀化方向发展。调整后各景观要素的边缘密度和斑块密度减少,其斑块向小型化发展,景观破碎度增加。调整后各要素的散布与分列指数IJI都有明显的增加,说明其空间关系趋于复杂化。聚集度指数AI增大,其斑块越来越聚集,斑块的结合底在增大。各景观要素的LSI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分维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其斑块复杂程度减少,稳定性增�
陈俊华慕长龙龚固堂朱志芳
关键词:官司河流域防护林物元分析
川中丘陵区低效防护林“开窗补阔”改造模式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
以柏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松柏混交林三种川中丘陵区典型低效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开窗补阔改造,分别种植窄冠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c.l Zhaiguan)、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
陈俊华龚固堂吴雪仙朱志芳慕长龙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低效防护林施肥正交实验
文献传递
防护林体系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2011年
防护林景观格局的研究能为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及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景观分类、景观格局的分析与评价、景观格局与功能、景观格局研究方法在防护林景观生态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防护林景观生态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对今后景观生态学在防护林的研究方面作了展望。
陈俊华崔勇慕长龙朱志芳
关键词:防护林体系景观评价
官司河流域景观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以1995年和2005年官司河流域两个时期的TM遥感数据作为基本信息源,采用GIS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提取景观类型,通过基质比例、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率、斑块密度变化率3个指标,以及景观类型转化规律对流域的景观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是整个流域人工景观的基质,处在频繁耕作及动态变化中,稳定性不高,马尾松林地作为半自然景观的基质,稳定性亦较低,但有所提高;(2)城镇及水域的斑块稳定性最高,马尾松林地、栎类林地和柏木林地次之,耕地与村庄的稳定性最低;(3)耕地与水域及有林地的转化最为剧烈,这与1998年以来,流域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密切相关,但水域及有林地的稳定性仍然取决于其自然稳定性,且景观格局呈现良好发展趋势;(4)中小斑块的马尾松林地及柏木林地的稳定性对流域的景观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须以合理的保护、规划及建设。
刘延国王青王军
关键词:RS/GIS官司河流域景观稳定性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3种林分凋落物量及其N、P归还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对广元低山暴雨区湿地松(Pinus eliottiiEngelm)纯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湿地松与刺槐混交林(mixed stands ofPinus eliottii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3种人工林凋落物量与养分归还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的年凋落量范围在3 609.6 kg.hm-2.a-1到4 917.6 kg.hm-2.a-1,除刺槐林外,湿地松林和混交林均以叶的凋落量占优势,分别占各自总凋落量的87.45%、55%。湿地松纯林凋落量1 a中出现3次峰值(5月、7月、11月或12月),刺槐纯林出现两次峰值(7月、11月或12月),混交林与刺槐纯林相似。3种林分N、P的年归还量均以刺槐林最大,湿地松纯林最小,这与凋落物总量的大小排序相反。通过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归还中,落叶的归还量占主体。3种林分相比,湿地松林和混交林的凋落总量明显高于刺槐林,但养分归还量却有所不同,刺槐林和混交林明显高于湿地松林,这说明阔叶林有良好维持地力的能力,针阔混交比针叶纯林更能改善土壤肥力。
吴雪仙陈林武向成华张发会慕长龙
关键词:凋落物凋落物量养分归还
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研究综述被引量:8
2008年
从土地利用结构、林种结构和林分结构3方面综述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的相关理论、研究现状与问题,展望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研究发展趁势。
朱志芳龚固堂陈俊华张发会郑绍伟吴雪仙刘千里黄泉任俊芳慕长龙
关键词:防护林体系
基于RS/GIS的平通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分形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1988年和2006年两期的TM卫片和平通河流域地形图,运用RS/G IS软件,以马尔柯夫空间概率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平通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以分形理论中的分维数理论探讨了土地利用的复杂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平通河流域从1988年到2006年土地利用发生了普遍变化,其中耕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水域、村镇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占有率从1988年的10.88%、57.62%、26.84%、1.58%、0.26%、1.30%、1.52%变化为9.31%、59.13%、27.47%、1.72%、0.24%、1.38%、0.74%;各土地利用的复杂性和稳定性总体呈波动变化的趋势,1988、2006年二时期的土地利用总平均分维值分别为1.444和1.357;总平均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056和0.143。二期土地利用类型平均稳定性排序为:草地(0.233)>水域(0.206)>村镇建设用地(0.198)>未利用地(0.175)>灌木林地(0.143)>有林地(0.138)>耕地(0.042)。耕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稳定性相对较差,草地和水域最为稳定。通过对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格局变化和复杂性与稳定性的研究,可为流域内合理利用土地及防护林空间配置与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朱志芳龚固堂许熙辉慕长龙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维数
小流域防护林体系的空间对位配置被引量:15
2012年
利用2005年度的IKONOS4卫片(通过解译获得官司河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1:1万森林资源分布图、2007年度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资料,结合样地调查数据以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站(四川绵阳新桥)径流场的有关数据,选取坡度、土层厚、土A层厚、土壤含水率、坡位、土壤类型6个立地特征因子,建立该流域的297个小班物元模型,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再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优化,从而获得该流域防护林体系空间对位配置。结果表明:1)本区针阔(桤柏/栎柏)混交林面积为124.39hm2,仅占整个有林地面积的14.97%,而针针混交林(松柏)的面积却占27.37%,针叶纯林(马尾松/柏木)的面积更是占42.48%。2)经优化后本区防护林体系分配按面积大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31.12%)>灌木林(15.5%)>经济林(12.28%)>针针混交林(11.46%)>阔叶纯林(11.41%)>针叶纯林(9.51%)>草地(8.70%)。优化后,年径流总量将减少43171mm,减少62.15%;年土壤侵蚀总量减少465.97t,减少79.66%。3)该流域的防护林体系空间对位配置结果为:①少发展柏木、马尾松纯林,多发展桤柏、栎柏、松栎等针阔混交林。对现有的柏木、马尾松纯林,引进桤木、栎类等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②柏木纯林和桤柏混交林的郁闭度控制在0.60~0.75,栎柏混交林、松柏混交林、松栎柏混交林则应控制在0.60~0.80。③对现有针叶纯林、针针混交林,采用开窗补阔和密度调节2种方式进行改造。开窗补阔对密度过大的林分进行带状砍伐,砍伐后补植栎类、桤木、香樟、天竺桂等阔叶树种。④在树种的搭配上,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及树种的适宜性,选择不同的混交比。在中性或微酸性紫色土上,多发展以柏木为主的混交林;在黄壤和酸性紫色土上,则可发展柏木、马尾松与其他阔叶树种的混交林;在灰白砂土上配置以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阔叶林�
陈俊华龚固堂朱志芳吴雪仙慕长龙
关键词:物元分析层次分析法防护林结构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