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698021)

作品数:15 被引量:82H指数:7
相关作者:厉彦忠陈二锋程向华李翠应媛媛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8篇火箭
  • 6篇液体火箭
  • 4篇膜态沸腾
  • 3篇液体火箭发动...
  • 3篇预冷
  • 3篇数值模拟
  • 3篇自然循环
  • 3篇火箭发动机
  • 3篇值模拟
  • 2篇低温流体
  • 2篇循环预冷
  • 2篇压力波
  • 2篇液氮
  • 2篇液氢
  • 2篇运载
  • 2篇运载火箭
  • 2篇色散
  • 2篇色散方程
  • 2篇推进剂
  • 2篇流体

机构

  • 1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北京宇航系统...
  • 1篇中国科学院兰...

作者

  • 15篇厉彦忠
  • 10篇陈二锋
  • 9篇程向华
  • 3篇李翠
  • 2篇应媛媛
  • 2篇张周卫
  • 2篇王磊
  • 1篇王斯民
  • 1篇鱼剑琳
  • 1篇余锋
  • 1篇陈光奇
  • 1篇陈二峰

传媒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低温工程
  • 3篇航空动力学报
  • 2篇石油化工设备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核动力工程
  • 1篇推进技术

年份

  • 3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回流位置液体火箭发动机循环预冷回路特性被引量:8
2008年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循环预冷是复杂的传热过程并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回流口位置则是影响管路预冷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不同回流位置对液体火箭发动机预冷效果的影响,文中采用一维均相平衡态流体模型,通过离散化方法分析了不同回流位置时循环预冷过程中泵体温度的变化规律及预冷管路中流体各参数的分布趋势,得出回流上升管出口最佳位置。
程向华厉彦忠陈二锋
关键词:截面含气率
气-液两相临界流速及压力扰动传播规律被引量:5
2010年
应用整体平均两流体模型建立了带相变的气-液两相流压力波传播模型。根据小扰动原理和一阶线性齐次方程组有解的条件导出了两相压力波的色散方程。通过理论及实验数据分析了两相临界流速和压力脉冲及压力波传播速度间的关系,并研究了泡状流和弹状流流型下气-液两相压力波的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液两相压力波具有色散特性,当扰动频率趋于∞时压力波传播速度等同于压力脉冲传播速度;两相临界流速与压力脉冲扰动传播速度相等价。
陈二锋厉彦忠应媛媛
关键词:压力波压力脉冲色散方程临界流速气-液两相流
火箭发动机液氢预冷回路非稳态传热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针对液氢预冷火箭发动机自然循环回路的流动与传热过程,建立了一维非稳态均相模型来研究预冷过程中管路的温降特性.在膜态沸腾阶段引入过渡膜态沸腾,保证了弥散流膜态沸腾向反环状流膜态沸腾的合理过渡.一般流体的膜态沸腾起始壁温TL大于核态沸腾最高壁温TCHF,而氢的TL小于TCHF,使得氢的沸腾曲线不同于其他流体,造成计算时传热与流型转换的不连续,因此考虑以TCHF作为膜态沸腾起始壁温,以TL作为核态沸腾最高壁温,通过增加过渡沸腾区来确保计算顺利进行.计算发现:预冷过程中,回路管壁温沿流动方向表现出从高到低的逆向分布规律,最高壁温点位于反环状流向弥散流过渡区间处,最高壁温点位置随时间逐渐向下游推进.
王磊厉彦忠李翠陈二锋程向华
关键词:自然循环膜态沸腾液体火箭预冷
低温冷屏蔽系统流场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提出一种以低温深冷剂相变制冷为原理的冷屏蔽系统技术,即通过深冷剂的相变制冷使物体表面温度降低从而降低红外辐射特性,进而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单元流场及系统模型流场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单元模型流场内温度分布梯度满足系统表面温度分布要求,流场参数变化幅度满足系统分层高度要求;系统模型流场参数分布满足变压出口条件,模型内流场参数保持稳定且变化幅度小;系统出口大小满足稳定状态下产生节流效应时所要求的出口大小;模型结构参数能够满足冷屏蔽系统原理要求。
张周卫陈光奇厉彦忠汪雅红
关键词:红外辐射液氮
液体火箭发动机自然循环预冷回路的数值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针对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预冷自然循环回路的流动与传热过程,建立了一维非稳态均相流数学模型,采用反环状流和弥散流两种流型描述膜态沸腾流型及传热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自然循环预冷回路中推进剂流量的不稳定特性是由驱动力——循环回路释热量的不稳定性造成的;预冷过程约80%的管路壁面温度下降由膜态沸腾所引起;反环状流和弥散流膜态沸腾流型的引入,可较好解释回流管壁面温度在预冷过程中的逆向分布规律.
陈二锋厉彦忠程向华
关键词:自然循环膜态沸腾
管路预冷的高速再淹没传热模型及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分析竖直管路高速再淹没传热过程的流型及沸腾曲线,研究了低温流体预冷竖直管路的高速再淹没传热特性,构建了一组涵盖主要传热工况的管壁与低温流体间的传热模型,耦合了管壁的释热方程和低温流体间的流动传热方程.修正了反环状流膜态沸腾的Bromley计算式,并针对竖直管路的液氮预冷实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较好反映了竖直管路的预冷降温过程.特别是在管壁温度突降点的预测上,其温度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相一致.
陈二锋厉彦忠程向华李翠
关键词:低温流体预冷传热模型膜态沸腾
竖直环管内低压水过冷沸腾数值模拟被引量:12
2008年
采用Unal机理模型修正高压工况下气泡脱离直径的Tolubinsky关系式,并以基于有限元的有限容积法的CFX5.7为基本框架,通过添加用户程序实现了低压环管内水过冷沸腾的数值模拟.针对Lee的实验工况分析了过冷沸腾网格无关性的依据,研究了非曳力包括升力、湍流耗散力、壁面润滑力对径向空泡份额分布的影响,验证了模型在宽广工况范围内的适用性.计算表明:当进口过冷度及质量流速较小时,会在出口截面近壁面区域形成空泡份额的峰值,而进口过冷度或质量流速较大时则不会在出口截面近壁面区域形成空泡份额的峰值,这一点是与实验结果相一致的;液相流速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较为接近,而气相流速预测值在加热面附近与实验值偏差较大.
陈二锋厉彦忠王斯民
关键词:过冷沸腾空泡份额数值模拟
低温流体经过弯管时的空化现象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完全空化模型,对液氧流经弯管中时的空化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由于弯管内侧流体压力低于外侧,当最低压力降低到空化核不稳定的临界压力时,空化首先在弯管内侧产生;入口速度增加、出口压力降低或流体温度升高,均会导致空化区域增大、强度增加。当空化区域扩展到一定范围时,管内大部分区域的流动状态达到基本稳定,空化现象对入口速度、出口压力等操作参数的变化不再敏感。此外,弯管的几何结构如曲率变化对空化现象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李翠厉彦忠
关键词:低温流体弯管
火箭液氧贮箱热分层现象数值模拟被引量:14
2008年
采用CFD技术,通过对液氧贮箱内部物理场数值模拟,揭示了贮箱内部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液氧热分层现象的形成过程及原因。研究表明,回流口截面以上区域传热以对流方式为主,底部区域则主要是逐层导热。贮箱内部主体区域形成轴向温度分层,底部区域产生径向温度分层,最低温度区域偏移至底部封头右侧。液相主体区产生顺时针速度漩涡,贮箱底部由于流场影响产生逆时针的速度漩涡。
程向华厉彦忠陈二峰
关键词:运载火箭
液体火箭发动机自然循环回路预冷非稳态数学模型被引量:9
2008年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自然循环回路预冷过程中的非稳态流动与传热问题,构建了一组涵盖主要传热工况的管壁与低温流体间的传热模型,耦合了循环回路的释热方程和低温流体间的流动传热方程,并采用二分法迭代求解自然循环回路预冷过程中的非稳态循环流量,建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自然循环回路预冷的一维非稳态均相流动数学模型.与已有传热模型相比,在膜态沸腾阶段引入了反环状流膜态沸腾模型和弥散流膜态沸腾模型,保证了膜态沸腾从全液相到全气相过渡过程中物理意义上的逻辑自洽性,并以输送管为例,验证了液体火箭发动机自然循环回路预冷模型的有效性.
陈二锋厉彦忠程向华余锋
关键词:液体火箭发动机自然循环膜态沸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