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618)

作品数:22 被引量:280H指数:8
相关作者:沈继录徐元宏王中新潘亚萍王健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4篇耐药
  • 8篇耐药性
  • 4篇单胞菌
  • 4篇药性分析
  • 4篇铜绿
  • 4篇铜绿假单胞
  • 4篇铜绿假单胞菌
  • 4篇耐药机制
  • 4篇耐药性分析
  • 4篇耐药性监测
  • 3篇药物
  • 3篇真菌感染
  • 3篇碳青霉烯
  • 3篇青霉烯
  • 3篇球菌
  • 3篇细菌
  • 3篇菌药
  • 3篇抗菌
  • 3篇抗菌药
  • 3篇抗菌药物

机构

  • 21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沈继录
  • 11篇徐元宏
  • 9篇王中新
  • 5篇潘亚萍
  • 3篇王健
  • 3篇童彤
  • 2篇张侠家
  • 2篇凌华志
  • 2篇魏光
  • 2篇叶英
  • 2篇黄颖
  • 1篇单斌
  • 1篇朱德妹
  • 1篇胡付品
  • 1篇褚云卓
  • 1篇杜艳
  • 1篇杨青
  • 1篇管世鹤
  • 1篇苏丹虹
  • 1篇周强

传媒

  • 10篇中国感染与化...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4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麻疹预防与应急评估方法初探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建立麻疹预防和应急控制评估的路径和方法,据此作为各地麻疹预防和应急评估的工具,在此基础上改进麻疹预防和应急工作。方法主要对西安、淮南、温州三市麻疹预防、应急的相关文件、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抽取共同因子,删汰冗余因子,增加创新因子;对三市业内88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因素分析与层次分析交叉的方法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结果编制麻疹预防和应急能力检核表;建构麻疹预防和应急的数学模型,制定使用办法,初步建立评估模型麻疹预防和应急能力评估体系。结论该研究在方法和技术上有一定的创新性,并具有普适的应用价值,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基本消灭麻疹的目标提供可操作的评估工具。
邱泉沈继录谢军邱晔孙辉曹承红
关键词:麻疹预防卫生服务
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1580株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和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参照CLSI 2011年版标准判读。结果 2012年共分离1 580株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为主,分别占51.3%、26.4%和12.2%;主要分离自尿液标本和痰标本。药敏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不同菌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呈敏感,耐药率<5%;其次为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20%;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均>50%。结论该院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虽最敏感,但已出现耐药菌株。
方亚平刘周童杨周强管世鹤沈继录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碳青霉烯类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药表型检测和基因型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某院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耐药特性、基因型及流行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E-test法检测VRE对万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法检测万古霉素的耐药基因,BLAST法对6株PCR产物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其氨基酸序列。结果 193株肠球菌中检出6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该菌株对高单位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红霉素、利福平、替考拉宁均耐药,对呋喃妥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对万古霉素的MIC值均>256 mg/L;基因型均为vanA;6株菌的vanA基因均有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其中5株菌均发生第83位氨基酸突变,由天冬酰胺(AAC)→天冬氨酸(GAC)。结论我院VRE多为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VRE感染带来困难,医院应加强预防监测,阻止其在院内的传播和流行。
张侠家沈继录贾伟华
关键词:万古霉素肠球菌表型基因型
G试验联合GM试验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伴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联合血浆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伴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高危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病例193例,根据患者血浆G试验和GM试验的临床结果,分析其单项和联合检测时在IFD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并同时分析GM试验结果在IFD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在血液肿瘤伴IFD的患者中,单独血浆G试验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是71.7%、89.3%、71.7%、89.3%。单独GM试验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是54.7%、94.3%、78.4%、84.6%。串联检测(两项同时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是39.6%、99.3%、95.5%、81.3%。并联检测(两项中任意一项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是86.6%、84.3%、67.7%、94.4%。17例GM试验阳性患者接受抗真菌治疗后,14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有效组血浆GM值均从第2周开始下降,第3周降至正常水平,治疗无效组GM值持续升高,有效组和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G试验和血浆GM试验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伴IFD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可作为IFI诊断的指标之一;动态监测GM值有利于评估临床抗真菌治疗的疗效。
童彤沈继录徐元宏王中新
关键词:半乳甘露聚糖侵袭性真菌感染侵袭性真菌病
血培养阳性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了解血培养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及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阳性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CLSI 2013标准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IBM SPSS 20.0进行耐药率的比较。结果 503株非重复分离菌中,革兰阳性菌占57.8%,革兰阴性菌占36.0%,真菌占6.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分离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2.3%和71.7%。分离自ICU患者的CNS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ICU患者分离株(P<0.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低。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念珠菌属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低。结论血培养阳性分离菌分布广泛,不同病原菌间耐药性亦不相同。应加强对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的监测。
凌华志沈继录王中新徐元宏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AB-OprM的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与外排泵MexAB-OprM的相关性。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7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联合外排泵抑制剂MC207110进行外排泵表型的筛选;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MexAB-OprM融合蛋白结构基因mexA以及内参基因rpoD,并测定其mRNA的表达量,用PCR扩增MexAB-OprM相对高表达菌株的外排泵调节基因mexR、nalC和nalD,对扩增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7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外排泵表型阳性菌株13株,其中10株细菌的MexAB-OprM相对表达量增高,此高表达MexAB-OprM菌株的调节基因mexR、nalC及nalD均阳性。其中9株菌nalC均发生第71位氨基酸突变(甘氨酸→谷氨酸)、8株菌同时还有第209位氨基酸突变(丝氨酸→精氨酸),仅发现1株菌nalD第158位氨基酸突变(苏氨酸→异亮氨酸),8株菌mexR发生突变。结论外排泵MexAB-OprM的高表达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MexAB-OprM的高表达与其调节基因突变相关。
魏光叶英郑美娟沈继录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碳青霉烯类主动外排系统
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2
2017年
替加环素(TGC)是FDA批准的用于治疗复杂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和社区相关细菌性肺炎的抗生素。随着应用越来越广泛,替加环素产生耐药性不可避免。替加环素是一种新型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全称为9-叔丁基甘氨酰氨基米诺环素,是继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后开发的新一代四环素类衍生抗生素。
王健沈继录
关键词:替加环素耐药机制双组分系统细胞膜
不同感染性指标在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在血流感染(BS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5...
潘亚萍沈继录徐元宏王中新
关键词:血流感染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弗劳地枸橼酸杆菌KPC-2基因的检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检测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以及其他常见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等电聚集电泳分析其β-内酰胺酶类型,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序列分析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型,接合试验分析其耐药质粒传递情况。结果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均为64 mg·L-1,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孢西丁、氨曲南和氨基糖苷类均耐药。转移接合结果显示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可以通过质粒转移。等电聚焦电泳结果显示转移接合子具有等电点(PI)约为5.0、7.5的2种β-内酰胺酶。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产生KPC-2基因。结论 KPC-2型碳青酶烯酶的产生是引起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碳青酶烯酶耐药的主要原因,并且该耐药性能通过质粒进行转移。
汪安勇王中新沈继录
关键词: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碳青酶烯酶质粒
2015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15年该院临床分离菌共5 524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3 882株,革兰阳性细菌1 642株,分别占临床分离菌70.3%和29.7%。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7.6%和83.0%。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不敏感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6.1%和46.8%,并两者均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不敏感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2.0%,32.2%和18.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22%。结论该院的细菌耐药性仍对临床的抗菌治疗构成严重威胁,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并合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王健沈继录徐元宏王中新黄颖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监测药敏试验多重耐药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