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9401-304-512)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初杰郝颖范颖崔庆荣杨广栋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PO和TGF-β_1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探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该病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目前,很多研究证实,ITP的发生与骨髓巨核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巨核细胞的成熟到血小板的产生过程受细胞、分子等多层面共同调控,其中细胞因子网络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包括正性、负性作用因子两大类,正性作用因子包括TPO、IL-3、IL-6、IL-11和干细胞因子(SCF),负性作用因子主要是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α-颗粒蛋白,α-颗粒蛋白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反应素-1(TSP-1)、血小板4因子(PF4)等。其中,TPO是公认的首要调节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成熟的因子,TGF-β1是一种很重要的α-颗粒蛋白,在影响巨核细胞成熟的细胞因子网络中,TPO和TGF-β1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 崔庆荣初杰杨广栋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生成素转化生长因子-Β1
- 紫癜康颗粒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多个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应用紫癜康颗粒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观察骨髓细胞中细胞因子,如IL-3、IL-6、IL-11、TPO含量及其mRNA相对含量的变化,探讨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模型小鼠骨髓细胞中IL-3、IL-6、IL-11、TPO含量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以上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骨髓细胞中IL-3、IL-6、IL-11含量及其mRNA相对含量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含量及其mRNA相对含量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过程中,很多细胞因子,如IL-3、IL-6、IL-11、TPO等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紫癜康颗粒通过调控外周血及骨髓中的IL-3、IL-6、IL-11、TPO等细胞因子含量来达到有效治疗该疾病。
- 郝颖初杰范颖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