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285)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斌张磊闫昕刘斌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抽提物小粒和单个核细胞分别培养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富集效率(英文)被引量:3
- 2010年
- 骨髓是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主要来源。在大多数研究中,先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再将MNC培养得到MSC。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这种标准方法分离MSC的效率并不很高。本研究探讨骨髓抽提物小粒是否是造成该法低效的原因及如何更好地从骨髓抽提物小粒中分离出MSC。选取了20例患者,用标准贴壁法培养MNC,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骨髓小粒。对于1-10号患者,先从骨髓抽提物中分离得到MNC,再从剩余的骨髓抽提物中过滤出骨髓小粒,比较从MNC和骨髓小粒培养得到的成纤维样细胞的克隆数量和形态;对于11-20号患者,分离顺序正好相反,比较从MNC和骨髓小粒培养得到的贴壁细胞的免疫表型和功能,对剩余的骨髓抽提物也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骨髓小粒中的贴壁细胞为MSC。如果先过滤出骨髓小粒,再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MNC,然后将二者分别进行培养,则可将骨髓抽提物中的MSC完全分离出来。在密度梯度离心法中大多丢掉的骨髓小粒,是骨髓中MSC的又一重要来源。骨髓小粒可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培养。结论:将骨髓抽提物小粒和MNC分别培养可以从单次骨髓抽提物中富集更多的MSC。
- 邢文刘鹏霞刘蒙杨少光赵钦军李建平卢士红任红英黄颖吴昊刘斌张磊韩忠朝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小粒单个核细胞密度梯度离心组织块培养
- 干细胞因子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管状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对CD133^+细胞的趋化效应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CF)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迁移、管状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及对CD133^+细胞的趋化效应。方法应用MTF及CCK-8增殖分析法检测HUVEC在不同细胞因子[空白试剂、SC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人SCF、人IgG]条件下增殖能力的差异性;采用细胞划痕法与Matrigel体外三维成型法分别检测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状形成能力;并应用Tran—swell技术检测不同细胞因子诱导的CD133^+细胞体外趋化效应。结果MTT及CCK-8增殖分析结果显示SCF无HUVEC增殖刺激活性;SCF可显著提升HUVEC迁移能力;SCF呈剂量依赖性增强HUVEC管状形成能力,在适宜浓度SCF(100ng/m1)作用下,HUVEC完整小管形成数量[(30.0±3.4)/10^5HUVEC]显著高于空白试剂组[(5.04-2.6)/10^5HUVEC,P〈0.01];SCF可高效诱导CD133^+细胞体外趋化,SCF组[(118.0±6.5)/10^4CD133^+细胞]Transwell小室跨膜迁移细胞数显著高于空白试剂组[(47.0±4.7)/10^4CD133^+细胞,P〈0.01]。结论SCF可显著增强HUVEC的迁移及管状形成能力,并有效诱导CD133^+细胞体外趋化,提示SCF/c—kit信号转导在内皮细胞及其祖细胞的血管新生与血管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闫昕刘斌卢士红葛美丽李星鑫郑以州
- 关键词:内皮细胞CD133^+细胞干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