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630167)

作品数:35 被引量:560H指数:14
相关作者:李雪松孙博文田超沈丹付建荣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城市
  • 12篇长江
  • 10篇经济增长
  • 8篇城市群
  • 6篇实证
  • 6篇经济带
  • 6篇长江经济
  • 6篇长江经济带
  • 6篇长江中游
  • 6篇长江中游城市...
  • 3篇实证研究
  • 3篇农村
  • 3篇区位
  • 3篇面板数据
  • 3篇居住
  • 3篇集中居住
  • 3篇合约
  • 3篇产业结构
  • 2篇人口
  • 2篇实证分析

机构

  • 33篇武汉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湖北水利水电...
  • 1篇佛罗里达大学

作者

  • 12篇李雪松
  • 8篇孙博文
  • 4篇沈丹
  • 4篇田超
  • 3篇付建荣
  • 1篇李婷婷
  • 1篇伍新木
  • 1篇夏怡冰
  • 1篇庞玉萍
  • 1篇王磊
  • 1篇李子明
  • 1篇孟鑫
  • 1篇白洁
  • 1篇高艳
  • 1篇吴萍
  • 1篇吴也
  • 1篇戴玲

传媒

  • 5篇区域经济评论
  • 3篇中国人口·资...
  • 2篇经济经纬
  • 2篇统计与决策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经济地理
  • 2篇中国名城
  • 1篇宏观经济研究
  • 1篇江淮论坛
  • 1篇预测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求索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企业经济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农村经济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首位城市过大是否阻碍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由空间集聚引起的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是空间经济学关注的重要主题。在全球化、市场化以及分权化的背景下,中国各省对于各自区域的发展战略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同时,各省首位城市往往意味着更强大的政治资源,因而导致其发展过快,吸收外围城市的各种要素,从而拉大省域地区差距。基于中国各省份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试图分析各省份首位城市规模对于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即首位城市过大是否会在刺激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扩大地区差距。首先计算了各省份首位城市GDP占所在省份比重,从宏观上得出中西部省份比重较高的结论,进一步通过生产函数构建经济增长和首位城市规模的模型,并运用OLS估计和IV估计,回归结果表明,首位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即存在最优的首位城市规模使得经济增长最快。同时,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规模均会影响其最优数值,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建成区面积越小以及劳动人口越多的省份其最优首位城市规模越大。另一方面,对地区差距和首位城市规模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首位城市规模的增加会拉大省域内部地区差距。因此,政府在促进省域经济协调发展时,不应将重点放在平衡地区空间分布的政策上,而是构建完善的制度和规划以增强首位城市的承载力。
田超
关键词:经济增长
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两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被引量:2
2014年
构建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评级体系,并进一步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2006年至2011年"两型社会"建设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基于STIRPAT模型对影响"两型社会"建设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技术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但圈内各城市"两型社会"建设不均衡,武汉市对城市圈两型建设贡献较大;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因素中,国民收入、城镇化水平、综合能耗、废弃物综合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碳排放强度等都会显著影响建设成效。武汉城市圈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着力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优化城市圈产业结构,发挥武汉集聚辐射作用,加快圈内其它城市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一体化进程。
李雪松孙博文夏怡冰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STIRPAT模型
基于DEA模型的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效率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物流产业效率的提高对于评价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推进地区物流业积极平稳快速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固定规模报酬模型(CCR)和变动规模报酬模型(BCC)的DEA评价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9-2013年物流产业效率进行评价,进一步对其总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和整个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改进与优化的对策。
孟鑫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
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部崛起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然而,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单中心"中心—外围"模式,导致城市急剧扩张、资源过度集聚、圈域内城市联系度弱化,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等问题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多中心城市集群发展与区域多中心联动协作发展模式,对于摆脱旧有以武汉为强核中心的痼疾,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研究结合"中心—外围"理论、共生理论以及协同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关联度、城市首位度、断裂点区位测度与评价,并最终提出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协同发展的前瞻战略。
孙博文李雪松张雨迪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共生理论
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多中心结构的增长效应被引量:10
2018年
多中心城市群是要素在经过多重集聚扩散后形成的空间均衡,已成为城市群发展的政策目标。我国城镇化水平发展时间较短,地区差异较大,因此需结合具体城市群的发展阶段研究其空间优化问题。基于2005~2014年中部六大城市群的市域数据,从人口规模分布和产业空间布局两个维度出发,定量分析其城市群空间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之后,城市群人口空间结构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即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结构转变;(2)产业布局的空间集中对城市群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对中部地区如何合理有效引导要素等资源流动来拓展发展新空间、优化发展新格局和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和城镇化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政策意义。
王磊李成丽
关键词:经济增长
高铁开通促进了地区制造业集聚吗?——基于京广高铁的准自然试验研究被引量:55
2017年
研究以京广高铁沿线城市为观察样本,构建了高铁开通背景下的内生运输成本与工资的制造业集聚决定模型,利用2000-2014年面板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探讨了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制造业集聚效应将逐渐经历集聚加速阶段(阶段Ⅰ)、集聚弱化阶段(阶段Ⅱ)以及扩散阶段(阶段III)等三个阶段。高铁开通普遍提高了站点城市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对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处于集聚弱化阶段(阶段Ⅱ),对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处于集聚加速阶段(第Ⅰ阶段)。
李雪松孙博文
关键词:高铁开通制造业集聚
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被引量:27
2018年
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的背景下,生产要素加速向大都市区聚集,包含多个城市群的经济带成为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单元。基于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的数据,利用莫兰指数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这可能得益于长江经济带发展较为成熟,已经初步形成综合性的交通网络,以及选取的省级研究尺度。接着建立了空间杜宾模型就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前者对后者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存在自身的空间溢出效应,这与理论预期、现实情况以及现有研究结论一致,忽略空间影响可能导致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劳动力和实际资本存量表现为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政府支出则表现为抑制经济增长。长江经济带应进一步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交通网络综合运行效率,提高劳动力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同时避免过度的政府投资。
王磊翟博文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经济增长
基于博弈理论的流域生态补偿利益相关方决策行为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流域生态补偿是保护流域生态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利用博弈论中静态博弈和动态演化博弈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对流域生态补偿利益相关方决策行为及深层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域生态补偿中,仅依靠上、下游政府间的自主选择无法实现上游政府采取"保护"策略、下游政府采取"补偿"策略这一社会所期盼的最优策略,必须引入中央政府进行干预,构建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上游政府、下游政府的行为,使得上游政府选择"保护"策略、下游政府选择"补偿"策略。
李宁王磊张建清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博弈理论静态博弈
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城市群动力机制与治理挑战被引量:2
2013年
作为国家和地区间竞争的主体空间单元,城市群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群起源于对城市有机组合体的设想和实践,并在7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在本质和规模上展现出新的特征。中国城市群产生于改革开放后,但直到本世纪才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处于工业化和全球化,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迎接信息化的浪潮,以及市场化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推动之下,中国城市群治理也面临着通过协调中心城市集聚与区域均衡发展之间,城市化与郊区化之间,市场力量推动与政策合理引导之间的矛盾,从而理顺中央-地方,政府-市场,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新型城镇化"。
王磊沈丹庞玉萍
关键词:城市群
基于产业分工的关天经济区城市间经济联系实证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笔者基于产业分工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并利用城市间的日发车班次数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测算了2008年、2010年、2012年关天经济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结果表明:西安在经济区的中心地位显著,但对商洛、天水的辐射较弱;宝鸡被力图打造为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然而其作用发挥不明显;经济区存在经济发展空间不均衡的问题,商洛、天水呈现出明显的边缘化趋势。区域整体呈现出以西安为中心的单核心层级式结构,未来需要通过推动其他城市间分工的深化,促进多中心空间格局和网络状经济联系局面的形成。
王磊付建荣
关键词:产业分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