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6GB2D000173)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宋安东谢慧王风芹任秀娟任天宝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诱变
  • 3篇发酵
  • 2篇乙醇
  • 2篇玉米秸
  • 2篇玉米秸秆
  • 2篇蒸汽爆破
  • 2篇燃料乙醇
  • 2篇酶解
  • 2篇秸秆
  • 1篇杜康酒
  • 1篇亚硝基
  • 1篇亚硝基胍
  • 1篇诱变筛选
  • 1篇玉米芯
  • 1篇育种
  • 1篇育种研究
  • 1篇预处理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 1篇原生质体融合

机构

  • 8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商丘职业技术...
  • 1篇中原工学院
  • 1篇河南天冠企业...

作者

  • 7篇谢慧
  • 7篇宋安东
  • 5篇王风芹
  • 2篇曲音波
  • 2篇任天宝
  • 2篇任秀娟
  • 2篇张建
  • 1篇张安邦
  • 1篇禹建丽
  • 1篇杨铭
  • 1篇杜风光
  • 1篇田原
  • 1篇邱盼
  • 1篇帅筱倩
  • 1篇张沙沙
  • 1篇周丽娟

传媒

  • 2篇中国酿造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可再生能源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酿造微生态环境与优质杜康酒形成机理初步研究
2010年
[目的]为优质杜康酒的稳定生产和技术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伊川杜康酒生产工艺和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微生物生态学和发酵工艺学手段,研究了杜康酒酿造过程中酿造环境和工艺与活性微生物的关系。[结果]发酵30d后,所有母糟样品的己酸菌数量均达最多,在发酵后期己酸菌数量开始减少,到发酵60d时减到最少。冬季母糟中己酸菌含量随着酿造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在酿造30~40d时达最大值102个/g,之后呈下降趋势。秋季发酵20d后,己酸菌含量达到最高(103个/g);发酵30d后,细菌含量达到最高;发酵40d后,酵母菌含量达到最高(105个/g)。3种样品的己酸菌含量高低为窖泥>黄水>母糟。[结论]良好稳定的微生态环境能够提高杜康酒的质量,增加香气。
谢慧帅筱倩禹建丽宋安东
关键词:杜康酒微生物生态学己酸菌
基因敲除在工业微生物育种方面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微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代谢控制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5个阶段,其中基因工程育种技术中的基因敲除技术具有定位性强、经修饰和改造的基因能够随染色体DNA的复制而稳定地复制的特点,使人们可以有目的地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从而达到微生物育种的目的,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就基因敲除技术的几种主要方法及其在改良工业生产菌株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
宋安东张沙沙王风芹谢慧田原
关键词:基因敲除同源重组
γ射线对斜卧青霉的诱变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被引量:8
2008年
以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A10为出发菌株,经450 Gy60Coγ射线诱变处理,选育出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A50,对其产纤维素酶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优化,确定了所试因素的最佳组合,即主碳源浓度为5%,其中麸皮与玉米秸秆比例为1∶1,辅加碳源为0.1%的葡萄糖,辅加氮源为0.2%的磷酸氢二铵,Tween-80添加量为0.1%,培养基初始pH为5.0,30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30ml、接种量10%、培养温度为32℃、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至60h时,纤维素酶活和滤纸酶活均达到最高,分别为27.28和1.98IU/ml,较出发菌株A10分别提高了33.2%和45.59%。
宋安东苏丽娟谢慧曲音波杨铭
关键词:Γ射线辐照诱变
双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构建纤维燃料乙醇全糖发酵高产菌株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以嗜鞣管囊酵母P-01(Pachusolen tannophilus)和南阳酒精酵母1308(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单倍体D-12为亲本,通过双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一株能够进行全糖发酵的稳定的酵母融合株F10,发酵醪液乙醇体积分数达到1.3%,比亲株P-01的0.95%提高了36.8%。对玉米秸秆水解液进行发酵表明,融合株F10发酵玉米秸秆时乙醇体积分数最高可达1.1%,远高于亲株。
宋安东谢慧王风芹张建
关键词:原生质体融合燃料乙醇
耐高温酒精酵母诱变育种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嗜鞣管囊酵母P-01为出发菌株,经亚硝基胍诱变处理,采用TTC筛选平板初筛,杜氏管发酵二级筛选和混合糖发酵三级筛选,得到3株38℃发酵温度时的乙醇高产菌株P-01-33、P-01-70和P-01-190,其乙醇产率为12.9g/L、12.1g/L和13.3g/L,分别比出发菌株P-01的乙醇产率(9.5g/L)提高35.80%、27.47%、30.81%。
王风芹周丽娟谢慧宋安东
关键词:亚硝基胍诱变高温发酵
原生质体融合子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生产燃料乙醇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对由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的融合子F10进行了玉米秸秆水解液的发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融合子F10对玉米秸秆水解液中葡萄糖和木糖的利用率远高于亲本D-12,发酵醪中乙醇浓度最高达到1.1%(v/v),明显高于双亲P-01(0.6%)和D-12(0.3%)。说明融合子F10可以用于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生产燃料乙醇。
宋安东王风芹张建谢慧杜风光
关键词:融合子燃料乙醇发酵
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芯及其酶解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以蒸汽爆破预处理后的玉米芯为原料,进行了玉米芯酶解工艺条件的研究。粉碎后的玉米芯在压力2.8 MPa、保压时间240 s条件下蒸汽爆破预处理,在初始固形物含量为14%(w/v),pH 5.0的条件下,分别添加纤维素酶15 FPA/g(底物)、木聚糖酶225 IU/g(底物),同时添加环境因子MgSO40.005 g/g(底物)、Tween-800.001 g/g(底物),糖化48 h后,还原糖浓度达到71.81 g/L,糖化率达到80.85%。试验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及添加适量环境因子对玉米芯的糖化效果影响显著。
任天宝邱盼任秀娟张安邦杨渤张东升
关键词:玉米芯蒸汽爆破预处理酶解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酶解条件被引量:3
2012年
以蒸汽爆破玉米秸秆为原料,基于Box-Behnken试验设计,选取MgSO4、吐温80(Tween80)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酶解体系添加物,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玉米秸秆的酶解条件,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酶解体系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0.62 mg.g-1 MgSO4(底物),53.0 mg.g-1 Tween80(底物),0.48 mg.g-1 BSA(底物),48 h糖化后,还原糖质量浓度从60.05 g.L-1提高到73.64 g.L-1,比对照提高了22.63%,糖化率质量分数达到理论值的85.38%,并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获得较高的还原糖质量浓度.表明添加适量的化学物质,可以显著提高还原糖质量浓度.
任天宝常娟康玉鹤任秀娟宋安东张百良
关键词:玉米秸秆蒸汽爆破化学物质酶解响应面法
斜卧青霉A10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2009年
以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A10为出发菌株,经450 Gy ^(60)Coγ-射线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且传代稳定的正突变株A50,发酵60 h后,其CMC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为27.28 IU/mL和1.98 IU/mL,较出发菌株A10分别提高了33.2%和45.59%。对突变株A50的产酶组分进行研究,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从蛋白质水平上证明突变株A50确实是A10在遗传物质上发生改变的菌株,其CMC酶活最适作用pH值为4.0,最适作用温度为60℃;而滤纸酶活的最适作用pH值为5.2,最适作用温度45℃,二者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宋安东谢慧王风芹周利霞曲音波
关键词:纤维素酶诱变酶学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