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5138)

作品数:8 被引量:251H指数:6
相关作者:王自发李杰郑海涛王媛林王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PM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污染
  • 3篇PM2.5
  • 3篇值模拟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水
  • 1篇烟花爆竹
  • 1篇有机氯
  • 1篇有机氯农药
  • 1篇有机氯农药残...
  • 1篇元宵
  • 1篇元宵节
  • 1篇生物质燃烧
  • 1篇水质
  • 1篇水质状况
  • 1篇气象
  • 1篇嵌套网格
  • 1篇区域交通
  • 1篇重金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环境监测...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5篇王自发
  • 4篇李杰
  • 3篇王媛林
  • 3篇郑海涛
  • 2篇晏平仲
  • 2篇朱莉莉
  • 2篇王哲
  • 2篇周密
  • 2篇李晓明
  • 1篇杨迎春
  • 1篇赵熠琳
  • 1篇苏德斌
  • 1篇汪巍
  • 1篇王威
  • 1篇谢品华
  • 1篇刘建国
  • 1篇杨文夷
  • 1篇葛宝珠
  • 1篇陈焕盛
  • 1篇鲁宁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对我国春季PM_(2.5)质量浓度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6
2016年
为研究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对我国的影响,利用NAQPMS(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模拟分析了2013年3月我国及东南亚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以及东南亚国家生物质燃烧对我国ρ(PM_(2.5))的贡献.结果表明:NAQPMS模式可较好地再现ρ(PM_(2.5))的时空演变规律.在我国西南部分地区,东南亚生物质燃烧贡献与当地人为源相当,并且在ρ(PM_(2.5))较高时尤为明显.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有两个路径:第一个路径是缅甸向云南等地的输送,对云南ρ(PM_(2.5))的月均贡献达到20μg/m^3(贡献率为30%),是云南本地生物质燃烧贡献的2倍左右,日均贡献甚至可达到34μg/m3(贡献率为43%),高于我国人为源贡献(28μg/m3)和贡献率(36%);第二个路径是老挝和越南向云南与广西交界的输送,对南宁ρ(PM_(2.5))的月均贡献为10μg/m3,日均贡献高值区间为20~40μg/m3.我国人为源对东南亚的影响较小,对ρ(PM_(2.5))月均贡献率在10%以内,主要集中在越南和东南亚南部沿海城市.东南亚人为源对我国的影响也较小,ρ(PM_(2.5))月均贡献在2μg/m3以下.研究显示,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对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张玉洽杨迎春李杰王媛林王自发
关键词:生物质燃烧PM2.5
一种评估烟花爆竹燃放对大气PM_(2.5)影响的新方法被引量:41
2014年
基于北京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2013年2月常规污染物监测数据,提出了定量估算烟花爆竹燃放对大气PM2.5影响的污染物相对比值(PM2.5/CO)法。利用该方法研究表明,2013年北京除夕烟花爆竹燃放使PM2.5单站1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增加709μg/m3(石景山古城监测点);全市24小时平均浓度增加88μg/m3,达到159μg/m3,空气质量由良好升级为重度污染。元宵节夜间烟花爆竹燃放使PM2.5单站1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增加469μg/m3(海淀万柳监测点),全市24小时平均浓度增加54μg/m3。除夕夜、元宵夜全市平均烟花爆竹PM2.5浓度超过75μg/m3的时间分别为5、7 h,达到峰值后半衰期分别为0.9、1.7 h。城区烟花爆竹PM2.5浓度高于郊区,并可导致下风向郊区的PM2.5浓度显著增加。除夕、元宵节北京市区烟花爆竹排放PM2.5总量分别约为1.91×105kg、1.17×105kg。
王哲王自发郑海涛
关键词:PM2烟花爆竹春节元宵节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强霾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防控对策被引量:137
2014年
利用自主研制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NAQPMS)模拟研究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的持续强灰霾天气,初步评估灰霾天气下大气细颗粒物(PM2.5)时空分布特征、传输规律和防控力度.结果表明:这一模式能够合理反映灰霾天气下中东部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发现静稳天气京津冀地区仍旧存在显著的区域输送,并直接造成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的累积,来自区域外的跨城市群输送对京津冀PM2.5浓度贡献为20%-35%,区域内输送的贡献为26%-35%,两者之和与局地污染源贡献相当.针对这次强霾的控制试验表明,当京津冀周边区域省份污染源不控制,河北、天津和北京的污染物排放需要消减90%,90%和60%以上才能实现京津冀区域PM2.5达标(二级标准),表明京津冀灰霾污染防控不仅需要重视区域内的联防联控,同时也需要其他城市群的协同控制.气象一大气污染双向反馈机制对强霾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影响,可使京津冀部分地区细颗粒物月均浓度增加30%,忽视这种耦合作用会导致模式对重污染期间污染物浓度的低估.
王自发李杰王哲杨文夷唐晓葛宝珠晏平仲朱莉莉陈学舜陈焕盛王威李健军刘冰王晓彦汪巍赵熠琳鲁宁苏德斌
武汉东湖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被引量:16
2016年
用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武汉东湖(庙湖、水果湖、汤菱湖和郭郑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r、Co、Ni、Cu、Cd、Zn、V和Pb)的分布特征,同时运用潜在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综合评价了武汉东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武汉东湖各子湖水质类别指数、营养状态指数和超标项目均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庙湖>水果湖>汤菱湖>郭郑湖。8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湖泊中均表现为庙湖>水果湖>汤菱湖>郭郑湖。沉积物中Cr、Co、Cu、V和Ni元素均以残渣态为主,Zn和Cd主要以弱酸提取态为主,Pb以可氧化态为主,Zn、Cd和Pb的生物有效性较高,潜在生态危害比较大。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可提取态与重金属总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可提取态重金属对总量的影响较大,对环境造成的威胁较大;相关性分析可知,除了V和Co,Cr、Cu、Pb、Ni、Zn和Cd这6种重金属元素的不同形态均与TOC、TN、TP、高锰酸盐指数、BOD_5、石油类和NH_4^+-N等指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这6种重金属的来源和分布可能具有相似性,V和Co的弱酸浸提态与TOC、TN、TP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沉积物中这2种金属元素的污染可能具有同源性。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武汉东湖污泥中重金属危害指数(E_i)基本表现为:Cd>Co>Pb>Cu>V>Zn=Ni>Cr,其中毒害性最强的是Cd,水果湖和庙湖Cd危害指数处于重危害范围,郭郑湖和汤菱湖污泥中Cd危害指数属中等危害水平,其他湖泊重金属危害指数值处于低风险水平;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武汉东湖沉积物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为Cd>Pb>Zn>Cu>Ni>Co>V>Cr,其中Cd元素在各湖泊中均达到了中级以上污染程度,Co、V和Cr基本没有污染。
李晓明周密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河南省一次PM_(2.5)污染过程区域性影响数值模拟被引量:13
2016年
为了研究区域输送对河南省PM_(2.5)重污染的影响,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NAQPMS(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模拟了河南省2014年1月12─19日的一次污染事件.污染期间,河南省所有城市ρ(PM_(2.5))小时均值最大值均超过250μg/m3,达到了严重污染水平.利用基于NAQPMS的污染源来源追踪方法评估了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对河南省ρ(PM_(2.5))的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了50.6%和49.4%.在区域输送方面,安徽省对河南省ρ(PM_(2.5))的贡献率(10.0%)最高,山西省(9.2%)、陕西省(8.5%)次之,河北省(仅2.1%)最低.分地区来看,河南省中部地区以本省累积(贡献率为61.4%,下同)为主,东部地区以安徽省(30.4%)输送为主,南部地区以本省累积(45.1%)、湖北省(14.1%)及安徽省(13.7%)输送为主,西部地区以陕西省(35.4%)输送为主,北部地区则主要以本省累积(58.1%)及山西省(20.7%)输送为主.研究表明,尽管河南省各地区同时出现高污染,但其来源不同,有必要采取区域联防联控措施.
郑海涛刘建国李杰王媛林晏平仲朱莉莉王自发
关键词:PM2.5数值模拟
Modeling study of source contributions and emergency control effects during a severe haze episode ove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被引量:5
2015年
In February 2014, the Beijing-Tianjin-Hebei(BTH) area experienced a weeklong episode of heavy haze pollution. Cities such as Beijing(BJ) and Shijiazhuang(SJZ) issued heavy pollution alert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ook emergency control measures. This study employed the 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NAQPMS)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source contributions of PM2.5 in the BTH area during this pollution episode and quantitatively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the emergency control meas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polluted period(February 19–26), surface PM2.5 mainly originated from local sources(48%–72%). In the entire BTH area, southern Hebei(SHB) represented the largest internal contribution(33%), while the main external contributions came from Shandong(SD)(10%) and Henan(HN)(4%). Vertically, the local contribution was constrained below the near-ground layer, and rapidly decreased with altitude. The regional transport path from SHB and Shanxi(SX) to BJ appeared at 0.5–1.5 and 1.5–2.5 km, with contributions of 32%–42% and 13%–27%, respectively. The non-local source regions for the BTH area were SD below 1 km and mainly SX and HN above 1 km. Compared to the non-polluted period(February 27–28), the contribution from regional transport increased during the polluted period, indicating the key role of regional transport in the pollution formation. The emergency control measures had a relatively large effect on NOx and SO2 concentrations, but a limited effect on PM2.5. The stronger regional transport during the polluted period may have weakened the effects of the local emergency control measur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coordinated emission control should be implemented not only over the BTH area but also over its surrounding provinces(e.g. SD, HN).
Huansheng ChenJie LiBaozhu GeWenyi YangZifa WangSi HuangYuanlin WangPingzhong YanJianjun LiLili Zhu
关键词:区域交通
北京郊区地表水质状况及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连续2a采用现场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气相色谱仪-ASE萃取技术,测定了北京郊区(延庆、顺义、北河运、昌平、温榆河和房山)地表水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物组成以及水质指标,并探讨了OCPs与水质(pH,透明度,全N,全P和全C)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北京郊区地表水中残留有机氯农药种类较多,主要是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三者占有机氯农药残留总量的99.40%,其中HCHs占总有机氯农药类OCPs物质的56.01%,是北京郊区地表水残留有机氯农药类的主要成分,其他有机氯农药所占比例较小,总体污染程度较轻。(2)氯丹(TC+CC)、九氯(TN+CN)、硫丹(α-End+β-End)残留量较低,是北京郊区地表水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并没有对地表水质量造成危害。(3)温榆河和房山地表水中(DDD+DDE)/DDT>1,属于残留污染,北运河、昌平、顺义地区地表水中(DDD+DDE)/DDT<1,可能有新的污染输入;北京郊区大部分地表水DDTs的转化产物主要是以DDE为主,o,p'-DDT是DDT类污染物的主体物质。(4)北京郊区各地区地表水HCH平均值基本为β-HCH>γ-HCH>α-HCH>δ-HCH,其中α-HCH和β-HCH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潜在危害性,除了温榆河和房山,其他地区地表水α-HCH/γ-HCH比值均小于1,说明地表水中HCH同系物之间发生相互转化,地表水均有较多的γ-HCH残留。(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TOC与HCHs、HCB、OCP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以推断北京郊区地表水HCHs、HCB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受TOC影响,并且地表水中TOC含量在决定OCPs含量上起着重要的作;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对北京郊区地表水有机氯农药影响最大的水质因子为水质透明度(其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798)。
周密李晓明
关键词:地表水有机氯农药残留
2013-2014年河南省PM_(2.5)浓度及其来源模拟研究被引量:23
2016年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逐渐提高,河南省的空气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NAQPMS),数值模拟了2013年7月—2014年6月年河南省大气细颗粒物及其前体物(NO_2、SO_2、PM_(10)、PM_(2.5))的地面浓度,并量化了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污染物的时空演化特征.整体来讲,河南省PM_(2.5)的高值区集中在中部和北部地区,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在线源解析模拟发现,河南省不同地区PM_(2.5)的来源有所不同,中西部地区主要来自于本地,而在东部和北部地市,来自周边省份的区域输送更为显著,其贡献达到40%~50%,且在PM_(2.5)浓度的高值区更为明显.就行业贡献而言,居民源、工业源和机动车排放是河南省PM_(2.5)浓度的主要来源,其浓度贡献分别为23.7μg·m^(-3)(贡献比例24%,下同)、20.6μg·m^(-3)(21%)和21.3μg·m^(-3)(22%),电厂、农牧业和地面扬尘的浓度贡献分别为7.0μg·m^(-3)(7%)、8.7μg·m^(-3)(9%)和17.8μg·m^(-3)(18%).受居民源影响最大的地区是河南中东部和北部地市,其贡献达到PM_(2.5)浓度的27%、27%和25%.工业源影响最大的地区集中在太行山南部地市,其浓度贡献为26.4μg·m-3(24%),在其他地市的贡献为17%~23%.机动车对河南东部影响最为显著,其浓度贡献为22.9μg·m^(-3)(24%).电厂和农畜牧业对全省PM_(2.5)的贡献分布比较均匀,分别为6%~9%和8%~10%.分析不同浓度下的PM_(2.5)来源,发现工业源和扬尘贡献随PM_(2.5)浓度增加逐渐降低,而居民源和机动车排放的贡献则有所增加,在PM_(2.5)浓度高于100μg·m^(-)3期间,达到22%和20%.
王媛林李杰李昂谢品华郑海涛张玉洽王自发
关键词:PM2.5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