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7BLS005)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周松青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地方自治
  • 2篇政治
  • 2篇自治
  • 1篇地方选举
  • 1篇行政
  • 1篇选举
  • 1篇议会
  • 1篇议会选举
  • 1篇议会政治
  • 1篇政体
  • 1篇清末
  • 1篇中心化
  • 1篇主政
  • 1篇晚近
  • 1篇消亡
  • 1篇民主
  • 1篇民主政体
  • 1篇家族
  • 1篇家族主义
  • 1篇官僚

机构

  • 3篇上海政法学院

作者

  • 3篇周松青

传媒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复旦政治学评...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晚近西洋和中国传统自治形态之比较
2011年
晚近西洋国家的地方自治是以个人权利为基础建构的,以维护个人权利免受政治和行政权力的压制而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自治,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中国传统自治是以王权为基础建构的,是王权控制能力限度的意外的副产品,王权的控制能力成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最重要变量,王权与自治之间形成一种相逆关系,自治因为王权控制能力的强弱而表现出地域性、差异性,从而具有实质主义的特征。晚近西洋的地方自治是自下而上建构,其基础来自于个人权利,中国传统地方自治是由上而下建构,其基础来自王权,二者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周松青
关键词:家族主义官僚体制民主政体坊里官僚行政
上海市第一届参议会选举:中国早期地方选举的有益尝试被引量:1
2010年
上海市第一届参议会成立于1946年,是1905年上海实施地方自治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民议会,它以普选的形式产生,超越了早期类似机构仅局限于士绅和精英的狭小范围。这届议会的存在长达三年之久,是上海社会面临纷乱和动荡局势的稳定核心,也是中国地方议会政治的优良实验场所,考察这届议会的产生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松青
关键词:议会选举地方选举地方自治议会政治参议会
自治、政治与革命——清末民初上海地方自治的中心化及其消亡
2009年
上海士绅阶层领导的地方自治潜藏着政治化主张。在颇具代表性的"拆城案"中,因为与整个官僚体系进行了持续的博弈,从而将这一愿望清晰地显露出来。但是,上海自治机构因无法突破官僚体系的约束,只能将"拆城"妥协为"辟城";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利用凌驾于自治机构之上的官僚体系被切除这一契机,市政厅才实现了政治化和中心化转型,最终将城墙一个月之内拆除。但是,这一转型面临两大风险:一是在缺乏庇护机制的情况下独立地解决辛亥之后的复杂局面,二是来自民族国家以统一为目标的整合式革命的巨大压力。随着以统一为目标的中央话语体系和以自治为目标的地方话语体系矛盾的日益突出,国民党与北洋政府之间为争夺中央领导权的斗争,又将两套话语体系矛盾导上了一条"革命"的道路,从而为上海乃至全国地方自治的终结定下了一个宿命式基调。
周松青
关键词:地方自治消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