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5143) 作品数:25 被引量:735 H指数:17 相关作者: 朱彬 王红磊 高晋徽 康汉青 安俊琳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广东省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和来源解析 被引量:82 2014年 为探讨南京市PM10、PM2.1和PM1.1中水溶性离子的季节变化和其主要来源,分别在南京市区和北郊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得到了南京市城郊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和水溶性离子浓度并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①南京市区和北郊PM10、PM2.1、PM1.1颗粒物浓度顺序均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春夏秋季节3种颗粒物浓度北郊高于市区,冬季相反.②检测的10种离子SO2-4、NO-3、Ca2+、NH+4、Cl-、K+、Na+、F-、NO-2、Mg2+总质量浓度为市区46μg·m-3,北郊39.6μg·m-3,对市区和北郊PM1.1、PM1.1~2.1、PM2.1~10的贡献率分别为56%、49.5%、20.4%和42.5%、37.9%、18.3%.③主要离子SO2-4、NO-3、NH+4、Ca2+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在市区冬季高,夏季低,在北郊春季高,夏季低,南京地区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和市郊两地的复杂下垫面和人为因素是影响离子浓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④NH+4、SO2-4、NO-3的前体物NH3、SO2、NOx的转化夏季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冬季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二者比重相近.Cl-在冬季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夏秋季和Na+一起主要来自海盐输送,Ca2+、Mg2+多为地面扬尘和建筑扬尘等地壳源,K+、F-、NO-2主要来自生物质燃烧和工业排放. 薛国强 朱彬 王红磊关键词:水溶性离子 粒径分布 长三角冬季一次霾过程气溶胶及其水溶性离子的区域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2015年 为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霾天水溶性离子的区域污染特征,于2013年1月18~24日使用Andersen气溶胶粒度分布采样器和离子色谱仪(850professional IC)对南京、苏州、杭州、宁波这4个城市和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的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及水溶性离子进行了同期观测分析,并结合天气形势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大范围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及水溶性离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长三角处于高压以及高压前部,气压梯度较大时,低层大气有明显气流辐散,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处于弱低压及弱高压的均压场形势下,并伴随有大气低层气流辐合现象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观测期间霾天气发展过程中,各监测点的大气颗粒物及其中水溶性离子(TWSS)增加显著;TWSS增加比例分别为杭州0.9%、临安4.2%、南京8.1%.二次离子SO2-4、NO3-、NH+4均为细模态(粒径<2.1μm)分布,峰值有一个从0.43~0.65μm向0.65~1.1μm段迁移的过程,Ca2+、Mg2+在4.7~5.8μm出现峰值,Na+、Cl-、K+则呈双模态分布.各监测点TWSS中的二次无机离子SNA(NH+4、SO2-4和NO3-)浓度上升较快,上升百分比分别为杭州3%、临安55%、南京64.9%;SO2-4在SNA中所占比例最大,可达45%;各监测点NO3-/SO2-4的比值均大于固定源NO3-/SO2-4(0.5)比值,可能说明流动源在区域污染过程中对颗粒物的贡献相对较大. 王曼婷 朱彬 王红磊 薛国强 何俊 徐宏辉 曹锦飞关键词:水溶性离子 谱分布 春节期间南京市大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2014年 为研究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城市大气气溶胶数浓度粒径谱分布的影响,对2012年1月19~31日南京大气气溶胶数浓度、污染气体浓度和质量浓度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烟花爆竹的燃放期间10~20nm气溶胶浓度远低于非燃放期,50—100、100~200和200—500nm数浓度有较大增加,20~50nm和0.5—10μm气溶胶数浓度变化不大.烟花爆竹的燃放对气溶胶数浓度谱影响较大,非燃放期数浓度谱为双峰型分布;在燃放期数浓度谱为单峰性分布,且峰值向大粒径段偏移.烟花爆竹燃放期间质量浓度谱为双峰型分布,对细粒子的质量浓度影响较大,燃放期间PM2.5/PM10和PM1.0/PM10的值可升高10%.烟花爆竹的大量燃放对1.0~2.1μm粒径段气溶胶密度影响最大,对其他粒径段密度影响较小. 王红磊 朱彬 沈利娟 刘晓慧 张泽锋 杨洋关键词:春节 燃放爆竹 气溶胶 数浓度 长江三角洲地区1980~2009年灰霾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36 2013年 选取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38个观测站1980-2009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和2001-200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数据,统计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近30年灰霾分布情况.计算了观测站点的消光系数并进行了两次订正,给出了其季均值和年均值分布情况,讨论了3个典型站(南京、杭州和合肥)的能见度与灰霾日数、干消光系数和AP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灰霾日数整体呈增长趋势,有71%的站点灰霾日数的年平均增长率大于零.订正后的消光系数冬季高,夏季低.南京、杭州和合肥灰霾日数与干消光系数的增长趋势一致,在霾日,南京、杭州和合肥三地,能见度与API呈负相关,其相关性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强. 刘晓慧 朱彬 王红磊 张恩红关键词:长江三角洲 灰霾 能见度 API 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资料的霾过程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严重霾污染过程为例 被引量:34 2015年 利用MODIS、CALIPSO卫星观测的气溶胶产品和地面空气质量、气象资料,并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探讨了2013年12月1∽9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持续性的严重霾污染过程的形成、特征及其可能来源.研究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中长江三角洲地区8个代表城市大部分时间处于霾污染的状况下,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显著增长,空气质量指数(AQI)均达到或超过污染限值,且以中度以上污染为主.污染发生时,气溶胶主要存在于地面至2km的大气层内,尤其是850m以下.根据体积退偏比和色比得出球形气溶胶出现频率高于非球形气溶胶,大粒径气溶胶出现频率高于小粒径气溶胶,进而得到污染期间气溶胶的主要类型为"污染型"气溶胶.污染物的近距离的输送和持续小风,无降水的静稳气象条件而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稀释而累积在本地是造成长江三角洲区域污染范围广、时间长、程度重的主要原因. 刘璇 朱彬 侯雪伟 陈烨鑫 李锋 康汉青 高晋徽关键词:MODIS CALIPSO 气溶胶光学厚度 一次以南京为中心的夏季PM2.5污染岛污染事件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2016年 2013年6月23-24日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一次小范围、突发性的气溶胶污染事件,PM2.5的平均浓度达到242μg/m3,在夏季比较少见.本文利用WRF-chem模式对该PM2.5污染事件进行模拟,通过对模式结果进行分析表明:此次污染事件与天气形势和边界层结构有着直接联系.此次污染发生时江淮地区正处于梅雨时节,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处于江淮低空切变线上,切变线附近有辐合的流场,东部上游排放源的贡献和南京本地的静稳风场导致污染物在南京堆积.污染期间有比平时更强的气粒转化过程,23日PM2.5浓度受到SO2减半的影响,浓度减少量为9.8%,受NOx减半影响的减少量为7.3%.污染发生期间南京地区上空温度垂直梯度较小,温度层结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边界层高度较低,低层大气湍流活动较弱,垂直高度上的稳定层结也为污染物集聚提供了条件. 杨鹏 朱彬 高晋徽 康汉青 张亮 王红磊 李月娥关键词:气溶胶 PM2.5 排放源 长江三角洲 Mixing state of individual carbonaceous particles during a severe haze episode in January 2013,Nanjing,China 被引量:12 2015年 Chemical composition, hourly counts, and sizes of atmospheric carbonaceous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to investigate their mixing state on clear and hazy days. 823,122 carbonaceous particles with sizes 0.2-2.0μm was analyzed using a single-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 from 1st to 17th January 2013. Particle types included biomass/biofuel burning particles (biomass), element carbon (EC-dominant) particles that were also mixed with biomass/biofuel burning species (EC-biomass) or secondary species (EC-secondary), organic carbon (OC), internally mixed OC and EC (OCEC), ammonium-containing (ammo- nium) and sodium-containing (sodium) particles. On clear days the top ranked carbonaceous particle types were biomass (48.2%), EC-biomass (15.7%), OCEC (11.1%), and sodium (9.6%), while on hazy days they were biomass (37.3%), EC-biomass (17,6%), EC-secondary (16.6%), and sodium (12.7%). The fractions of EC-secondary, ammonium (10%), and sodium particle types were elevated on hazy days. Numbers of EC-secondary particles were more than four times those on clear days (4.1%). Thus, carbonaceous particles mixed with ammonium, nitrate and sulfate during aging and transport, enhancing their light extinction effects and hygroscopic growth under high relative humidity on hazy days, further reducing visibility. Our real-time single-particle data showed that changes to mixing stat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light extinction during haze events in Nanjing. Honglei Wang Bin Zhu Zefeng Zhang Junlin An Lijuan Shen长江三角洲夏季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的模拟 被引量:20 2015年 利用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对长江三角洲夏季一次典型臭氧(O3)污染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物理化学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式能够合理地再现这次长江三角洲夏季典型O3污染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2013年8月10~18日,长江三角洲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晴天、高温和小风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光化学污染的形成.模拟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气象场、地理位置、区域输送和化学生成都对O3的时空分布有影响.敏感性实验表明,上海O3浓度在海洋性气流影响下较低,但上海排放源对长江三角洲O3浓度时空分布的影响较为显著;南京近地面高浓度O3主要贡献为化学生成(烯烃和芳香烃)和高层O3的垂直输送,杭州和苏州近地面高浓度O3主要来源于物理过程.在O3生成速率最大时(11~13h)对O3前体物减排,对长江三角洲15:00的O3峰值浓度影响较为明显. 张亮 朱彬 高晋徽 康汉青 杨鹏 王红磊 李月娥 邵平关键词:臭氧 排放源 长江三角洲 石家庄一次持续性霾过程形成原因及气溶胶垂直探空分析 被引量:12 2017年 为了研究石家庄冬季霾过程的形成原因及污染物变化特征,对2015年12月17—26日一次持续性霾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天气背景场、PM(PM_(2.5)和PM_(10))、气态污染物(SO_2、CO、NO_2和O_3)、边界层垂直结构和数浓度垂直分布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华北上空稀疏的等压线和均压场结构、地面小风、高湿度的气象条件为这次霾污染的发生和持续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和水汽条件.霾过程中PM_(2.5)、PM_(10)、SO_2、NO_2、O_3和CO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08.1、299.4、75.3、81.9、13.1μg·m^(-3)和4.2 mg·m^(-3),分别是清洁天的5.8、4.5、1.4、2.4、0.5和4.7倍.逆温层的存在阻碍了近地层气溶胶粒子向高层的传输.逆温层上部层边界层内<0.3μm和0.3~2.5μm的气溶胶数浓度分别减少了25%~40%和63%~85%.在<200 m高度内,<0.3、0.3~0.5、0.5~1.0和1.0~2.5μm的气溶胶在霾天的平均数浓度分别为503.0、295.7、103.9和8.9 cm^(-3),分别是清洁天的2.8、17.8、31.9和24.4倍. 杨洋 王红磊 侯雪伟 董晓波 朱莉莉 范根昌 赵有龙关键词:PM2.5 气溶胶 数浓度 南京北郊VOCs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潜在贡献的研究 被引量:79 2015年 2013年3月1日~2014年2月28日采用GC5000在线气相色谱仪对南京北郊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分析了VOCs的组成特征及季节、日变化规律,并结合PMF受体模型,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系数及气溶胶生成系数(FAC)分析了VOCs及其各来源的O3和SOA生成潜势.结果显示,南京北郊大气环境中TVOCs小时平均体积分数为45.63×10-9,TVOCs及各组分浓度呈现秋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双峰结构的日变化规律.SOA总生成量约为2.07μg/m3,芳香烃对其贡献率最大,占95.93%,其中的苯系物是生成SOA的优势物种;烯烃对OFP的贡献最大,接近65%;烷烃虽为VOCs的优势组分,却并非OFP和SOA的主要贡献者.不同季节VOCs的受体模型解析结果显示,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是南京北郊最主要的VOCs来源.富含苯系物的VOCs来源对SOA的贡献最大,对OFP贡献最大的则为富含乙、丙烯及异戊二烯的VOCs来源;春、秋、冬三季汽车尾气及工业排放(包括石化工业)二源对大气中的VOCs浓度、SOA的贡献及OFP的贡献影响最为显著,而夏季溶剂使用及植物源对SOA及OFP的贡献不容忽视。 林旭 朱彬 安俊琳 杨辉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 SOA